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jpg
上圖:飲馬(圖片引自網路)
馬.png
上圖:飲馬(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本詩選自《昭明文選》,屬於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樂府曲調名,飲,音ㄧㄣˋ。飲馬,讓馬喝水。行,意為樂曲,後演變為樂府詩的一種體裁,又稱為「歌行」。本詩是一首可以入樂的「樂府詩」,作者的名字已不可考,但從所述內容看來,可知是屬於「民間樂府」,時代應該是在五言詩發展已相當成熟的漢末。

樂府,本是掌管國家朝會、祭典音樂的官署。漢代擴大樂府規模,採集民間歌謠並配樂歌唱,後人因此稱這些歌謠為「樂府詩」,簡稱「樂府」。六朝及以後詩人模仿樂府詩的作品,也稱為樂府(或稱「擬樂府」)。樂府詩的形式自由,無句數、字數限制,不講求平仄、對仗,押韻也較寬。

 
秦漢時代,為了防備胡人入侵,在邊境一帶修築長城,屯駐部隊。征人於行役時,往往尋找泉窟,讓馬喝水休息。飲馬長城窟,遂逐漸成為行役艱苦的寫照,後來又延伸為婦人對征戍者的思念。歷代均有不少文人仿作此樂府舊題的模擬之作。

全詩以妻子自述(第一人稱)的口吻,抒寫對遠在他鄉丈夫的思念之情。前半部分由青翠的河邊草起興,引出對遠在他鄉丈夫的思念;後半部分藉著丈夫從遠方的來信,表現夫妻感情的深厚。前後緊扣一個「思」字,不斷發展、深化。感情表現真摯細膩,運用了頂針、借代等許多修辭技巧,筆法宛轉曲折,文字自然生動,具有濃厚的民歌風味。

三國時代另有陳琳所作同名詩〈飲馬長城窟行〉,內容卻大異其趣。那首詩形式上是採對話方式,內容則描寫了築城徭役帶給人民的深重痛苦,比較具社會寫實的意義


月.jpg
(圖片引自網路)
照鏡.png
(圖片引自網路)


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緜緜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可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

【作品出處】
《昭明文選》
飲馬長城窟行
原作者:不詳

 
河.png
(圖片引自網路)
草原.png
(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

 
青青河畔草,緜緜(連續不斷的樣子)遠道(遠方,這裡指遠方的人)
譯文:
河邊的青草緜延不斷,使我想起了遠方的丈夫。
全詩以「青青河畔草」起興,先用「青青」著色,再以雙關的「緜緜」引發對遠方丈夫的無盡思念。
◎此處「緜緜」有雙關意義,一指青草綿延不絕,又指相思之情纏綿不斷。
◎「思」為全詩詩眼。

◎前八句每句押韻,且每兩句即換韻,「草、道」,屬上聲皓韻。(編按:韻部請同學不必記)

 
遠道(遠方,這裡指遠方的人)不可思,夙昔(昨夜。夙,音ㄙㄨˋ。一作「宿昔」夢見之。
譯文:
無論我再怎麼想念他也是枉然,但是昨夜我還是夢見他了。
故事型態的樂府詩,作者通常都不在詩中表達意見,而讓詩中的人物自行發言。這首詩中的「我」顯然是為虛構的空守家門的婦人,而不是作者本人。這樣的創作方式不像一般詩人自我的抒懷遣情,倒比較像短篇小說的創作
◎「思、之」屬平聲支韻。


霧.jpg
(圖片引自網路)
月.png
(圖片引自網路)


夢見在我傍(音ㄆㄤˊ,同「旁」),忽ㄐㄩㄝˊ,醒)在他鄉。
譯文:
夢見他就在我的身旁,突然從夢中驚醒後,發現他依舊遠在異鄉。
◎接著寫相思之極,而夜有所夢,夢醒之後,輾轉反覆,相思依舊,層層進展,思念之情,愈見深切。
◎「傍、鄉」屬平聲陽韻。


他鄉各異縣(各處一方,即各自處於不同二地),輾轉(反覆)不可見。
譯文:
他身在異鄉和我各處一方,即使反覆思念我們也無法相見。
◎「縣、見」屬去聲霰韻。
◎全詩押韻變化雖多,讀來並不覺阻拗,倒有一種宛轉而自然的節奏美,正與詩中女主角內心深處的複雜而不平靜的心緒完全符合
◎雖然換韻頻繁,由於每兩句之間採用「頂針」修辭句法,使上下能夠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迴環連貫的效果,讀來順溜悅耳,具有聲韻之美,讀起來有一種流暢的音樂性
◎此處「輾轉」有雙關意義,一指在床上反覆不能成眠,又指即使反覆思念也無法相見。

◎以上這一段可以說是故事的前提。


楊柳.jpg
上圖:枯柳(圖片引自網路)
桑葉.png
上圖:脫水的桑葉(圖片引自網路)


(二)

枯桑知天風(枯桑無葉,也能感到風吹),海水知天寒(海水雖不結冰,也能感到天冷)
譯文:
枯桑雖然無葉,也能感受到風的吹拂;海水雖然不結冰,也能感受到天冷(此二句比喻夫婦長久離別,雖然口中不說,心裡卻深切感受到孤寂的痛苦)
中間一段是借著對自然現象的感悟,進而慨嘆人情世事的冷暖
◎此二句用以比喻夫婦長久離別,雖然口中不說,心裡卻深切感受到孤寂的痛苦。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寫寂寥淒涼的景象,也是思婦內在心境的投射。


晚村.jpg
(圖片引自網路)
枯燈.jpg
(圖片引自網路)


(別人)入門回到家裡)各自(音ㄇㄟˋ,愛、親暱),誰肯(我,代詞性助詞)(向、對)(慰問)
譯文:
別人回到家裡,只顧著和家人歡聚親暱,又有誰肯來慰問我呢?
◎此兩句則以他人的歡聚恩愛,映襯自己的孤獨無奈。
◎相為,指為我。相,置於動詞之上,具有指示兼稱代的作用(代詞性助詞),只偏指一方,說明其下省略了「我」。

◎從「枯桑知天風」到「誰肯相為言」四句是隔句押韻,「寒」屬平聲寒韻,「言」屬平聲元韻,兩韻古可通押。


雙鯉魚.JPG
上圖:雙鯉魚(圖片引自網路)
封泥.png
上圖:封泥(圖片引自網路)


(三)

客從遠方來,(音ㄨㄟˋ,贈、送)雙鯉魚(借代一封書信)
譯文:
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帶給我一封家書。
◎本詩後半段「客從」以下,形式一變,文句流暢,形象生動,詩意則由單向的思念擴大為雙向的思念
◎雙鯉魚,書信的代稱。古代通信,以兩片木板刻成鯉魚形狀,一作蓋,一作底,魚身上各鑿一孔三槽。寄信時,將書信夾於兩魚之中,用繩子順槽痕綁牢,並在孔上加封泥。
◎「雙鯉魚」的解讀歷來主要有二種說法:一謂將寫有信文的絹帛結成雙鯉魚之形。二謂將刻成鯉魚形的兩塊木板作為藏信之函。而第二種說法,較合乎當時實情。

◎從「客從遠方來」到結尾,除第一句外,其他又是每句押韻,前六句押一韻,「魚、魚、書、書、如」,屬平聲魚韻,其中「魚、書」韻字重複。

延伸閱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什麼是「雙鯉魚」及「封泥」?

 
(叫)烹鯉魚(指解開繩子,拿出書信),中有尺素(生絹)(信箋)
譯文:
趕緊叫孩兒解開繩子,書信裡面有著白絹信箋。
◎烹,煮,這裡用煮鯉魚比喻拆開信函。
◎古人用以寫信的絹帛長一尺左右,故稱尺素。


跪坐.jpg
上圖:跪坐(圖片引自網路)
長跪.png
上圖:長跪(圖片引自網路)


長跪(直起上身跪著,表敬意慎重)讀素(生絹)(信箋),書(信箋)中竟(究竟)何如(寫些什麼)
譯文:
我直身而跪捧讀來信,信中的內容究竟寫些什麼?
◎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臀部緊靠腳後跟。對人表示敬意、莊重時,則臀部離開腳後跟而聳起上身,稱長跪。
◎段落中出現頂針、類疊字詞,形成迴環連貫的效果。

上有加餐食(多吃飯菜,引申為保重身體),下有長(我,代詞性助詞)憶。
譯文:
信的前半要我多吃些飯菜,保重身體,後半則表達他會常常想念起我。
◎相憶,指憶我。相,置於動詞之上,具有指示兼稱代的作用(代詞性助詞),只偏指一方,說明其下省略了「我」。
◎末兩句又換韻,「食、憶」屬入聲職韻。

◎全詩由河畔之草起興,接著寫相思入夢,夢醒之孤寂。最後寫丈夫從遠方來信,接讀家書之喜,表現夫妻關愛之情。
◎全詩就意旨的推展可以分成兩大層次,第一層次是前面十二句,表現思婦的相思及孤單;第二層次是後八句,呈現思婦收到丈夫信件的喜悅。
◎全詩情節以收信為轉折,以安慰作為結束,使思婦情感在孤寂哀愁中有了溫暖的慰藉。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有類似詩句:「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延伸閱讀:

青青河畔草,緜緜思遠道----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解析)

白飯.png
(圖片引自網路)
食物.jpg
(圖片引自網路)


賞析

這是一首妻子懷念遠行丈夫的詩。全詩可分為兩部分:


前半部分由青翠的河邊草起興,引出對遠在他鄉丈夫的思念,在前八句中,運用了許多「頂針」修辭技巧,即將上句句末的語詞,作為下句的開頭,如「遠道」、「夢見」、「他鄉」等都是;如此環環相扣,使上下詩意緊密結合,讀來順溜悅耳,頗具聲韻之美。接著「枯桑」兩句,改用對仗句法,使語氣和緩,並透過譬喻,寫出心裡深切的離別之痛。這兩句由枯桑、天風、海水、天寒所構成的寂寥淒涼景象,正與妻子的心境相映照,可說是她內心的投影,值得再三玩味。段末又用他人只顧歡樂團聚和無人肯來好言相慰對比,襯托自己孤獨無助的悲哀。

後半部分藉著丈夫從遠方的來信,表現夫妻感情的深厚。這裡用贈鯉魚、烹鯉魚表示送信、打開信,固然是由於古代書信的特有形式,但形象具體生動,造語新穎別致。接著寫妻子長跪讀信,顯示對丈夫的尊敬及對來信的重視。信中一方面要妻子保重身體,一方面表白自己對妻子十分想念之意,丈夫對妻子的憐愛已勝過千言萬語,本詩也由單向的思念擴展為雙向的相思,更加深妻子對丈夫的懷念。

本詩感情真摯含蓄,運用了頂針、雙關、借代等許多修辭技巧,筆法宛轉曲折,文字質樸自然,描寫妻子的心情相當細膩深刻,韻味無窮。


郵票.png
上圖:雙鯉郵票(圖片引自網路)
信箋.jpg
上圖:雙鯉信箋(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