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岡阡表.png
上圖:瀧岡阡表(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瀧岡,地名,瀧,音ㄕㄨㄤ,在今江西永豐縣沙溪南鳳凰山上。阡,音ㄑㄧㄢ,墓道,阡表即墓表,墓表用以表彰其人。〈瀧岡阡表〉寫於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是歐陽脩根據早年護母喪歸葬所寫〈先君墓表〉舊稿修改而成,乃作者晚年所寫,追敘其父母生前之嘉言懿行,是墓道上的碑文。歐陽脩手書的〈瀧岡阡表〉碑刻保存完好,2006年列入第三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者四歲喪父,由母親撫育成人。父親過世六十年後,始為其父撰寫碑文。在表中,歐陽脩除了表揚父親為官廉潔、體恤民命的用心和政績外,也盛讚父親的孝順與仁厚。同時,歐陽脩業讚美了守節自誓、艱苦育兒的母親,母親一生含辛茹苦,安於貧賤自奉儉約。此外又述說自己深受父母人格的影響,故能刻苦自勵,以致功成名立。

本文特色之一,是內容出現宋代低中高階各類官職、榮銜,幾可說是半部宋代官制史,文末列舉父母的朝廷追封,以及作者自己的官銜,透過自己累封官銜、榮銜來彰顯父母、榮耀先人,說明其成就其來有自,歐陽脩之所以成為歐陽文忠公,都因父母先人而成就、而榮耀。這種觀念,承襲自《孝經》所謂「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但難在以官爵祿位顯親揚名之用語分寸稍不斟酌,便涉炫耀自矜。這篇文章寫於歐陽脩去世前二年,被收錄於《古文觀止》歐陽脩最後一篇作品,一代文壇領袖回顧他這一生,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本文足可與其生平大事逐一作對照,可看作一部歐陽脩本人寫的自傳。

本文文詞簡樸,不尚鋪陳,與一般墓誌銘以藻飾為能事不同,為歐陽脩的代表作之一,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祭文之一。

以下為歐陽脩〈瀧岡阡表〉原文,原文後附各段翻譯,便於讀者閱讀參考。


歐陽脩.png
上圖:歐陽脩(圖片引自網路)


瀧岡阡表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於瀧岡之六十年,其子脩始克表於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脩不幸,生四歳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於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爲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爲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爲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也。自吾爲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於母喪方逾年,歳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爲新免於喪適然耳;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

汝父爲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歎。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劍汝而立於旁,因指而歎曰:『術者謂我歳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於外事,吾不能知;其居於家,無所矜飾,而所爲如此,是眞發於中者邪!嗚呼!其心厚於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脩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咸平三年進士及第,爲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爲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

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爲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於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後脩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脩始得祿而養。又十有二年,列官於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脩爲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於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脩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自登二府,天子推恩,其三世,蓋自嘉祐以來,逢國大慶,必加寵錫。皇曾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妣累封楚國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累封吳國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皇妣累封越國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賜爵爲崇國公,太夫人進號魏國。

於是小子脩泣而言曰:「嗚呼!爲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於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是足以表見於後世,而庇賴其子孫矣。」乃列其世譜,具刻於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於脩者,並揭於阡。俾知夫小子脩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熙寧三年,歳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戸,食實封一千二百戸脩表。

【文章出處】
《古文觀止》
(轉引自《歐陽文忠公集》)
瀧岡阡表
原作者:歐陽脩

歐陽脩年表(上).png
歐陽脩年表(下).png
上圖:歐陽脩年表(製表:本站)


註釋翻譯

(一)

嗚呼!(發語詞,無義)我皇考(皇考,敬稱已死的父親)崇公(歐陽脩父親歐陽觀,宋神宗追封崇國公),卜吉(占卜吉日吉地,此指埋葬)於瀧岡(在江西省永豐縣南沙溪鳳凰山上)之六十年,其子脩(歐陽脩)始克(能)表於其阡(阡,墓道。阡表,即墓表、墓碑,刻在墓道上的文字,記敍死者生前事蹟並表彰功德);非(不是)敢緩也,蓋有待指等自己成名後,皇帝誥封其祖先)也。
譯文:
唉!我的父親崇國公,在瀧岡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後,他的兒子歐陽脩才在墓道上立碑,這並不是敢有意遲緩,是因為有所等待。
◎皇,尊稱。《禮記,曲禮下》:「父曰皇考。」「死曰考。」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南宋以後,此詞用於皇室專稱。
◎首段點出題目之瀧岡、表、阡,並提出「有待」二字以為緩表之因。

脩不幸,生四歳而孤(幼而無父曰孤)太夫人(太夫人,母親之尊稱)守節(封建社會稱婦女在丈夫死後不再改嫁的行為)自誓(決心);居生活)窮,自力於衣食,以長(養育)以教,俾(使達到某種程度)至於成人。
譯文:
我幼年不幸,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決心立誓守節,雖然家境貧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加上還要撫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編者註: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歐陽脩4歲父親歐陽觀過世,年59,葬瀧岡。母親鄭氏守節不嫁,畫荻教子
◎王偁《東都事略,歐陽脩傳》:「母鄭氏守節自誓,親教修讀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
◎《詩經,小雅,蓼莪》:「長我育我。」

瀧岡阡表墨拓本.png
上圖:瀧岡阡表墨拓本(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圖片引自網路)



(三)

太夫人(母親)告之曰:「汝父爲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勿)以是(此,指錢財)爲我累。』
譯文:
母親曾告訴我:「你父親生前為官清廉,樂於助人,又愛結交朋友,他的薪俸雖然微薄,錢財常所剩無幾。還說:『不要讓錢財使我受累!』
◎歐陽脩在〈七賢畫序〉中說:「某為兒童時,先妣嘗為某曰:吾歸汝家時極貧,汝父為吏至廉,又於物無所嗜,喜賓客,不計其家有無以具酒食。在綿州三年,他人皆多買蜀物以歸,汝父不營一物,而俸祿待賓客亦無餘。」意思是說他的父親為官聯結,喜歡結交朋友。

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謂無瓦片覆蓋,指無屋可居)、一壟之植(無一畝田可種。壟,田埂、田畝),以庇(依靠)而爲生(指父親死後,沒給家中留下一間房子、一壟可供耕種的土地)
譯文:
所以他去世後,沒留下一瓦一土、可賴以維生的家產。

吾何恃(憑藉,依靠)而能自守邪?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也。
譯文:
那麼我靠什麼守節呢?以我對你父親略有了解,因而把希望都寄託在你的身上。
◎以下各段透過母親反覆憶述的「知」、「不及」、「不能」,具體揭示「待」的內容,實寫父親的為人處世(事親至孝、居官仁厚、廉而好施予)及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如:
.吾於汝父,「知」其一二
.然「知」汝父之能養
.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
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
.「不及」事姑
.吾「不及」見兒之立
.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
.其施於外事,吾「不能」知
.吾「不能」教汝


自吾爲汝家婦,不及事吾古代婦女稱丈夫的母親為姑,今稱婆婆。此指歐陽修的祖母);然知汝父之能養(能養,指盡孝)也。
譯文:
從我成為你家媳婦的時候,雖然婆婆已經死了沒趕得及侍奉,但我知道你父親很孝順。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然而,但是)知汝父之必將有後父親的美好品德必有好的後代)也。
譯文:
你自幼失去父親,我不能斷定你將來是否有所成就,但我知道你父親一定後繼有人。
轉折語和否定詞的交錯運用,是本篇行文一大特色。如本句先以否定詞「不能知」逼顯情勢之緊張性,再用轉折詞「然知」消解其壓力,最後以補述的方式完成疑點的解答。此種敘事模式有助於深化文章的曲折度,而這正是作者內心百感交集的具體呈現。

吾之始歸(古代稱婦女出嫁為歸)也,汝父免於母(免於母喪,指母親死後,守喪期滿。免,指期滿停止)喪方逾年,歳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死後祭品很豐盛,還不如以活著時清貧多奉養幾年)。』
譯文:
我剛嫁來時,你父親為他母親守孝期滿剛滿好一年,歲末祭祀,他總是流著淚說: 『祭祀再豐富,也不如生前微薄的奉養啊!』
◎《詩經.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舊時父母或祖父死,兒子與長房長孫須謝絕人事,做官的解除職務,在家守孝二十七上月,概稱三年,也稱守制。

(音ㄐㄧㄢˋ,間或,偶爾)進用)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
譯文:
偶然家裡吃到好的酒菜,他也會流淚說:『從前娘在時常常不夠吃,如今富足有餘,但卻無法讓她嚐到了!』

吾始一二見之,以爲新免於喪適然(偶然這樣)耳;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
譯文:
剛開始我一兩次遇到這種情形,以為是剛服完喪不久才這樣。後來卻發現經常如此,一直到他去世。

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能養,指盡孝)也。
譯文:
我雖然沒來得及侍奉婆婆,可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你父親很孝順。

歐陽脩.譜圖序稿.png
上圖:歐陽脩.譜圖序稿(局部)(圖片引自網路)


(四)

汝父爲吏,嘗夜燭(點燭)(處理)官書(公文),屢廢(停止)而歎。
譯文:
你父親做官,曾經在夜裡點著蠟燭看案卷,多次停下來嘆氣。

吾問之,則曰:『此死獄(判死刑的案件)也,我求其生不得爾(想為罪犯開脫,尋一條活路,但結果卻歸於失敗)。』
譯文:
我問他為什麼嘆氣,他說:『這是一個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為他求得一條生路卻辦不到』

吾曰:『生可求乎?』
譯文:
我問:『死囚求得到生路嗎?』

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音ㄕㄣˇ,況且)求而有得邪?
譯文:
他說:『我盡力為罪犯尋求生路還找不到,那麼被處死的人和我之間,都沒有遺憾了。何況有時是能找到生路的呢?

以其有得(正因為有時可找得到生路),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譯文:
正因為有時經反覆核實量刑,還有找到生路活下來的可能,可知如果不替他找,就立刻判他死刑,那麼被處死的人一定會有遺恨的。

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猶失之死,還不免誤入於死罪),而世常求其死也。』
譯文:
想為罪犯開脫尋求生路,也免不了有時誤判而錯殺,何況世上大多數判案的官吏,唯恐不判人死罪,常藉口想置人於死地啊!』

回顧乳者(餵奶的人,即奶媽)(抱。將嬰兒挾於臂下,如帶劍)( 你)而立於旁,因指而歎曰:『術者(占卜、算命的人)謂我歳行在戌(戍,古代以干支紀年,)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
譯文:
他回頭看見奶娘抱著你站在旁邊,於是指著你嘆氣說:『算命的說,我遇上戌年就會死,假使他的話應驗了,我就看不見兒子長大成人了,將來你要把我這些話告訴他。』
◎歲行在戍將死,歲指木星。古者以木星之方位紀年,歐陽脩之父卒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為庚戍年,果如術者所言。

其平居(平居,平時)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
譯文:
他也常常用這些話教育其他晚輩,我聽得熟慣了所以記得很清楚。

其施於外事,吾不能知;其居於家,無所矜飾(矜誇粉飾,作假。矜,自誇、自負。飾,虛假),而所爲如此,是眞發於中(內心)者邪!
譯文:
他在外面怎麼樣,我不知道;但他在家裡,從不驕誇假飾,行事這樣厚道,這是出自他的真心的。
◎古代婦女不參與外事,只主內,所以歐母對其父在社會上的活動狀況不很瞭解。

嗚呼!其心厚於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汝其勉之!
譯文:
唉!他的心地這麼仁厚,憑這一點我知道你父親會有很好的後代,希望你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去做。

夫養不必豐,(音ㄧㄠˋ,關鍵,重點,總要,有期望之意)於孝;利雖不得博(施,普遍)於物,(音ㄧㄠˋ,關鍵,重點,總要,有期望之意)其心之厚於仁。
譯文:
奉養父母不一定要物質豐厚,最重要的是孝心;利益雖然不能遍施於所有的人,最重要的是仁愛。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脩泣而志之,不敢忘。
譯文:
我沒什麼可教你的,教的這些都是父親對你的期望。」我流著淚記下了這些教誨,不敢忘記。
◎由於作者幼年喪父,全賴母親鞠育,因此本文即憑藉慈母口述,道出先父的仁孝與母親的賢淑,讀之令人感念親恩。

歐陽脩.png
上圖:歐陽脩(圖片引自網路)


(五)

先公少孤(喪父)力學,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咸平,真宗年號)進士及第,爲道州(今湖南省道縣)判官(官職名),泗(泗州,今安徽泗縣)、綿(綿州,今四川省綿陽縣)二州推官(官職名);又爲泰州(今江蘇泰縣)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今江西吉安縣)之瀧(音ㄕㄨㄤ岡。
譯文:
先父年幼喪父,努力讀書。咸平三年考中進士(編者註:歐陽觀時年49歲),曾任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做過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瀧岡。
◎以上簡述父親的仕途歷程。
◎判官,官職名,州郡長官的僚屬,屬於基層官吏,掌文書工作。
◎推官,官職名,州郡長官的僚屬,屬於基層官吏,掌刑事工作,又名軍事推官。

 

歐陽脩.png

上圖:歐陽脩(圖片引自網路)


(六)

太夫人(太夫人,母親之尊稱)姓鄭氏,考(亡父)(名諱。諱,與名同,生曰名,死曰諱。德儀,世爲江南名族。
譯文:
母親姓鄭,她的父親名諱是德儀,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
◎歐陽脩母親鄭氏的父親名德儀。古代對帝王或尊長,不得直稱名字,講究避諱,所以必須避用。

太夫人(太夫人,母親之尊稱)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今河南省宜陽縣)縣太君,進封樂安(今安東惠民縣,一說安徽霍山縣)、安康(今陜西漢陰縣)、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三郡太君。
譯文:
母親恭敬、儉約、仁愛又有禮儀教養,起初朝廷誥封她為福昌縣太君,進封為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
◎縣太君,官員母親之封號。宋制,官員母親有國太夫人、郡太君、縣太君等封號,所封國、郡、縣並無實際意義。《宋史.職官志》:「十載文武群臣母封國太夫人、郡太君、縣太君,依官階而定。」郎中、京府少尹、縣令之母,封為縣太君。郡太君,為四品官如侍郎、翰林學士、給事中、諫議大夫之母之封號。

自其家少微(少微,貧賤)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於世苟且迎合世俗),儉薄所以居患難也。」
譯文:
從我們家道中落以後,她就以儉約的原則持家,後來家境富裕了,也不許花費過多,她說:「我的兒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儉約些才能度過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難。」

其後脩貶夷陵(景祐三年,歐陽脩被貶夷陵。夷陵,今湖北宜昌縣境),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譯文:
後來,我被貶夷陵(編者註: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觸怒宰相呂夷簡被貶,歐陽脩聲援范仲淹,被貶夷陵令(第一次被貶),時年30歲 ,母親言笑如常,說:「你的家本來就貧窮,我已經習慣過這種日子。你能安樂對待,我也就能感到安樂了。」
◎以上補述母親的為人處世(恭儉仁愛而有禮)及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

歐陽脩.灼艾帖.png
上圖:歐陽脩.灼艾帖(圖片引自網路)



(七)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脩始得祿而養(得祿而養,始獲得官祿)
譯文:
先父死後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祿來供養母親。
(編者註: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歐陽脩中進士。授將仕郎,試秘書省校書郎,充西京留守推官,距其父歿正好20年,故曰「始得祿而養」。歐陽脩時年24歲)

又十有二年,列官於朝,始得贈封其親(才符合封贈家屬的規定)
譯文:
又過了十二年(編者註:距天聖八年將近12年),列位於朝廷做京官,才獲得贈封雙親。(編者註:宋仁宗慶曆元年(1041)十一月,仁宗行郊祀(祭天)禮,歐陽脩攝太常博士,十二月,加騎都尉,才符合封贈家屬的規定。歐陽脩時年35歲)

又十年,脩爲龍圖閣直學士(官職名)、尚書吏部郎中(官職名)、留守(官職名)南京宋時南京為應天府,治所在今河南商邱),太夫人以疾(病(過世)於官舍,享年七十有二。
譯文:
又過了十年,我擔任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親因病逝世於官邸,享年七十二歲。
◎宋真宗建龍圖閣於禁中,閣上供奉御書、御製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龍圖閣有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等官員,初入直館閣,稱為直學士,直學士在學士之下。包拯曾為龍圖閣直學士,人稱包拯為包龍圖即源於此。
◎吏部,宋時屬尚書省,掌管全國官吏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專務,設郎中四人,分掌各司之職。
郎中,尚書省六部諸司之長官。
唐太宗時初置京城留守之職,五代時洛陽或開封亦置之。宋代沿之,西京、北京、南京皆置留守一人,以知府兼任,專掌宮鑰及京城修葺等事。(編者註: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歐陽脩母因病逝世,時歐陽脩任應天知府兼南京留守司事。歐陽脩時年46歲)

又八年,脩以非才(不才,古人自謙)入副樞密(官職名),遂參政事(官職名,參知政事,參與國家政事),又七年(指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而罷。
譯文:
又過了八年,我以不相稱的才能,做了朝廷的副樞密使(編者註: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歐陽脩入京任樞密院副使。歐陽脩時年54歲),進而為副宰相(編者註: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歐陽脩轉任戶部侍郎參知政事歐陽脩時年55歲)。又過了七年才解除職務(編者註: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歐陽脩罷相,時年61歲)。
◎樞密院掌全國軍事,以樞密使長官,是全國最高軍事首長,副使為副。
◎參知政事,即宰相之副貳(副宰相)。

自登二府(中書省、樞密院分掌文武,號為二府),天子推恩,其三世,蓋自嘉祐(仁宗年號)以來,逢國大慶,必加寵錫(恩寵賞賜。錫,同「賜」,賜與)
譯文:
自從進入軍、政二府後,天子施恩,褒獎三代先祖,自從仁宗嘉佑年間以來,每逢國家大慶,必定對我的先祖加以賜恩。
◎宋制,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

(皇,對先代之敬稱)曾祖(尊稱已死之曾祖父,指歐陽彬)府君(子孫尊稱其先世之詞)累贈金紫(金印紫綬)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妣(稱已死之曾祖母)累封楚國太夫人。皇祖(尊稱已死之祖父,指歐陽偃)府君(子孫尊稱其先世之詞)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稱已死之祖母)累封吳國太夫人。皇考(尊稱已死之父親)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皇妣(尊稱已死之母親)累封越國太夫人。
譯文:
曾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母累贈為楚國太夫人。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母累贈為吳國太夫人。先父崇國公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母累贈為越國太夫人。
◎府君,子孫尊稱其先世之詞。
◎漢朝置光祿大夫,掌顧問應對。宋朝為散官。加金章紫綬者稱金紫光祿大夫。金紫,金印紫綬。光祿大夫為二品官。
◎周朝設置的宰輔之官,歷代相沿,與太傳、太保合稱三公(太師為天子之師為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最尊者)。宋承唐制,列為贈官。
◎中書令,為中書省長官。隋、唐宰相之職,宋朝改為贈官。
◎尚書令,尚書省長官,唐初為宰相之職。宋朝改為加官、贈官,不實授,敘班在太師之上。

今上當今皇上,指宋神宗)初郊(神宗即位後首次所行的郊祀禮,時在熙寧元年十一月。郊,祭天,天子於冬至日於南郊祭祀上天,古代帝王郊祀時,都會封贈群臣,以示恩寵),皇考(皇考,敬稱已死的父親)賜爵爲崇國公,太夫人(母親)進號魏國。
譯文:
現今的皇上初次舉行祭天大禮,先父賜爵為崇國公,母親進爵為魏國太夫人。:神宗熙寧元年 1068 62歲 神宗登基首次郊祭,推恩封贈群臣及親屬。(編者註: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神宗登基首次郊祭,推恩封贈群臣及親屬。歐陽脩時年62歲
◎以上簡述作者的仕途歷,並補述朝廷歷次寵賜。


歐陽脩.png
上圖:歐陽脩(圖片引自網路)



(八)

於是小子脩泣而言曰:「嗚呼!爲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
譯文:
於是兒子我歐陽脩流著淚說:「唉!做善事無不得到好報的,只是時間或遲或早,這是必然的道理。

(發語詞,無義)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能)有於其躬(自身),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指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之錫(同「賜」)命,是足以表見於後世,而庇賴(庇蔭)其子孫矣。」
譯文:
我先祖和父親積善有德,理應享有這種盛大的酬報。雖然他們在有生之年不能親身享受到,但是賜爵位、受封官,經表彰而光榮,因褒獎而崇大,具有三朝恩賞誥封,這就足夠使其德行顯揚於後世,庇蔭子孫。」

乃列其世譜(世譜,家譜。歐陽脩、蘇洵均以修家譜著名),具刻於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於脩者,並揭(表露)於阡。
譯文:
於是排列我家世代的譜系,詳細刻在石碑上,接著又記下先父崇國公的遺訓,以及太夫人的教育,以及所以對我有所期待的原因,都寫在阡表上。

(使,讓)知夫小子脩之德薄能(能力)(少),遭時竊位(幸逢時機,無才無德卻居高位,作者自謙之詞),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譯文:
好讓大家知道我歐陽脩德行淺薄,能力微小,我之所以適逢其時,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節,免於形戮,沒有辱及先祖,都由於上述的原因,這些都要歸功於祖先的陰德。
◎以上歸美祖先積善成德(足以表見於後世,而庇賴其子孫),謙言自己德薄能鮮、遭時竊位,實現了父母「有後」的期望。

歐陽脩.致端明侍讀尺牘.jpg
上圖:歐陽脩.致端明侍讀尺牘(局部)(圖片引自網路)


(九)

熙寧(神宗年號)三年,歳次庚戌,四月辛酉(天干地支所記月份)(初一)十有五日乙亥(天干地支所記日期),男(男,自稱)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朝廷賞賜之榮銜),觀文殿學士,特進(官職名)(兼)兵部尚書(官職名),知青州(治所在今山東益都縣)軍州事(歐陽脩於熙寧元年知青州)兼管內勸農使(勸農使,官職名),充京東東路(京東東路,行政區名)安撫使(安撫使,官職名),上柱國(官職名),樂安郡開國公,食邑(食邑,收取封地的租稅)四千三百戸,食實封(食實封,實封的食邑)一千二百戸脩表。
譯文:
神宗熙寧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日,十五日乙亥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歐陽脩恭立此表。(編者註: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父逝世60周年,歐陽脩根據〈先君墓表〉增改作〈瀧岡阡表〉追述父母言行。歐陽脩時年64歲。2年後歐陽脩過世)
◎末段記錄立表時間,及立表人之爵祿。
林西仲曰:墓表請代作,與誌銘同用於葬日,此常例也。今乃自為表於既葬六十年後,事屬創見,且其文尤不易作,何也?幼孤不能通知父之行狀,必借母平日所言為據,多一曲折,一難也。人生大節,莫過廉孝仁厚數端,而母以初歸,既然不逮姑,且婦職中饋,外言不入於閫,惡從知之,二難也。母卒已十數年,縱有平日之言,亦不知今日用以表墓,錯綜引入,不成片段,三難也。贈封祖考,實己之顯親揚名,詠歎語稍不斟酌歸美,便涉自矜,四難也。是作開口便擒有待二字,隨接以太夫人教言其有待處,即決於乃翁素行,因以死後之貧驗其廉,以思親之久驗其孝,以治獄之歎驗其仁。或反跌,或正敘,瑣碎曲盡,無不極其斡旋。中敘太夫人將治家儉薄一節,重發而諸美自見。末敘歷官贈封以贊歎語結之。(見清人林雲銘《古文析義》)
◎特進,漢代官名,王侯將軍功德隆盛者,賜位特進,位在三公之下。唐宋時改為散官,為散官的第二階。
◎散官,與職事官相對,無實職,也稱階官。宋制,階官品級高於職事官者,在職事官上加「行」字,意義為「兼」。此處「特進」為階官,其品級高於職事官的「兵部尚書」,故加「行」字。
◎宋觀文殿,置大學士、學士,非曾任執政者不授。
◎兵部尚書,兵部為六部之一,掌軍政。尚書為部長。
◎知青州軍州事,宋制,朝臣外放治理一州政務,帶「權知某州軍州事」銜,兼管軍、民政事,簡稱知州
◎內勸農使,獎勵農作之官,宋時為州官兼任。
◎路,宋代行政區名,統轄府、州、軍、監、縣等。
◎安撫使,官名。宋制,於諸路置安撫司,掌一路軍政,後多以知州兼任。
◎上柱國,宋代勳官十二級之最尊者。
◎開國公,宋代十二等封爵中的第六等。
◎宋代的食邑與食實封,已成虛名。

瀧岡阡表中的宋代官職榮銜1.png

瀧岡阡表中的宋代官職榮銜2.png
上圖:〈瀧岡阡表〉中出現的官職榮銜(製表:本站)
孔廟西廡.png
上圖:孔廟西廡歐陽脩神位(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