荔枝.png
上圖:荔枝(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荔枝嘆〉是北宋詩人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詩先寫古時進貢荔枝事,以紀實手法,追思漢唐貢荔之害。再轉入議論感慨,詩人以無比憤慨的心情,批判統治者的奢靡嗜欲。最後寫近時事,對民眾遭受禍害深切同情。詩是一首諷諭詩,也是一篇直指時政腐敗,痛斥奸佞爭新買寵的政論文。


荔枝.png
上圖:荔枝(圖片引自網路)


荔枝歎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顛坑僕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採。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
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爲瘡痏。
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飢寒爲上瑞。
君不見,
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作品出處】
《東坡全集》
荔枝歎
原作者:蘇軾


荔枝.png
上圖:荔枝(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十里一置(驛站)飛塵灰,五里一堠(古代瞭望敵情的土堡)兵火催。
譯文:
每隔五里十里路各設一驛站,運送荔枝的馬匹急如星火,揚起滿天灰塵。


顛坑僕谷相枕藉縱橫交錯躺在一起),知是荔枝龍眼來。
譯文:
路旁坑谷中摔死的人交雜重疊,百姓都知道,這是護送荔枝龍眼的官差經過。

飛車跨山鶻(鷙鳥名,即隼)橫海,風枝露葉如新採。
譯文:
飛快驛車越過了重重高山,似隼鳥疾飛過海;抵達長安時還青枝綠葉,彷彿剛從樹上摘採。


宮中美人一破顏(變爲笑臉),驚塵濺血流千載。
譯文:
宮中妃子高興地咧嘴一笑,那揚起的塵土,那飛濺的鮮血,千載之後仍令人難以忘懷。

永元東漢和帝年號)荔枝來交州古地名(包括今越南中北部、中國兩廣一帶),天寶歲貢古代諸侯或屬國每年向朝廷進獻禮品)取之涪(河名,在中國四川省中部,注入嘉陵江)
譯文:
永元年的荔枝來自交州,天寶年的荔枝來自涪州。
◎《後漢書.和帝紀》記載:「舊南海獻龍眼、荔枝,十里一置(驛站),五里一堠(瞭望堡),奔騰阻險,死者繼路。時臨武長(官)汝南(籍)唐羌,縣接南海,乃上書陳狀,帝下詔曰:『遠國珍羞,本以薦奉宗廟。苟有傷害,豈愛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復受獻。』由是遂省焉。」
◎《新唐書》:「玄宗貴妃楊氏。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至京師。」


至今欲食林甫(李林甫,唐玄宗時宰相)肉,無人舉觴(舉杯飲酒)(把酒澆在地上,表示祭奠)伯遊(唐羌,字伯遊)
譯文:
人們到今天還恨不得生吃李林甫的肉,有誰把酒去祭奠唐伯遊?

我願天公憐赤子(百姓),莫生尤物(珍貴的物品,此指荔枝)爲瘡痏(禍害)
譯文:
我只祈求天公可憐可憐小百姓,不要生這樣的尤物,成爲人民的禍害。

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飢寒爲上瑞(最大的吉兆)
譯文:
只願風調雨順百穀豐收,人民不受到飢寒就是最好的祥瑞。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武夷茶的上品),前丁(丁謂)後蔡(蔡襄)相寵加。
譯文:
你沒見到嗎?武夷溪邊名茶粟粒芽,前有丁謂,後有蔡襄,裝籠加封進貢給官家?
◎指宋朝丁謂任福建漕使,隨後蔡襄繼任此職,督造貢茶。爲了博得皇上的歡心,爭相鬥品武夷茶,鬥出最上等的茶葉,作爲貢茶,獻給皇上。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
譯文:
爭新買寵各出巧意,弄得今年鬥品也成了貢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指滿足口和腹的慾望。致養,原意是得到養育)何陋耶?
譯文:
我們的君主難道缺少這些東西?只知滿足皇上口體慾望,是多麼卑鄙惡劣!

洛陽相君(指錢惟演)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牡丹的名貴品種)
譯文:
可惜洛陽留守錢惟演是忠孝世家,也爲了邀寵進貢上等的牡丹花!

◎錢惟演曾任西京留守。他的父親吳越王錢俶敘歸降宋朝,宋太宗稱之爲「以忠孝而保社稷」,所以蘇軾說錢惟演是忠孝家。洛陽進貢牡丹,是從錢惟演開始。


荔枝.png
上圖:荔枝(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