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jpg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春夜宴桃花園序)

(一)第一段:時空對比。生命短促。及時行樂。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文章起首並未直接點題,而是先以二組工整駢體,把讀者帶進遼闊的天地中,寫出天地之浩瀚,光陰的永恆,一方面提出無盡廣闊的視野、無限漫長的時間,供讀者馳騁想像,一方面又給讀者一個當頭棒喝,深刻提醒世人:在無限的時空之中,人生如寄,生命是短暫有限的存在,引領讀者走入另一更深沉遼闊的內在精神世界。如此運用映襯對比,呈現縱橫的氣勢,給人強烈的震撼張力,在尺幅之間具有排山倒海、泰山壓頂之勢。
◎天地→空間(天地是萬物之逆旅)
◎光陰→時間(光陰是百代之過客)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便是作者在前文對比之下,所發出深沉的喟嘆,這個喟嘆,是感慨生命短暫,而時光稍縱即逝。
cf:人生如夢。(莊子)
cf: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日影)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cf: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古詩十九首)
cf:人生忽如雲,壽無金石固。(古詩十九首)
cf: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古詩十九首)
◎然而,這個時空與個人的劇烈對比,也似乎為全文明媚歡樂的色調,染上一抹「人生苦短」的黯淡和感傷。
cf: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
cf: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cf:枕中記(唐人傳奇,寫黃粱一夢故事)
cf: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李煜.浪淘沙)
◎從「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接到「秉燭夜遊,良友以也」,在邏輯發展脈絡上水到渠成,理所當然,道出人生在世當珍惜把握。此處巧妙運用古詩十九首秉燭夜遊的典故,表達自己對及時行樂的迫切心情,也交代了召開夜宴的緣由。
◎「秉燭夜遊」點出題目的【】字。
cf: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古詩十九首)
cf:古人思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曹丕.與吳質書)

Q:李白所說的「及時行樂」,與現代人「青春不要留白」的虛擲光陰、縱情享樂行為,你認為相同嗎?
A:李白「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是古代文人士大夫面對人生短暫、青春難在的現實困境後,所抒發對其生命眷戀、珍惜美好時光的一種體悟,這是建立在他的性格中熱愛人生、熱愛人情、熱愛自然的生命態度之上,但李白「及時行樂」並不完全是某些現代人「青春不要留白」的虛擲光陰、縱情享樂,李白繼承並發展屈原和莊子所開拓的「浪漫主義」傳統,他的抒情詩文,都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而這些作品表達他在生活歷程中諸多感受,也包括他內心的理想與愛憎,他並不追求對外在事物的精細刻劃,而是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情感,用譬喻、擬人、誇飾等誇張大膽的手法,來表現他多變的情緒轉折。但是,不管他的情緒變化多麼迅速,他的生命態度始終是積極而正向的,他即使詩文中偶有傷懷感觸,透露他不遇的寂寞,李白仍然以積極態度,來面對他所熱愛的自然與人生。


(二)第二段:良辰美景。樂敘天倫。

況陽春召我以烟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承繼前文,人生隨時要及時行樂,但話鋒一轉,「況」字帶出良辰美景「更」需要及時行樂。
◎「陽春召我以烟景」點出題目的【】字。
cf: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cf: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cf: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cf:綠煙紅霧(柳樹桃花),彌漫二十餘里。(晚遊六橋待月記)
◎「煙」本來只是自然現象,但文人將其昇華為一種詩意的樣貌,它往往代表雨霧瀰漫紛飛、春天繁花似錦的迷濛美感。如煙似霧的視覺空間,讓一切萬物的界線消除泯滅,這也喚起讀者對春天美景無限的想像空間。
◎繁華的春色美景,是引發眾人創作雅興的根源。作者將前段可能朝向玄遠哲思去發展的議論方向,重新拉回到桃李芳園的現實歡愉中。艷麗的鮮花繽紛了幽暗黑夜,歌舞昇平的歡樂融化了萬千感慨的憂傷,把酒覽月、賞花詠詩的李白,傾洩出胸中的奇才壯采,文章再度由感傷轉入明快歡暢、激揚奔放,作者情感轉換的快速,令人為之驚艷讚嘆。
◎「會桃花之芳園」點出題目的【】字
◎從「及時行樂」到「天倫樂事」,「樂」是全文的發展基調。
◎「群季俊秀」點出題目的【】字。
◎李白推崇諸位從弟都有像南朝小謝(謝惠連)的才思。卻謙稱自己不能和南朝大謝(謝靈運)相提並論。既讚美了晚輩族弟,同時也適度展現兄長的謙沖風範。
cf: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此小謝為「謝朓」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謝靈運,人稱大謝,與小謝(小謝有二種說法)相對,是東晉名門望族,位封康樂公。祖父謝玄是東晉淝水之戰的英雄,而謝玄與東晉開國宰相謝安是叔姪關係。謝靈運身為貴族詩人,但在仕途上迭有浮沉,故其寄情山水,開後世山水詩之先河,所作山水詩雕章琢句,華麗唯美,鍾嶸《詩品》列為上品,與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並稱陶謝。
◎李白擇取漢末魏晉文人對個體生命的自覺意識,表現對生命的眷戀,卻又不自陷溺於憂苦與自我安慰的虛幻表象中,反而尋找能點燃生命熱情活力的源頭,那就是:自然美景、知音兄弟,藉以領略良辰美景的美好,分享生活中的喜樂憂傷,這讓全文由憂轉樂,由消極而走向積極,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縱情享樂、浪擲生命,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三)第三段:高談闊論。飲酒作樂。賦詩助興。作詩規則。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從家人之間的高談高談闊論,轉而抒發彼此內心高雅情懷。
◎「開瓊筵以坐花」點出題目的【】字。
◎陽春烟景、大塊文章,這場夜宴有春天、月夜、美景,有天倫歡聚、俊秀群季、幽賞高談、瓊筵坐花、暢飲賦詩,正因為有良辰美景,家人天倫,才有享不盡的賞心樂事。
◎「飛」字生動描繪出宴飲時觥籌交錯、盡情狂歡的熱鬧畫面。
◎作者任興所趨,盡情訴說自己生命的自信美麗,這篇充滿積極自信的駢文,既不同於魏晉文人沉溺酒色丹藥、憤世嫉俗的放浪形骸,也不同於後世士大夫掬取明月、獨奏琴蕭的孤芳自賞,它沒有前人詩文中傷時惜命的消極悲觀,卻充滿對生命的熱愛,生活的渴望,以及對自我充分的信心,豪情壯志的肯定,非常具有李白的個人主觀色彩。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點出題目的【】字。
◎「罰依金谷酒數」將李白昂揚煥發的人生豪情,以及浪漫曠達的精神風貌,甚至有點幽默俏皮的性格,揮灑得淋漓盡致,並將這場聚會的熱鬧暢快,烘托得華麗而濃郁。
◎全文也在遊戲規則中戛然而止,作者並未交代宴飲結局,也許眾人暢飲至黎明;也許一個個醉入夢鄉;也許觥籌交錯、起坐喧嘩;也許曲終人散,各奔東西…但不管為何,都留給讀者無限想像空間,也為後人留下這一短小而絕美的篇章。

Q:本文是「宴集序」中的名作,文中從哪些字眼可以看出,它符合宴集序的條件?
A:略


結論

本文駢散相間,既有駢文的整齊對偶,卻又能超越形式拘限,擺脫一般駢文的華靡浮誇,呈現清新灑脫的風格。同時因為辭藻華美,及運用秉燭夜遊、大謝小謝、金谷酒數等歷史典故,使這篇文章始終洋溢著文人典雅高貴的風情,顯得浪漫多姿:既有酣暢的歡愉,也有時空的玄想,有放聲的豪爽,又有低迴的惆悵,它的情感表達瞬息萬變,卻又處理得如行雲流水,瀟灑自如,毫無單調固定、呆滯枯燥之嫌。而李白對生命的積極,自然的熱愛,親人的情誼,在字裡行間都能給世人深刻的啟示。

Q:〈蘭亭集序〉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的比較

A:
(一)蘭亭集序:情緒轉折【】→【】→【】     (感傷哀痛)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農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與友人後輩41人聚會於山陰蘭亭,舉辦祓禊活動,王羲之作此文說明當時盛況,並議論生死無常,抒發個人感懷。

東漢末年以來,天災人禍的紛至沓來,世局的飄搖不安,使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多數文人士大夫只能在寄情山水,透過飲酒服藥來麻痺自我,逃避現實憂患。表面上〈蘭亭集序〉雖然瀟灑風流,實際上則未能掙脫苦樂、超越生死,故云「豈不痛哉!」「悲夫!」無常是生命的本質,而死亡是人生最大的限制,也是悲痛之所從來,故在〈蘭亭集序〉文中,不論臨流賦詩、圍坐清談,甚至不拘禮法、放浪形骸,都是繼承東漢以來的文人自覺傳統,都是要追求自我存在的價值,但是這種看似個人心靈的解放,其實,這些魏晉名士表面上固然瀟灑,放浪形骸,但在實質情感上,卻仍難以忘懷人情世故,使其內心始終深陷於自我矛盾的痛苦之中。

(二)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情緒轉折(【】)→【】 (樂觀健康)

至於〈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雖然也繼承東漢以來的文人自覺傳統,承認浮生若夢,應當及時行樂,但其所述之樂不外乎良辰美景之樂、天倫晤談之樂、宴飲歌詠之樂,它所凸顯的是人物積極樂觀、熱烈歡快的色彩,用奮發昂揚、充滿自信的態度,勇敢面對生命中的坎坷與挑戰。

此外,就表現形式來看,本文一改過去六朝駢文駢賦裡那種難以捉摸的惆悵悲觀,在唯美中揮之不去的灰暗色調,代之以坦率直切的真實情感,這種強烈熱情的形象,為六朝隋初以來的散文,注入一股清流。

因此,細細品味李白這篇短文的內在氣韻中,可發現出一種有別於東漢末年以來的衰頹風貌,那種積極進取的態度,是大唐盛世昂揚奮發精神的透顯,開闊明朗的人生意趣,再再顯示出盛唐的時代特徵與文學氣象,它的精神是健康的,格調是高尚的,它激發世人去熱愛自然,熱愛人生。


桃花.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