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png
上圖:甘棠(圖片引自網路)

 

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
──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題解


〈甘棠〉一詩的主旨,自古至今,均認爲是懷念召公(召伯。召,音ㄕㄠˋ)的詩作,只有藍菊蓀《詩經國風今譯》認爲是諷刺召公之作。

召穆公(生卒年不詳),姬姓召氏,名虎,召邑(今陝西省岐山縣)人,召幽伯之子,母為召姜,召公奭(編者註:周文王庶子,與周武王、周公同輩)次子的後代。當時西周末年,周厲王暴虐,召虎多次勸諫周厲王不要施加重税,不要忽視民怨,不要堵塞民眾的言路,周厲王都不從。最終,引發國人暴動。召穆公藏匿太子,並用其子作為太子的替身,太子於是脱險。周厲王死後,太子周宣王即位,召穆公與周定公輔佐周宣王,史稱「周召共和」。在方叔伐楚之後,召穆公率軍征伐淮夷,開闢疆土。召虎與方叔,皆是宣王中興的中流砥柱,二人常常被後世作為重臣名將的代表,合稱為「方召」。


西周成王時,周王室召公任太保,與周公分陝(河南陝縣)而治陝以西之地(約今日河南西部至陝西一帶),百姓愛戴召公。召公視察民間時,所到之處不佔用民房,只搭棚過夜,在甘棠樹下停車駐馬,辦公審案,處理政務。上至侯伯下至百姓,都有適當安置,無人怠忽職守。召公去世後,百姓感念其德政,想起當年他在甘棠樹下情景,愛屋及烏之下,自然也愛護保護甘棠樹,並歌頌其政績,甘棠樹見證了一位愛民如子的官吏治績。如今那棵甘棠樹雖早已不存,但仍留下這首〈甘棠〉詩代代傳唱。

《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記載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

召伯甘棠樹下聽訟的故事流播廣遠。召伯這種體恤百姓疾苦,不攪擾民間,而爲民眾排憂釋紛的人,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後用「甘棠之惠」、「甘棠有蔭」、「甘棠遺愛」以表示對賢官廉吏的愛戴或懷念。


甘棠.png
上圖:甘棠(圖片引自網路)


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作品出處】
《詩經.召南》
甘棠
原作者:不詳


甘棠.png
(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


蔽芾(蔽芾,小貌,一說高大茂密貌。芾,音ㄈㄟˋ甘棠(又名白棠、棠梨、杜梨,高大的落葉喬木,花色白,果實似梨而小,味澀可食,古代常種植於社神的廟前),勿剪(修剪)勿伐(砍伐),召伯(姓姬名虎,周宣王的伯爵,封地爲召,召公奭的後代)所茇(音ㄅㄚˊ,在草叢中休息住宿)
譯文:
鬱鬱蔥蔥的甘棠樹,不要剪它、不要砍它、要細細養護,因為它曾經是召公的居住處。

(二)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毀壞),召伯所憩。
譯文:
鬱鬱蔥蔥的甘棠樹,不要剪它、不要毀壞它、要細細養護,因為它曾是召公的休息處。

(三)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扒),召伯所說(休憩,歇息)
譯文:
鬱鬱蔥蔥的甘棠樹,不要剪它、不要攀折它、要細細養護,因為它曾是召公的停歇處。


甘棠.png
上圖:甘棠(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