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jpeg


題解

本詩選自《杜工部集》,為五言律詩。書懷,即抒寫情懷。杜甫因遭逢戰亂,舉家流徙四川,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杜甫帶著家人離開四川成都,乘舟順長江東下,夜晚泊舟時回想半生顛沛流離、志業無成,便將所見所思寫成此詩,抒發暮年飄泊的淒苦心境。

本詩先描寫旅途中夜晚所見景物,以幽靜蕭瑟的近景與天地壯闊的遠景,烘托詩人自身的孤寂,再帶出仕途坎坷、飄零無依的感慨。全詩造句精鍊,對仗工整,以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現人生失意的苦悶,在雄渾高遠的氣象中蘊藏深沉悲鬱,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全詩造句精鍊,對仗工整,以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現人生失意的苦悶,在雄渾高遠的氣象中蘊藏深沉悲鬱,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杜甫.jpg
上圖:杜甫


作者生平

(一)字號由來

祖父杜審言→初唐七言律詩格律的完成者,與沈佺期、宋之問同樣對格律有所貢獻。

→男子美稱。

子美→對男子的美稱,多指有學問、道德或地位的人。
 
杜陵布衣→杜甫祖籍京兆杜陵,「杜陵」是長安,原是古代杜伯國的舊地,漢宣帝葬 於此處,因此而稱杜陵。「布衣」是平民。

少陵野老→「少陵」是長安。漢宣帝許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規模小於帝陵,所以稱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祖籍於此,因此人稱「杜少陵」。
 
杜工部→流離四川期間,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築草堂(編按:劉鶚〈老殘遊記自序〉:「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多年勞苦憂患的生活,暫時得到休息。友人嚴武擔任節度使,在嚴武提攜推薦下,杜甫擔任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人稱「杜工部」。但因幕府人事複雜,幕僚間彼此猜忌,杜甫任職數月後,便辭去幕府職務。

詩史→杜甫因身遭安史之亂,其詩歌多記錄當時社會現況、社會離亂、民生疾苦,能反映一代之歷史,為該時代的見證,故有「詩史」之稱。

詩聖→有兩層涵義:一指杜甫詩中常寓悲天憫人、忠君愛國的胸懷,有聖人懷抱;二指杜甫詩歌題材廣泛、各體兼擅,集古今詩歌藝術之大成。故有「詩聖」之譽。

李杜→杜甫與「詩仙」李白齊名,兩人並稱「李杜」。

(二)喪母早熟

杜甫早年的生活情況記載很少,主要從他的詩歌中得知。杜甫母親崔氏在杜甫出生後不久就去世,杜甫並沒有從繼母盧氏身上得到多少母愛,反倒是他的姑姑擔當母親的角色,把小杜甫撫育成人,並且耳濡目染,七歲開始表現出詩歌的創作天賦,可以看出他是個早熟的孩子。後來在詩中常提到他哥哥及幾個弟妹,但從未在詩中提到他的繼母。

 
(三)遠遊各地

青年期的杜甫曾數度漫遊,歷時數年。此時正當開元全盛時,處處昇平,杜甫的情感快活愜意,自負而奔放。

(四)落第貧苦

後考取進士落第,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仕途失意下鬱鬱不得志,過著貧困生活。

(五)安史大亂

安史之亂期間,杜甫備受顛沛流離。在這場大亂中,盛唐的繁華瞬間灰飛煙滅,杜甫的詩紀錄下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人安置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被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在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謁見肅宗,做左拾遺。因救房琯獲罪,又被貶為司功參軍。其時戰亂,又逢饑饉,杜甫棄官流亡,窮得衣食不能自給。

(六)輾轉入蜀

杜甫攜家隨人民逃難,再輾轉逃到後方四川,前往投靠友人嚴武。於成都浣花溪畔築草堂居住,是一生中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這時期寫詩千餘首,占全部杜詩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的社會全貌。

(七)病逝舟中

嚴武病死,蜀中大亂,又不得不再過著四處流離顛沛的生活。因貧苦靠黎羹度日,病情轉劇,力不從心,終於發病逝世於湘江上游船中。相傳當時小船突遇洪水,杜甫五天未獲食物,縣令寫信問候,並致贈豐富酒肉。傳說杜甫因飢餓多天,吃了過量酒肉,腸胃難以承受而病死。終年59歲。


杜甫詩.png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作品出處】
《唐詩三百首》
(轉引自:《杜工部集》)
旅夜書懷
原作者:杜甫


夕陽.jpg


註釋翻譯

(一)首聯:寫夜泊所見景物(旅夜)──近景。


細草微風岸,危(高)(桅杆,船竿)獨夜舟。
譯文: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立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裡孤獨地停泊著。
◎「檣」與「檣」的意象呼應題目的「旅」。
◎首聯就有對仗,在律詩中屬於特例。
◎首聯寫近景。點明時間(夜)、地點(岸)、環境。
僅使用形容詞與名詞,未有動詞及虛字,就將景象勾勒而出,可見杜甫錘鍊字句的功夫。
◎寓情於景,「細、微、危、獨」四字,塑造出獨身孤苦的意象
◎藉「細草」、「微風」、「危檣」、「夜舟」等意象,表現作者的內心境況,詩人就像江岸的細草那麼藐小,像江中漂流的孤舟那般寂寞


Q:想一想,首聯在用字意象上有何特色?這營造出何種的氛圍?
A:大量出現以「細、微、危、獨」形容渺小、孤獨的字眼。刻意營造出卑微、飄零、寂寥、孤獨、落寞、淒涼....的心理感受。 
Q:本詩屬於平起式或仄起式?
A:由首句第二字「草」字為仄聲,可知為「仄起式」。


漁火.jpg
(二)頷聯:寫夜泊所見景物(旅夜)──遠景。  
                  

星垂(顯得低垂)平野(平坦的原野)闊,月湧(湧動)大江流。
譯文:
星辰低垂,襯出原野的廣闊;月光隨波跳動,伴隨著江水向東奔流。

◎頷聯寫遠景。詩人寫遼闊的平野(靜景)、浩蕩的大江(動景)、燦爛的星月(靜景),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沛無告的淒涼心情。既塑造出廣闊的天地,也襯出自己的渺小。
◎「垂、湧」二字十分特出,眾星宛如「垂」在原野上,凸顯平野廣闊浩瀚(原野廣大,對比之下連星空也顯得低垂),與天相接之感;月光映在「湧」動的江水上,寫出大江奔湧的氣勢。
◎句法類似李白.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意象卻更豐富。

先寫近景,後寫遠景,以頷聯雄闊的景色,襯托首聯的小景,以大襯小


:頷聯二句,哪二個字在使用上特別不同?為什麼?
A:「垂」、「湧」二動詞(「垂」字轉品)。「垂」反襯大地遼闊、「湧」富有動態。 
Q:頷聯與首聯一起對比,妳發現詩人可能想說什麼?
A:作者營造天地與個人的對比,天地遼闊,反襯出詩人自身的卑微。 


月光.png                        


(三)頸聯:抒發老來無成的感慨(書懷)。

名豈(難道)文章著(音ㄓㄨˋ,著稱,顯揚,著名)?官應老病休(辭官退休)
譯文:
我的名聲難道只能藉著文章而顯聞於世?可是我因為年老多病,應該已不能再任官職了!

◎頸聯反映作者懷才不遇的感傷。
◎以接連的問句,道出心中感懷。
◎作者認為,與其作詩立言,不如能在官場上施展抱負、建功
立業。用反詰語氣表達自身處境,有著人生失意、老來無成的無奈。
◎詩人希望是因實現政治理想而留名後世,而不是僅以文學作品著稱,如今人已老病,卻仍一無所成。

◎「名豈文章著」有二種解讀方式:
1.詩人不希望只以文學作品著稱,而是能以建功立業揚名後世。
2.詩人謙虛自己的文學作品不一定能流傳後世。
二說皆可通,此處採第一說,因此說較符合杜甫想實現「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心理,隱含了懷才不遇、功業未竟的感嘆,也可見杜甫對己文章的自信。


Q:請翻譯頸聯這二句話的句義。
A:難道我只能以寫文章(詩歌)來揚名於世嗎?但想做官經世濟民,卻應該因為年老多病而該退休了。
Q:首聯頸聯與頷聯有何共同處?
A:首聯、頷聯寫天地遼闊、但自己卻藐小的對比。頸聯寫自己雖有理想遠大、但年齡已老、時不我予的對比。 
Q:理想上詩人心願是什麼?實際上他實現了嗎?為什麼?
A:詩人的抱負是希望擔任官職,造福眾生。                      
Q:想一想,這二句話詩人流露出的情感是什麼?

A:杜甫體認到若想透過出仕為官來實現理想,今生已是無望,而以詩文聞名做一個文人,實際上也非自己心願。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讓詩人心中充滿無力無奈之情。


鳥.jpg


(四)尾聯::抒發飄泊無依的感慨(書懷)。

飄飄(漂泊無依)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譯文:
我這一生飄泊無依,到底是像什麼呢?應該就像寬廣天地間的一隻沙鷗吧!

◎詩末以鷗鳥自況,概括自己一生飄泊的無奈。以廣闊天地間的一隻沙鷗自喻,有著飄泊不定、渺小孤獨的悲涼感受。
「一」字呼應第二句的「獨」字,使全詩籠罩著孤寂悲鬱的基調

◎作者即景自況,借景抒情: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深刻表現詩人內心漂泊無依的感傷。
從另一角度看,作者也似乎帶著一點自負,因為在茫茫天地之間,沙鷗雖然無依,但可以自在獨飛,不受羈絆牽制

Q:詩人為何把自己比喻為沙鷗?(cf:蘇軾如何比喻人生)
A:詩人說此生飄泊不定,正如天地間一隻沙鷗,四處飄零單飛,微不足道。言外有無限悲涼傷感。 
(蘇軾比喻自己為飛鴻,有異曲同工之妙。詩如下: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
Q:比較前四句與後四句,在描寫內容上有何改變?
A:前四句寫景(前四句寫旅夜所見之景),後四句抒情(後四句抒發內心感慨)。
Q:請分別用一種動物來比喻妳自己。
A:鼓勵學生回答。
Q:從哪幾點可以證明本詩為律詩?
A:
1.全詩共八句。
2.偶句句尾押平聲韻。
3.三四句對仗,五六句對仗。


天地一沙鷗.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