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pg

「道」與「德」的關係

道家於道之外又講所謂德。茲附論之。

道是萬物由以生成的究竟所以
(編按:普遍性),而德則是一物由以生成之所以(編按:特性)一物之所以為一物者,即德。

老子說: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下篇》)

一物由道而生,由德而育,由已有之物而受形,由環境之情勢而鑄成。道與德乃一物發生與發展之基本根據。

 《莊子.外篇》說:

「物得以生謂之德。」( 《天地》)

「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同上)

德是一物所得於道者。德是,道是,一物所得於道以成其體者為德。德實即一物之本性

道與德是道家哲學之最根本的二觀念。故道家亦稱為道德家。


【文章出處】
《中國哲學大綱》(藍燈文化出版)
〈本根論.道論〉(節錄)
(編按:原文分段稍作調整)
1991
文/張岱年
【作者簡介】
張岱年(1909年-2004年4月24日),字季同,別名宇同,原籍河北省獻縣,是中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學者,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輔仁大學教授。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中華孔子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等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