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jpg

題解

崔顥為盛唐詩人,年輕時,生活糜爛失檢,言行被視為輕薄。所以內容多寫閨情,流於浮豔。晚期因從軍邊塞,遊歷山川,視野為之大開,寫邊塞軍旅生活,詩風遂一變為雄渾蒼茫,風骨凜然。此類邊塞詩,多表現出「報國赴難」之熱情。本詩〈黃鶴樓〉詩被後世詩評家(嚴羽.滄浪詩話)讚譽為唐人七言第一、七律壓卷之絕唱。

崔顥寫下〈黃鶴樓〉詩後,唐代詩人競相傳唱及模擬,想與崔顥一較長短。相傳詩仙李白來到此處,也寫一首〈登金陵鳳凰臺〉想一較高下。但李白覺得自己寫得不如崔顥好,就題下一首打油詩:「一拳擊碎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白鶴仙人.jpg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jpg

段落解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首聯以傳說故事為開端,為詩句蒙上神祕迷離色彩,也擴大了讀者的可能想像空間。
◎根據多部六朝志怪小說(齊諧記、述異記)及典籍(鄂州圖經)上的記載,仙人王子安曾途經此山,故名黃鶴山,山上後建一樓,名為黃鶴樓。也有人曾在此地看見仙人乘坐黃鶴從天而降,後又乘鶴而去。也有人登仙之後,曾乘坐黃鶴到此休息。因此黃鶴樓自古以來就是尋訪仙人蹤跡的知名熱點。
Q:二句中哪二字最能營造「人去樓空」「景物依舊,人事已非」的變化,觸動作者對世事滄桑的慨嘆?
A:【昔】【空】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昔人」與「此地」;「去」與「餘」;「一去」與「千載」;「黃鶴」與「白雲」,透過對照,對比出今昔變化,人去樓空,觸動世事變化無常的感慨。
◎本詩為七言律詩,卻以歌行體入律,多類疊,用字不避重複(前四句用「黃鶴」3次,「去」用2次),第三句連用六個仄聲字,頷聯對仗也並不工整。這本來是一種瑕疵,但由於全詩轉折自然,一氣呵成,故論者不僅不以為病。
Q:句中哪個意象,暗寓遊子的飄泊?
A:【白雲】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頸聯回到現實,登高遠眺,描寫登樓所見之景。對仗相當工整。
◎三國時期文學家彌衡,性情狂傲狹隘、不能容物。與孔融交好,被孔融推薦去投效曹操。後因羞辱曹操,被曹操遣送去荊州牧劉表處。後又因對劉表口出惡言,又被劉表遣送到江夏太守黃祖處。黃祖性情急躁,加之禰衡在宴席上言行失態,後被黃祖所殺。禰衡曾寫過鸚鵡賦,鸚鵡州暗示懷才不遇、終不得志。

◎寫景物雖然清晰而優美,自己卻無賞心悅目的愉快。畢竟這些美好事物都不是故鄉景物,愈是美好,反而更徒增傷感。
Q:哪二字展現了黃鶴樓景觀的「清晰」之美?
A:【歷歷】
Q:詩人特指出埋葬禰衡的「鸚鵡洲」,暗示了何種感慨?
A:【懷才不遇 】

Q:二句中哪個字詞自古以來就常用來作為「離愁」的象徵?
A:【 芳草萋萋】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尾聯在提問之後,本應說出故鄉「在何處」,但因極目遠眺仍望不到,最後詩人並未直接說出答案,反而跳脫出問答,直言遠望江上煙波所呈現的愁思心情。以「愁」字作結,更強烈表露思鄉的情懷。
Q:從「晴川」至「日暮」「煙波」,景致的變化了表達什麼在改變?
A:【時間】的移轉流逝,暗喻詩人登樓情切而不自覺。
Q:末句哪二字讓視覺的空間被限制,連帶的想像也因此受到閉鎖?
A:【煙波】二字讓迷濛的雲霧與江水的綿延,阻斷遠眺家鄉的視線,方向莫辨,自己人生方向彷彿也模糊了。
Q:對應於前四句所寫的「無常」,作者「愁」的是人生的缺乏歸屬感,而他生命的寄託究竟何在?
A:【鄉關(家鄉)】是作者生命最後的歸宿,是他念念不忘處。

鶴.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