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陳餘(左)與張耳(右)(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從情同父子到水火不容──張耳、陳餘二人友誼變質的故事
張耳、陳餘,二人是秦末北方趙代一帶的地方割據勢力。這二個歷史人物雖然不是特別讓人耳熟能詳,但他們的命運作為,卻在人類歷史社會屢見不鮮。
這一對共度患難的好友,從最初刎頸之交的深厚情誼,一路相互扶持,一同攀上高位,本來對未來有共同的美好目標。可是隨後卻因為誤解彼此立場、現實局勢利益分配,以及人性中的嫉妒怨恨之心,終於發展到反目成仇,走向決裂,甚至不見對方人頭落地,絕不罷休。二人關係糾葛相纏的經過,令人不勝唏噓。這兩人的命運歷程,有助於讀者理解歷史、理解人性、理解人心在不同情境下多層表現的意義。
張耳、陳餘其人其事,詳見《史記.張耳陳餘列傳》,為了讓讀者便於先了解時代背景如何左右兩人關係,編者重新整理故事脈絡,以白話文及地圖說明如下。
上圖:秦末割據勢力圖(圖片引自網路)
一、信陵門下.後起之秀
張耳(?—前202),秦末魏國大梁(今開封)人,年少時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前243)的門客,早年為遊俠。
信陵君死後,亡命至魏國外黃縣,當時外黃縣有一富豪人家,家中有個遠近聞名的絕色女子,女子嫌棄自己的丈夫沒本事,想要改嫁別的男人,於是向父親的門客尋求幫助。
這個門客與張耳相識,表示沒人比張耳更合適。於是美女請門客打聽張耳的意願,此時張耳孤身一人流落於異鄉,有富家美女願意嫁與自己,當下表示同意。在門客的幫助下,美女休掉前夫與張耳結合。
此後,張耳以信陵君為榜樣,仗義疏財,結交有才能的遊俠。自己則成為有名的賢者,名聲傳到了魏國以外,還擔任了外黃縣令。此外,尚未發跡的劉邦也曾慕名而來,成為張耳的門客,在外黃縣住了幾個月。
陳餘(?—前205),亦為魏國大梁人,其父曾仕於魏國。陳餘的年紀比張耳年輕,早年遊學趙國,精通儒術,娶趙國富豪公乘氏之女。
(圖片引自網路)
二、張耳陳餘.義結金蘭
同為魏國大梁人的陳餘結識了張耳,二人俱為名士。陳餘年少,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張耳,效法趙國藺相如(?—)、廉頗(前327—前243)的美談,兩人結為刎頸之交。
秦王政(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秦滅魏。秦王政聽聞張耳、陳餘兩人是魏之名士,懸賞得張耳千金,陳餘五百金。張耳、陳餘不願事秦,改名換姓一起逃亡。
到了陳地,作里監、門吏以謀生。有一次里吏因故鞭笞陳餘,陳餘想反抗,張耳阻止了他,使他受鞭笞。里吏走了以後,張耳在桑下數落陳餘:「我原先怎麼跟你說的?今天難道打算因小小的羞辱,而死在一個小吏手中嗎?」陳餘很認同張耳的話。
上圖:陳涉起兵路線圖(圖片引自網路)
三、張耳陳餘.投靠陳涉
秦二世元年(前209)八月,陳涉(?—前208)與吳廣(?—前208)於大澤鄉起事反秦,佔據陳郡。張耳、陳餘二人投靠陳勝,陳涉大喜,任命二人為左右校尉。
陳涉想自立為王,張耳、陳餘主張應立六國宗室為王。陳涉不聽,張耳、陳餘見陳涉無心立六國宗室,想找個理由脫離陳涉,便請兵攻略趙地。陳涉派部將武臣(?—前208)攻擊邯鄲,張陳二人隨同率士卒三千人攻趙。
武臣從白馬津強渡黃河,范陽人蒯通(?—前208)說降范陽縣令,連得趙地十餘城,率軍打到邯鄲。這時陳涉在陳郡稱王,陳餘等人亦慫恿武臣稱王,武臣遂自立為趙王。武臣以張耳為右丞相,邵騷(?—前208)為左丞相,陳餘為大將軍。
上圖:陳涉起兵路線圖(圖片引自網路)
四、陳涉內部.不斷分化
武臣自立為趙王之後,陳涉聞訊大怒,想將武臣滅族,但又希望武臣去援救駐兵戲水的起義軍將領周章,只好承認武臣趙王的地位,改遷武臣的親人至宮中當作人質,封張耳之子張敖(?—前182)為關內侯,稱成都君。
武臣卻只想割據一方,派韓廣(?—前205)北攻燕國,李良(?—?)攻常山、太原。韓廣攻燕後自立為燕王,武臣無奈,只好派人把韓廣母親等家人送到燕國。李良攻下常山後轉攻太原,遇秦兵阻斷,無法進軍。
秦將章邯(?—前205)遣使勸降,李良兵力不足,返回邯鄲求援時,遇見武臣的姐姐飲酒歸來,李良誤以為武臣的姐姐羞辱自己,一怒之下,殺死武姐,李良一不作二不休決定兵變,殺武臣、邵騷,又追殺張耳、陳餘。張耳、陳餘因消息靈通得以脫身,後陳餘擊敗李良,李良決定降秦,投奔秦將章邯。
武臣已死,張耳、陳餘改立舊趙國宗室趙歇(?—前205)為趙王。
上圖:陳涉起兵路線圖(圖片引自網路)
五、鉅鹿之圍.友情生隙
秦二世二年(前208),秦軍與楚軍在定陶交戰,秦軍大勝,楚軍元帥的項梁(?—前208)(編者註:也是項羽叔父)被殺,章邯又派部將王離(?—前207)進攻趙國,攻克邯鄲。
王離圍攻趙歇與張耳所在的鉅鹿,張耳派部下和陳餘的親族作為使者,向常山的陳餘求援,斥責他不顧刎頸之交。當時陳餘兵少,又見章邯軍勢強,心存觀望不敢進攻。陳餘說自己不能白白送死,犧牲無益,要活下來保存實力,將來才能為張耳、趙歇報仇。
最後,陳餘借五千援軍到鉅鹿城下,讓他們進攻章邯軍,結果五千人全軍覆沒。
上圖:項羽劉邦進軍路線圖(圖片引自網路)
五、鉅鹿解圍.雙方反目
秦趙二軍相持直到秦二世三年(前207),項羽(前232—前202)率楚軍北渡漳河,方解鉅鹿之圍,俘虜王離。
死裡逃生的張耳重見到陳餘,恍如隔世,張耳責備陳餘見死不救。陳餘一怒之下解印綬推給張耳,起身如廁解手。張耳一時不知所措,幕僚對張耳道:「此乃天賜於你,若不取,反受其害。」於是張耳收下陳餘印信,取得陳餘的兵權,順勢吞併其兵馬。
於是陳餘淪落為平民,只能獨自與軍中好友在河邊沼澤漁獵。從此張耳、陳餘二人失和,兩人關係勢同水火。
上圖:項羽分封天下圖(圖片引自網路)
六、項王分封.火上加油
漢王元年(前206)十月,項羽尊楚後懷王(?-前206)為義帝,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項羽素聞張耳之名,乃分趙地北部為常山國,立張耳為常山王,以趙歇為代王。
陳餘聽聞消息非常不服,怒對人言:「張耳和我功相等。今張耳為王,我卻稱侯,項羽對我不公。」
於是陳餘加三縣之兵,並派人說服齊王田榮(?-前205)發兵,襲擊常山王張耳。
上圖:秦末地方割據勢力圖(圖片引自網路)
七、張耳陳餘.各擁其主
漢王二年(前205),張耳被陳餘所襲敗走,改投靠劉邦(?-前195)。
陳餘迎代王趙歇為趙王,趙歇感謝陳餘,封陳餘為代王兼趙國太傅。陳餘自己不赴代國,在趙國以太傅的身份輔佐趙歇。
漢王劉邦招降陳餘,陳餘提出條件要見到張耳首級才肯投降,劉邦斬了一個面貌類似張耳的人,用其首級誆騙了陳餘,於是陳餘投降漢王。
在彭城之戰後,陳餘得知張耳根本沒死,自己遭到欺騙,再度反叛劉邦。
上圖:劉邦追擊項羽路線圖(圖片引自網路)
八、陳餘被殺.張耳封王
漢王三年(前204)十月,曹參(?-前190)與韓信滅魏豹(?-前204)後,劉邦命韓信、張耳出井陘攻擊趙軍,劉邦亦率軍從邯鄲北上攻趙。陳餘對於漢軍南北夾擊十分憂慮,不聽李左車(?-?)之言,錯失良機。
韓信運用兵法,背水一戰,井陘之戰大敗趙軍,攻破趙國,趙王趙歇、陳餘被劉邦斬殺,死於邯鄲。
漢王四年(前203),韓信報請漢王劉邦,封張耳為趙王,劉邦同意。因此張耳曾先後被西楚霸王、漢王封為常山王、趙王。
漢王五年(前202),項羽(前232—前202)在垓下之戰為劉邦指揮諸侯六十萬聯軍所敗,突圍至烏江後,自刎而死。此年張耳病逝,卒諡景。
張耳之子關內侯(成都君)張敖(?—前182)嗣立為趙王,娶了呂后(?-前180)女兒魯元公主(?-前187),成為漢高祖的駙馬,封魯元王,生子張偃(?-前198)。
漢高祖曾羞辱張敖,其門客貫高(?-?)仗義為主公雪恥,審訊逼供不屈,被赦後卻自盡於牢獄,堪稱〈刺客列傳〉的延伸。張敖在呂后六年逝世。
高祖之後,從惠帝、呂后、文帝、景帝時,魯元王張敖賓客的子孫們,都做到二千石俸祿的高官。呂后過世後,呂氏外戚作亂,被大臣誅殺,張偃受波及被廢。文帝即位後,又分封原來張偃為南宮侯,延續張氏的後代。三國時代曹魏名將張郃(?-231),即其後裔。
延伸閱讀:
從刎頸之交到反目成仇----司馬遷《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原文+翻譯)
如果張耳、陳餘不反目為仇 劉邦還能擊敗項羽一統天下嗎
上圖: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圖片引自網路,已經過後製處理)
【資料編寫】
本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