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阮籍五言詩〈詠懷〉八十二首,這是第一首。
阮籍〈詠懷〉詩是他一生詩歌創作的總彙。《晉書.阮籍傳》說:「作〈詠懷〉詩八十餘篇,爲世所重。」這八十二首〈詠懷詩〉是詩人隨感隨寫,最後加以輯錄,內容多是隨意抒感,而非一時之作。雖然如此,第一首仍有序詩的作用,所以清人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三說:「此是八十一首發端,不過總言所以詠懷不能已於言之故。」
阮籍生活在魏、晉之際,他有雄心壯志。《晉書.阮籍傳》說:「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爲常。」由於當時政治黑暗,壯志難酬,所以沉醉酒中。而酒並不能澆愁,他的憂愁和苦悶,終於發而爲〈詠懷〉詩。
阮籍及其〈詠懷詩〉的意義非常重要,他處於東漢建安和西晉太康年間,這兩個時代的詩歌詞藻華美,以致流於浮華,內容貧乏。阮籍的可貴在於他未受雕琢之風的影響,而是以純樸的字句,獨步當世。
詠懷詩 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作品出處】
《詠懷詩》
〈其一〉
原作者:阮籍
註釋翻譯
夜中不能寐(音ㄇㄟˋ,睡),起坐彈鳴琴。
譯文:
夜裏睡不著覺,於是我起牀坐著彈琴。
◎這兩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彈琴,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憂思。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彈琴,也是為了抒發憂思,而他的憂思比王粲深刻得多。
◎王粲的憂思不過是懷鄉引起,阮籍的憂思卻是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產生。
◎南朝宋顏延之說:「阮籍在晉文代,常慮禍患,故發此詠耳。」(《文選》李善注引)李善說:「嗣宗(編按:阮籍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詠。」這是說,阮籍生活在魏晉之際這樣一個黑暗時代,憂讒畏禍,所以發出這種「憂生之嗟」。
◎清人何焯認為:「籍之憂思所謂有甚於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六)何氏以為阮籍的「憂思」比「憂生之嗟」更為深刻,注家並不了解這一點。一般讀者當然更是無法弄清究竟是何種「憂思」。不過,《晉書.阮籍傳》說:「(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由此或可得其彷彿。
◎史載詩人「善彈琴」,他正是以琴聲來排泄心中的苦悶。這裡以「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著意寫詩人的苦悶和憂思。
薄帷(簾子與帳幔)鑑(照)明月,清風吹我襟。
譯文:
窗外的月光照在簾子與帳幔上,清風吹拂過我的衣襟。
◎詩人沒有直接點明詩中所抒發的「憂思」,卻寫寫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帳幔上,寫帶有幾分涼意的清風吹拂在詩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種淒清的氣氛。
◎這似乎是在寫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詩人,清風吹拂的是詩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說寫景正是為了寫人。這樣寫,比直接寫人,更富有藝術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盡,意味無窮。
孤鴻號(音ㄏㄠˊ,鳴叫)外野,翔鳥鳴北林。
譯文:
野外孤獨的大雁正在大聲號叫,飛翔盤旋的鳥兒也在北方的樹林間悲鳴。
◎繼續寫景。是寫孤鴻在野外哀號,而盤鏇的飛鳥在北林上悲鳴。如果說上兩句是寫詩人的所見,這兩句就是寫詩人的所聞。所見者清風、明月,所聞者鴻號、鳥鳴,皆以動寫靜,寫出寂靜淒清的環境,以映襯詩人孤獨苦悶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文選六臣注》中呂延濟說:「夜中,喻昏亂。」呂向說:「孤鴻,喻賢臣孤獨在外。翔鳥,鷙鳥,以比權臣在近,謂晉文王。」好像詩中景物皆有所指,如此刻意深求,不免有些牽強附會。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譯文:
我在屋內來回張望,究竟能看到什麼呢?我也只能獨自因心中愁思,而默默傷心了。
◎在月光下,清風徐來,詩人在徘徊,孤鴻、翔鳥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朧,夜色蒼茫,牠們見到什麼: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憂思獨傷心」。這表現了詩人的孤獨、失望、愁悶和痛苦的心情,也為五言《詠懷八十二首》定下了基調。
◎阮籍五言《詠懷八十二首》,是千古傑作,對中國古代五言詩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劉勰說:「阮旨遙深。」(《文心雕龍.明詩》)鍾嶸說:「厥旨淵放,歸趣難求。」(《詩品》上)李善說:「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文選》卷二十三)都說明阮籍詩隱晦難解。
◎阮詩隱晦難解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多用比興手法。而這是特定的時代和險惡的政治環境及詩人獨特的遭遇造成。
【解析出處】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鑑賞〉
(編按:文字段落略作修改)
網址:
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shiwenv_7b8b53c74b60.html
作者:不詳
- May 14 Fri 2021 14:45
▲生命的出口在哪裡?----阮籍:詠懷詩其一(原文+翻譯解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