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jpg
上圖:洞庭湖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范仲淹〈岳陽樓記〉

洞庭湖相關詩歌


配合課程:岳陽樓記

洞庭湖.jpg

洞庭湖.png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虛
(包含天空,指天映水中)混太清(與天混成一體)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
(渡)無舟楫,
端居
(安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說明:

孟浩然在長安遭到冷遇,回到襄陽南遊洞庭時,面對波瀾壯闊的湖水,思及個人前途,表達自己求仕的心志,就寫下本詩贈給還在相位的張九齡作為干謁詩(求薦詩),希望得到引薦錄用,因此這是一首充滿比興意味的詩。詩人繼承自《詩經》以來傳統的比興手法,托物言志,比興巧妙,充滿比喻聯想的技巧,雖有干謁之意,但語氣轉折自然而和諧。在唐代,干謁求薦已成為當時的一般知識分子登科出仕的必要手段,孟浩然也是為了這個目的;但本詩除了蘊藏求仕的動機外,寫洞庭勝景卻極為出色,實際上同時也是一首傑出的山水佳作,措辭不卑不亢,沒有絲毫寒乞之相,語意含蓄委婉,情景渾融,情格並高。此四句境界恢宏,氣象雄渾萬千,體現了磅礡雄渾的盛唐氣象,並為後四句求仕無門的比喻,作好心情上的伏筆,預做鋪墊。

詩的前四句寫洞庭秋景,詩人選擇洞庭湖為切入點,前二句靜寫湖的浩瀚廣闊,後二句動寫湖的聲勢驚人。後四句因景即情,自頸聯起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意思是說自己本想渡過湖面,卻缺少舟槳為助,暗喻指自己嚮往入仕從政,卻無人接引賞識。二句由眼前實景觸發,面對浩浩湖面無法渡越,虛景即內在感受,聯想自己在野之身,卻苦於無人引薦而鬱鬱不得志的惆悵心情。二句實景亦虛景,前句「欲濟」「舟楫」一語雙關,採用了比喻的手法,詩人有意仕祿功業,但千里馬卻苦無引薦提拔的伯樂。「端居」而恥對「聖明」表明自己出仕並非為了個人利祿,而是認為在這清平時世,閑居是羞恥的,因此很想有所作為,爲國出力。一個「恥」字,道出躬逢盛世卻隱居無為,實在感到羞恥愧顏的心情,言下之意,說明自己在盛世明君之下出仕為官的必要性,潔身自好暨愧對時代千年一遇的機會,老死山林也埋沒自己才華抱負,論語所謂「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這是一種積極求用於世的儒家入世思想。

如果沒有洞庭湖的涵養、滋潤,怎麼能有草茂花開的美景、五穀熟稔的豐年?弦外之音是,假如沒有皇恩浩蕩,人們何來受享恩澤?習慣上文學作品都是先敘事、寫景,蓄勢之後再抒情、議論,在最後章節才突顯表露心志,本詩末聯(尾聯)蓄積了前六句的描述,而在最後二句化用典故,借洞庭之景自然引出詩意,順勢表述了自己雖然急於求仕,卻不能像「垂釣者」那樣去垂釣,去做出一番事業,因而深深感感到了「徒有羨魚情」的苦悶和彷徨,本意雖在干謁求仕,卻毫無斧鑿痕跡,而光就寫景本身已成為千古以來寫洞庭詩歌之絕唱。詩人用《淮南子》「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古語,巧妙地翻出新意,進一步含蓄委婉地流露出希求援引的心情,抒發自己因無官位而不得施展才能的淡淡幽怨,再度表達急於求仕之心。「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喻指自己空有出仕從政之心,卻無從實現這一願望,這是對頸聯的進一步深化。垂釣者比喻當朝執政的張九齡,懇請他的薦拔,羨魚情喻從政的心願,意思希望對方能竭力引薦,以免使自己願望落空,活靈活現地表達了詩人既戀清高,又想求仕,而難以啟齒的複雜細膩的心理。詩人那種有志難酬而又怕求助無門的難隱之情,正如滔滔湖水「溢」於言表。


洞庭湖.png
上圖:洞庭湖日出


杜甫.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分裂、裂開)
乾坤
(日月)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無任何消息)
老病有孤舟;
戎馬
(戰事)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說明:

自古以來,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稱,天下第一大湖與天下第一名樓彼此相互輝映。〈登岳陽樓〉是杜甫晚年(唐大曆三年,公元768年)爲避安史大亂,攜家出四川三峽,漂泊江湘之間,流寓岳陽時所寫。當時詩人已五十七歲。這位走過將近一甲子,一生仕途坎坷不得意、經歷過安史之亂的衝擊和動亂而體弱多病的老人,當他第一次登上這座湖畔歷史高樓,他是懷有怎樣的一種心境呢?全詩將眼前雄偉壯闊的景色,與詩人自己的身世悲涼之感,以及對國事邊事的憂心,完整結合鎔鑄起來,具有深廣的內涵。表現上擒縱自如,卷舒隨意,折轉巧妙,充分表現了杜詩特有沉鬱頓挫的本色。杜甫一生僅此一次登過岳陽樓,此後漂泊湖湘,最後葬於平江小田,長眠岳州。洞庭湖乃長江天然蓄洪調節池,「漲水一大片,退水幾條線」,至今仍是這種情況,隆冬時節湖水下落,杜甫登樓憑眺,可見湘水北注,長江東流,面對水瘦山寒,洲添渚出的洞庭湖,老杜的凌雲健筆虛寫眼前景,實抒胸中情,胸中塊壘鼓起他想像的翅膀。看似寫景,實際上他是在深深地慨歎李唐王朝金甌破碎,蒼生黎民在戰爭的風濤中依然載浮載沉。此詩是對唐王朝繁華所下的句點,也是對百姓苦難的藝術寫照。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史稱絕唱。


洞庭湖.jpg
上圖:洞庭湖漁船


其他歌詠洞庭湖作品列舉如下: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樓觀岳陽盡,
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
山銜好月來。


洞庭湖.jpg
上圖:洞庭湖


(傳)李白對聯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


洞庭湖.jpg
上圖:洞庭湖


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裡一青螺。


洞庭湖.jpg
上圖:洞庭湖


白居易.題岳陽樓

岳陽樓下水漫漫,
獨上危樓憑曲欄。
春岸綠時連夢澤,
夕波紅處近長安。


洞庭湖.jpg
上圖:洞庭湖


李商隱.岳陽樓

欲為平生一散愁,
洞庭湖上岳陽樓。
可憐萬里堪乘興,
枉是蛟龍解覆舟。
臥聞岳陽城裡鐘,
繫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江空明月時,
雲水蒼蒼失江路。


洞庭湖.jpg
上圖:洞庭湖


歐陽脩.晚泊岳陽

夜深明月弄清輝,
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
輕舟短棹去如飛。


洞庭湖.jpg
上圖:洞庭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