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png
上圖:荊軻刺秦王


題解

作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他所作的〈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以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五言古詩,歷來為人所稱頌,但就是這樣一位歸隱南山、與世無爭的詩人隱士,其實也有著俠骨豪情的一面。

〈詠荊軻〉是田園詩人陶淵明創作一首借史詠懷、托古言志的古詩,同《詠三良》、《詠二疏》是陶淵明三首著名的詠史敘事詩。歷來的評論家多認為此首詩意有所指,詩中以極大的熱情,歌頌荊軻刺秦王的壯舉,也對奇功不建表達的無限惋惜之情,充分表現詩人對黑暗政治的憎惡,和鏟強除暴的願望。此詩寫得筆墨淋漓,慷慨悲壯,在以平淡著稱的陶詩中別具一格。

陶淵明身處王朝更迭頻繁,政治黑暗社會動盪的年代,親歷劉裕殺晉恭帝而自立的變亂,他選擇荊軻這個敢於捨身除暴的英雄加以歌詠,顯然是有感而發,也寄託詩人嫉惡抗暴,對現實強烈不滿的情懷,表明他歸隱之後仍不忘關注現實,他並沒有完全退守於他虛構的「桃花源」中。所以龔自珍有詩云:「
陶潛酷似臥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平淡處,二分梁甫一分騷。


關於荊軻刺秦之事,《史記.刺客列傳》、《戰國策.燕策》、《燕丹子》等古籍都有記載。

延伸閱讀:

風蕭蕭兮易水寒----《史記.刺客列傳》(5):荊軻、高漸離(翻譯)
荊軻刺秦王----《戰國策》: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翻譯)
古今小說雜傳之祖----燕丹子(翻譯)

荊軻刺秦王.jpg
上圖:荊軻刺秦王


詠荊軻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公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作品出處】
詠荊軻
原作者:陶淵明


荊軻.jpg
上圖:荊軻刺秦王


註釋翻譯

(一)燕丹募士


燕丹(戰國時燕王喜的太子,名丹)善養士,志在報(報仇)強嬴(秦)
譯文:
燕國太子丹喜歡收養門客,目的在對秦王報仇雪恨。

招集百夫良(能匹敵百人的良士,歲暮得荊卿(荊軻,戰國時衛國人,爲燕太子丹報仇,以送地圖爲名藏匕首刺秦王,不成被殺。卿,對人的尊稱)
譯文:
太子四處招集本領高強的奇人,這年的年底募得了先生荊軻。


君子死知己(為知己而死),提劍出燕京。
譯文:
君子重義氣願意爲知己而死,荊軻仗劍就要辭別燕國的京城。
◎燕太子丹募士報秦,荊軻死酬知己。一個「提」字有四兩撥千斤之妙,滿不在乎,根本不把秦王嬴政放在眼裡,彷彿是去參加一個朋友的約會那麼輕鬆從容。

(二)易水踐別


素驥(白色駿馬)鳴廣陌(寬闊的大道),慷慨(情緒激昂)送我行。
譯文:
白色駿馬在大路上鳴叫,眾人意氣激昂爲荊軻送行。

雄髮(怒髮)指危(高)冠,猛氣衝長纓(繫帽的帶子)
譯文:
每個人都同仇敵愾怒髮衝冠,勇猛之氣彷彿要衝斷帽子的纓帶。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譯文:
易水邊擺下離別的宴席,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漸離高漸離,戰國時燕國人,與荊軻友善,善擊筑)擊悲筑(古時的一種樂器),宋意(燕國的勇士)唱高聲。
譯文:
高漸離筑,筑聲慷慨悲壯,宋意唱歌,歌聲響遏行雲。

蕭蕭(風聲)哀風逝,淡淡(水波搖動的樣子)寒波生。
譯文:
座席中吹過蕭蕭的哀風,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紋。

商音(商聲,淒涼之聲)更流涕,羽奏羽聲,悲壯激越之聲)壯士驚。
譯文:
唱到商音聽者無不流淚,奏到羽音荊軻格外驚心。

公知去不歸,且(將)有後世名。
譯文:
荊軻明知這一去不會再回返,可是留下的姓名將萬古長存。
◎古人已點出陶淵明不只有「悠然」的一面,也有「猛志」的一面。
陶淵明曾寫道:「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等名句,皆透露出胸中勇猛果敢的一面,陶淵明又豈無英雄豪傑之氣?
宋代大儒朱熹說:「淵明詩人皆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出來。」認為「豪放」才是陶淵明的「本相」,不相信個性平淡的人能寫出〈詠荊軻〉這樣的一篇作品。
◎清.蔣薰評《陶淵明詩集》:「摹寫荊軻出燕入秦,悲壯淋漓,知尋陽之隱,未嘗無意奇功,奈不逢會耳,先生心事逼露如此!」
◎清.溫汝能《陶詩彙評》:「先生目擊禪代,時具滿腔熱血,觀此篇可以知其志矣。人只知先生終隱柴桑,安貧樂道,豈知卻別有心事在。」
魯迅將陶潛明的這類詩稱為「金剛怒目」詩。可見在陶潛明採菊、飲酒、聽松、看雲的平淡外表之下,深藏的是關懷現實的熾烈情懷。

(三)慷慨赴秦

登車何時顧,飛蓋(車子如飛般疾馳。蓋:車蓋,代指車入秦庭。
譯文:
荊軻登車而去何曾有所回顧,飛車直馳秦國的宮廷。

凌厲(意氣昂揚,奮起直前的樣子越萬里,逶迤(音ㄨㄟ ㄧˊ,路途彎曲延續不絕的樣子過千城。
譯文:
勇往直前行程超過萬里,曲折行進所經何止千城。

(四)刺秦失敗


圖窮(地圖展開到盡頭)事自至(行刺之事終於發生),豪主(豪強的君主,指秦王政)正怔營(驚惶失措的樣子。怔,音ㄓㄥ
譯文:
地圖展開到盡頭忽然現出匕首,秦王一見霎時驚惶失措。

惜哉劍術疏(不精),奇功(刺殺秦王之功)遂不成。
譯文:
可惜呀!荊軻劍術不精,奇功偉績終於未能完成。
一個「惜」字,表達了詩人深深的遺恨。

(五)雖死留名

其人(指荊軻)雖已沒(音ㄇㄛˋ,歿),千載有餘情(無盡的豪情)
譯文:
荊軻其人雖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
越過悠遠的時空,詩人與俠士仍然情脈相通。何止是陶淵明,駱賓王、辛棄疾、龔自珍對於荊軻都有詩詞加以詠嘆。
駱賓王有〈於易水送別〉詩云:「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辛棄疾賀新郎詞云:「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龔自珍有詩讚道:「陶潛詩喜詠荊軻,想見《停雲》發浩歌。吟到恩仇心思涌,江湖俠骨恐無多。」


荊軻刺秦王.jpeg
上圖:荊軻刺秦王(想像示意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