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jpg
上圖:列子


列子「御風而行」為什麼不是得道?

眾所周知,「御風而行」這一詞語,出自於《莊子.逍遙遊》,即: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 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在《莊子》一書中,講有一個修行有成就的人,名叫列子,據說列子這個人,通過修行可以達到「御風而行」的程度,甚至可以一直在天上飛行十幾天才落下來,於是很多人都非常艷羨,一致認為列子的修行,已經「得道」了。

但是,莊子卻不以為然,即他並不認為,能夠「御風而行」就是究竟或得道。

為什麼?

莊子進一步解釋說,所謂「御風而行」,那就意味著仍有所「待」,即列子出行,雖然不用走路,但其前提仍需要有風,沒有風,就無法飛行,而風並不是一種恆定不變或經常有的東西。


所以,當沒有風的時候,列子仍需要老老實實走路,即列子只能在有風的時候,才可以飛行,換句話說,既然還有需要「風」這種依靠,又怎麼能說是得道呢?

從另外方面講,莊子所認為的「得道」或究竟,是一無所依,一無所靠,就算是「風」這種近似於「無」的依靠也不需要,才能說是沒有任何束縛的依靠

換句話說,在莊子看來,凡是有所「依靠」,就意味有所束縛,不是究竟或得道,更不是他所追求的「逍遙」。

但是,如果你認為莊子否定列子的成就,那你就錯了,因為莊子並沒有這個意思,他只是說,列子的修行仍有進一步的空間,並沒有達到「逍遙」的境界,即「有待」。

真正的「得道」或者「逍遙」,是「無待」而不是「有待」,即當沒有風的時候,或者不需要任何依靠的時候,才可以講「得道」或者「逍遙」。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莊子所講的並不是「有風」或者「無風」的問題,而是強調不再受到任何束縛,就算是世人褒貶的眼光,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即不需要通過對比來獲得存在感,更不用在世人的目光言談之中而活著。

也唯有如此,才可以說獨立而存,遺世而行,修行至此,方得「逍遙」,即「得道」。

這正是莊子為什麼講「御風而行」並不是「得道」的真正原因。

御風而行.png


【文章出處】
《壹讀》
莊子:「御風而行」為什麼不是得道?
(編按:修改部分文字及標點符號,錯別字已更正)
2020-09-27
網址:

https://read01.com/J8kB2M6.html#.YYh5oqgzZPY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