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本文出自《國語.魯語上》,說明展喜說服齊孝公的經過,最後平安解決魯國之危。
展喜,姬姓,展氏,名喜,字乙春秋時期魯國人,魯孝公之子公子展的後代,為展禽、盜跖之兄弟。文中的展禽,即「 坐懷不亂」、孟子稱「聖之和者」的柳下惠。
《國語》的〈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師〉可與《左傳》的〈展喜犒師〉對讀比較,兩文各有詳略。後者則收入《古文觀止》中。
本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擬訂。
延伸閱讀:
小人恐矣,君子則否----《左傳》:展喜犒師(原文+翻譯)
上圖:日本江戶時期木刻本《國語》
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師
齊孝公來伐魯,臧文仲欲以辭告,病焉,問於展禽。
對曰:「獲聞之,處大教小,處小事大,所以御亂也,不聞以辭。若為小而崇,以怒大國,使加己亂,亂在前矣,辭其何益?」
文仲曰:「國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將無不趨也。愿以子之辭行賂焉,其可賂乎?」
齊侯見使者曰:「魯國恐乎?」
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
公曰:「室如懸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對曰:「恃二先君之所職業。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齊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夾輔先王。賜女土地,質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君今來討敝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之,必不泯其社稷;豈其貪壤地,而棄先王之命?其何以鎮撫諸侯?恃此以不恐。」
齊侯乃許為平而還。
【文章出處】
《國語》
〈魯語上〉
原作者:(傳)左丘明
上圖:古籍記載中的柳下惠
註釋翻譯
譯文:
齊孝公出兵討伐魯國,臧文仲想寫一篇外交言辭來謝罪,請求齊國退兵,但找不到適當的措辭,求問於展禽。
◎孔子對臧文仲的評價並不佳。《論語.衛靈公》:「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引范氏曰:「臧文仲為政於魯,若不知賢,是不明也;知而不舉,是蔽賢也。不明之罪小,蔽賢之罪大。故孔子以為不仁,又以為竊位。」
◎展獲,姬姓,展氏,名獲,表字禽,一字季,春秋時期魯國大夫,魯孝公之子公子展的後代,「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諡號,後人稱他「柳下惠」,因他又字「季」,所以有時也稱「柳下季」,後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孟子》中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聖」之稱。柳下惠也是柳姓的得姓始祖。在《左傳》及《國語》中以外交言辭勸退齊師的「展喜」,以及《莊子》中率領九千盜匪橫行於各諸侯國的大盜「盜跖」,二人均為柳下惠之弟。
對曰:「獲聞之,處大教小,處小事大,所以御(預防)亂也,不聞以辭。
譯文:
展禽回答說:「我聽說,大國要做好小國的表率,小國要事奉好大國,這樣才能防備禍亂,沒聽說用外交言辭就能解決問題的。
◎《孟子.梁惠王》:「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
若為小而崇(自大),以怒大國,使加己亂,亂在前(眼前)矣,辭其何益?」
譯文:
倘若作為小國卻自高自大,激怒大國,使它把禍亂加到自己身上,那麼大難當頭,(只靠著)外交言辭又有什麼用處? 」
文仲曰:「國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將無不趨也。愿以子(你)之辭行賂焉,其可賂乎?」
譯文: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譯文:
展禽讓乙喜帶著潤髮的膏脂,去慰勞齊國軍隊,說:「我們的國君不才,沒有侍奉好貴國邊界上的官員,讓您非常生氣,以至於帶兵來到我國的郊野,讓您經受風雨暴露,所以斗膽派我準備薄禮來慰勞貴國的大軍。」
齊侯見使者曰:「魯國恐(恐懼)乎?」
譯文:
齊孝公接見乙喜問道:「現在魯國害怕了嗎?」
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
譯文:
乙喜回答說:「小人倒是害怕了,但君子並不害怕。」
公曰:「室如懸磬(居室空無所有,比喻貧窮。磬,音ㄑㄧㄥˋ,古代一種懸掛的樂器),野無青草,何恃(憑藉)而不恐?」
譯文:
齊孝公說:「你們國庫空虛,農村大旱,憑什麼不害怕?」
對曰:「恃二先君之所職業(職分)。
譯文:
乙喜回答說:「我們憑藉著周公和太公的職守。
昔者成王(周成王,周武王之子)命我先君周公(周武王之弟,制禮作樂,魯國始祖)及齊先君太公(姜太公,齊國始祖)曰:『女(音ㄖㄨˇ,通「汝」,你)股肱(腿和胳膊,形容輔弼的重臣,此指輔佐。肱,音ㄍㄨㄥ)周室,以夾輔先王。賜女(你)土地,質(音ㄓˋ,以人或財物抵押保證)之以犧牲(祭祀的牲畜),世世子孫無相害也。』
譯文:
從前周成王命令我們魯齊兩國的始祖周公和姜太公說:『你們要全力支援王室,輔佐先王。 賜給你們土地,你們要用犧牲祭祀天地,立誓以為質信,世世代代、子子孫孫不互相侵害。』
君今來討敝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寬釋)之,必不泯(滅)其社稷(國家);
譯文:
如今您來討伐我國的過失,目的也是讓我們知錯順從就寬恕了,一定不會滅亡魯國。
豈(難道)其貪壤地,而棄先王之命?其何以鎮撫諸侯?恃此以不恐。」
譯文:
難道還會貪圖我們的土地,而拋棄先王的遺命嗎?如果是那樣失信,還怎麼能稱霸諸侯?憑藉這個原因所以不怕。」
齊侯乃許(允許,同意)為平(媾和)而還。
齊孝公於是同意與魯國講和,退兵而還。
想像示意圖
附錄:《左傳》〈展喜犒師〉與《國語》〈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師〉原文比較
《左傳》:夏,齊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
《國語》:齊孝公來伐魯,臧文仲欲以辭告,病焉,問於展禽。對曰:「獲聞之,處大教小,處小事大,所以御亂也,不聞以辭。若為小而崇,以怒大國,使加己亂,亂在前矣,辭其何益?」文仲曰:「國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將無不趨也。愿以子之辭行賂焉,其可賂乎?」
《左傳》: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
《國語》: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師,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於敝邑之野,敢犒輿師。」
《左傳》:齊侯曰:「魯人恐乎?」
《國語》:齊侯見使者曰:「魯國恐乎?」
《左傳》: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
《國語》: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
《左傳》: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國語》:公曰:「室如懸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怒?」
《左傳》: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太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
《國語》:對曰:「恃二先君之所職業。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齊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夾輔先王。賜女土地,質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君今來討敝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之,必不泯其社稷;豈其貪壤地,而棄先王之命?其何以鎮撫諸侯?恃此以不恐。」
《左傳》:齊侯乃還。
《國語》:齊侯乃許為平而還。
【資料整理】
本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