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奎斯.jpg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因肺炎17日在墨西哥城辭世,享年87歲。

馬奎斯被認為是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家之一,他的成名作《百年孤寂》,融合了現實與魔幻,以在加勒比海馬康多這個虛構的村莊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家族在百年中的興衰,以獨特的魔幻方式描寫出拉丁美洲歷史百年的縮影。馬奎斯在1982年被授與諾貝爾文學獎,至今《百年孤寂》已被翻譯成35種語言、售出了3000萬冊,影響了幾乎所有後期的作家。

充滿著奇幻、文化的衝擊 馬奎斯的一生

1927年3月6日,馬奎斯出生在一個加勒比海附近的村莊,充斥著拉丁美洲原住民、西班牙移民和非洲奴隸的文化,他從小被祖父母帶大,深受他們的影響。她的外祖母易家蘭(Tranquilina Iguarán Cotes)是個迷信且充滿想像力的女人,她總是以充滿魔幻的方式講述傳奇故事給他聽,影響到他創作的方式,也啟發了他魔幻寫實的寫作手法;他的外祖父以前是位上校,參加過哥倫比亞兩次內戰,他常常跟馬奎斯說「你不會了解死亡是一件多沉重的事情」,而這些童年的回憶在《百年孤寂》這本書裡都有過往的痕跡。

1947年,馬奎斯得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獎學金,前往波哥大念法律學位,但其實他最喜歡的一直是文學,念法律只是為了滿足他父母的期望。但就學期間,哥倫比亞發生了內戰,大學關閉,他因此搬離到卡達赫那(Cartagena),在那裏他開始了記者的工作,此後他便開始在報社工作,但是他從來沒有念完大學。馬奎斯曾經說過,記者這份工作是為了讓他不要與現實脫節的工具。

1958年他與白美德(Mercedes Barcha)結婚,在1961年時被外派到紐約做拉美新聞部記者,但是之後受到了美國CIA的威脅,於是馬奎斯決定全家搬到墨西哥城,此後大半輩子他都住在墨西哥城。1967年他在阿根廷出版了《百年孤寂》,在很短的時間內此書便成為暢銷書籍,他本人則在1982年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

馬奎斯老年以後得了淋巴癌,並且罹患阿茲海默症,使他的寫作能力大受打擊,自此文學產量遽減。所以晚年他說過「生命不在於你活過了什麼,而在於你記得了什麼、並靠你所記得的說出你生命的故事。」(La vida no es la que uno vivió, sino la que uno recuerda, y cómo la recuerda para contarla.)

政治型態與卡斯楚的友誼引起爭議

馬奎斯在當記者時認識了古巴總統卡斯楚(Fidel Castro),後來他們變成了非常好的朋友,這件事常常引起許多的爭議與批評,但是馬奎斯說卡斯楚是個非常有文學涵養的領導者,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常常討論文學。馬奎斯從來不避諱自己的政治意識形態,在小說中常可見到他利用事件或是角色來表現他左派的思想,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評論中就有寫道「如同其他重要的拉丁美洲作家,馬奎斯永遠為弱小貧窮者請命,反抗內部的壓迫與外來的剝削」。

原本因為他政治型態的關係,美國經常拒絕給馬奎斯簽證,但是柯林頓擔任美國總統時,公開表示《百年孤寂》捕捉了人性中的快樂與痛苦,是他最喜歡的小說,自此美國便不再禁止馬奎斯入境美國。

拉丁美洲的縮影,史詩般的百年孤寂

「不管身在何處,永遠記得,過去是一個幌子,沒有回去的路」-《百年孤寂》

孤獨這個主題不斷的在馬奎斯的小說中重複出現,尤其在《百年孤寂》中被發揮的淋漓盡致。他說書中的孤獨,來自於拉丁美洲特有的歷史。16世紀西班牙人征服了當地的原住民,並且開始與他們通婚,除了文化劇烈變遷外,也讓拉美產生了一種新的種族,那就是白人與原住民的混血——「麥士蒂索人」。

麥士蒂索人身為被征服者,卻又留著征服者的血,讓他們產生了身分認同的危機。愈想找到自己的身分的認同,愈陷入孤獨的迷宮裡,而這種的孤獨是拉丁美洲人所共享的。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裡用了不同的敘述方式,描繪出一整個拉丁美洲的縮影,也因此讓此書在歷史和文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此書也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作家聶魯達稱讚,是繼賽凡提斯的《唐吉訶德》後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品。

馬奎斯其他著名的作品如《愛在瘟疫蔓延時》,是受到父母的愛情故事啟發所寫的,描寫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三角關係,故事裡的愛情關係荒謬而富有戲劇性,但是經歷愛情的折磨也是一種尊嚴。另一部著名作品是《迷宮裡的將軍》,是一部重新描寫拉丁美洲大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的歷史性小說。

馬奎斯的肉身離開了我們,但正如馬奎斯所說,生命不在於活過了什麼,而在於記得了什麼,那麼他的生命便無可抹滅,因為馬奎斯與他的傑作會永遠地被世人記得。


---資料轉引自: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2014-04-18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