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jpg


題解

本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蘇軾因烏台詩案(獄史李定等人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君上,將他逮捕入獄。經過半年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做個有職無權的閑官)。在這種近乎流放的情況下,蘇軾心情有了新的轉折,。此時他被貶黃州已是第四年,而寫下這篇短文。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張懷民,名夢得,字懷民,也被貶到黃州,寓居承天寺。

搭配課程:雪夜訪戴、項脊軒志


樹影斑駁.png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文章出處】
《東坡全集》
記承天寺夜遊
原作者:蘇軾


樹影斑駁.jpg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換下衣服準備要睡覺。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譯文:
此時月光從門口照進來,我一時興起,就起身出去走走。

說明:
文章開頭在點明事件時間後,即寫月色,把月光寫得富有人情味。「月色入戶」中「入戶」二字,把月光擬人化。月光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孤獨寂寞,主動來與他做伴。「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應;寫出他睡意頓消,披衣而起,見月光如見久違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個被朝廷所貶謫的「罪人」,可以想見他這時交遊斷絕、門庭冷落的境況;只有月光毫無勢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裡,依然來拜訪他,四字也寫出了作者的喜悅和興奮。


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譯文:
心想沒有一起玩樂的遊伴,於是走到承天寺,尋找好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譯文:
懷民也還沒睡,我們兩人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說明:
作者與好友張懷民心有靈犀,及其友情之深厚。「亦」字寫出這一對朋友情懷相似;對方的「未寢」也正是作者意料中的事。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文:
庭院中,月光照映地上,好像積水一般的清澈透明,水中似有水藻和荇菜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說明:
此寫月光的高度傳神之筆。短短三句,沒有寫一個月字,卻無處不是皎潔的月光。「積水空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之感;「藻荇交橫」卻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積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橫」是從松柏倒影來烘托;。兩句之間,又有正面與側面描寫之分,為讀者描繪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境界。這個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無塵俗的襟懷。這幾句寫月光,也是寫作者的心境。它是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是一個透明的夢。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四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以水喻月,本來並不顯得新穎,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隱喻先聲奪人,造成一種庭院積水的錯覺。進而寫清澄的水中交錯著藻荇的清影,觸類生髮,把隱喻又推進一層,使人感到撲朔迷離,水月莫辨。正當讀者恍惚迷惘之時,作者卻輕輕地點出:「蓋竹柏影也。」使讀者恍然大悟。一個「影」字不明寫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現。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譯文:
哪一個晚上沒有月亮?哪一個地方沒有竹柏?只是很少有清閒的人,能像我們兩人這樣去欣賞罷了!
說明:
此三句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後一句有兩層意思:一是對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鑽營,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了作者安閒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樹影斑駁.jpg


本文賞析

文章中的「美」首先來自內容的「真」。東月朗照,激發了作者的遊興,想到沒有「與樂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尋伴,這時錯覺生趣,情感觸動,記下此景此情,順理成章,一切和諧自然,毫無雕飾造作之感。這「美」來自語言的「純」。筆記如同拉家常,娓娓敘來。雖然沒有奇景之處,但卻不能增刪或改動什麼字眼兒。點明日期,是筆記體遊記所必須的,「月色入戶」與「欣然起行」互為因果,寥寥數位,語言精練。寫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詞,毫無修飾,卻體現出空靈、坦蕩的意境。將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十分貼切,「交橫」一詞更準確地表現了藻荇姿態,彷彿觸手可及。接著,作者筆鋒陡轉,連發二問,既親切自然,富於韻律,又拓展時空,發人思緒。

這「美」來自結尾的「精」。從文章結構看,結句屬「合」,就此打住。從語意上看,它包蘊豐富。「閒人」一詞,表面上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閒的人,閑來無事才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月夜處處都有,卻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賞的,有了人的欣賞才有美,只有此時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運的,因為有情趣高雅的人來欣賞它。其次,「閒人」包含了作者鬱鬱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是卻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也不願做一個「閒人」。賞月「閒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閒人」的自我安慰罷了。

遊記以真情實感為依託,信筆寫來,起於當起,止於當止,猶如行雲流水,於無技巧中見技巧,達到了「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純」的境界。

【賞析出處】
《百度百科》
記承天寺夜遊
網址: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B0%E6%89%BF%E5%A4%A9%E5%AF%BA%E5%A4%9C%E6%B8%B8
作者:不詳

樹影斑駁.jpg


〈記承天寺夜遊〉相關比較

《世說新語.任誕》: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歸有光〈項脊軒志〉:

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堦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法國雕塑家羅丹: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Beauty is found everywhere. Our eyes do not show a lack of sense of beauty, but a lack of observation.

月.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