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png
(圖片引自網路)


〈范進中舉〉與〈孔乙己〉比較

吳敬梓〈范進中舉〉與魯迅〈孔乙己〉都揭露僵化的科舉制度對讀書人造成不良的影響。以下從人物的性格特質、外在的行為表現、當時民眾對於讀書人的看法,比較這兩篇文章的異同:

一、主角

〈范進中舉〉: 范進

〈孔乙己〉孔乙己


二人皆為讀書人身分,但范進多年應考,終於考中秀才、舉人,孔乙己則連秀才也未考中。

范進中舉.png
(圖片引自網路)


 二、人物性格特質及行為表現 

〈范進中舉〉:

1.怯懦卑微:面對丈人的辱罵不敢反駁,唯唯諾諾,連趕考也只能偷偷摸摸。
2.苦求功名:儘管家中一貧如洗,仍要借錢赴考。
3.無力謀生:只會讀書考試,面對家中無糧困境,只能依母親所言拿雞去賣,無其他解決方法,但在市集上也不懂叫賣。
4.缺乏自信:被鄰居告知中舉時,第一反應是自己被哄騙,潛意識中不相信自己會上榜。
5.情緒極端:長期承受壓力之下,突聞中舉喜訊,喜極而瘋。

〈孔乙己〉

1.死要面子:考不上秀才,但始終穿著長衫,死守讀書人身分;被他人揭發偷書的底細,還強詞狡辯;刻意排出九文大錢點餐,顯得窮酸卻裝闊。
2.古板迂腐:只會滿口之乎者也,說著讓人半懂不懂的話。
3.無力謀生:只能抄書,甚而偷竊,過得窮困潦倒。
4.好喝懶做:雖窮也要買酒喝,工作卻不負責任,半途而廢。
5.心地善良:會分茴香豆給小孩。
6.自視甚高:自負識字,面對他人的質疑不屑置辯,並想教小夥計寫字,試圖尋求成就感。
7.在乎眼光:對他人嘲笑自己沒有考上秀才顯得頹唐不安。

→二文中,范進自卑懦弱,呈現長期承受重壓的模樣;孔乙己迂腐矛盾,堅持讀書人身分自欺欺人。雖然二人性格有別,但面對科舉功名,前者哪怕被看不起或須借錢,也要應考,考中便喜極而瘋;後者則因讀書人身分,自視甚高,卻因未考中秀才而羞愧。二人的行為都表現出舊社會讀書人對通過科舉的渴望及感到的壓力

→二文也顯示出這些所謂的「讀書人」缺乏謀生能力,因此若未中榜,便無力維生,陷於困窘,反映出舊時代科舉對讀書人的束縛局限。其中由於〈孔乙己〉作者魯迅身處新舊時代交替,更是藉孔乙己不肯放下讀書人身分踏實營生,以致於潦倒的狀況,諷刺清末民初無法認清現實、適應新局的知識分子。

 

咸亨酒店.png
(圖片引自網路)


三、當時民眾對讀書人的看法

〈范進中舉〉:

1.一般讀書人:讀書人沒有什麼了不起,所以范進未中舉前被丈人看不起,不被鄰人放在眼裡。

2.中舉後的讀書人:視舉人為「天上的文曲星」,是值得重視、奉承,身分與平民有別的「貴人」,讓向來對范進輕蔑羞辱的胡屠戶,也在范進中舉後對他無比謙卑恭敬。

〈孔乙己〉

1.一般讀書人:基本上身分高於一般勞動者,所以酒店區分格局,提供穿長衫的讀書人較高級、仔細的服務。但對於孔乙己這樣貧困無才、連秀才也考不中的讀書人,則可肆意欺辱嘲笑,或是冷待漠視。

2.中舉的讀書人:有財有勢,不敢招惹,所以酒客認為孔乙己偷到丁舉人家裡是「發昏」的行為,並且也不認為丁舉人對孔乙己動用私刑有何不對。

→二文皆反映出當下的時代背景中,大眾鄙視未得功名的讀書人,奉承功名在身的讀書人,社會價值觀就是讀書為了中舉,中舉才有地位。導致讀書人只會死讀書而不明事理,應考科舉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躋身上層階級,而非為了造福百姓,呈現出科舉制度的弊病。


孔乙己.png
(圖片引自網路)


【資料出處】
《高一下國文課本及教師用書》(龍騰版)
《高一下國文教師用書》(龍騰版)
范進中舉
(編者註:部分文字修改)

主編:鍾宗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