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jpg
(圖片引自網路)


〈種樹郭橐駝傳〉中的教育啓示:「順天致性」而非「逆天離性」!

現實中有些很奇怪的現象讓人不解,很是疑惑!

家長和教師們都是很關心愛護孩子,但是孩子臉上的笑容卻越來越少,更多的孩子日益壓抑、內心苦悶!

越來越多的孩子和學生在親人家長的關心愛護下內心卻日益孤獨,感覺無人理解,得不到尊重和信任,因此大都無法舒展成長!

爲何社會上現在教育中各種亂象越來越多,無論是家長、教師還是孩子、學生都是越來越困惑呢?

看著網絡上越來越多的有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出現的教育悲劇時,內心刺痛,也在思索爲何會這樣。

相信很多關注教育的人和越來越多的家長、教師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或許〈種樹郭橐駝傳〉這篇古文能給我們有益的啓示,告訴我們問題產生的根源所在,從而爲我們撥開雲霧,得見陽光!

〈種樹郭橐駝傳〉是唐代柳宗元寫的一篇文章,這裡僅從「養樹」至「養人術」的教育啓示來進行論述,畢竟「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郭橐駝的職業就是種樹。同樣是種樹,郭橐駝種的樹與其他人種的樹有什麼區別呢?

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郭橐駝種的樹或者移植的樹,沒有不成活的;而且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結得早而且多。其他種植的人即使暗中觀察效仿,也沒有誰能比得上他的。

這裡面明寫郭橐駝種樹的成果,但是通過「他植者……莫能如也」可以得知他植者做不到郭橐駝的效果的。他植者「種樹或移徙」做不到「無不活」並且沒有郭橐駝所植樹「碩茂」並且也無法達到「早實以蕃」。

尤其是「他植者雖窺伺效慕也莫能如也。」

這裡可能大家感到奇怪:爲何他植者模仿他種樹也沒有比得上他的呢?因爲「長安富豪」者們應該比郭橐駝更有條件「種樹」呀?他們應該比郭橐駝能更好地運用郭橐駝的方法呀?

可事實是他們即便比郭橐駝更有條件,並且也是運用郭橐駝一樣的方法種樹,卻也達不到郭橐駝種樹的效果

這個應該對我們很多模仿學習他者的人有所啓示,引起思考。

原因就在他植者「師其形而無其神」,而非「師其神不泥其形」,因此「照搬照抄」也無法挽救失敗的後果。

這種情況下,有人就找郭橐駝問其緣由。也就是百思不得其解後就直接找當事人郭橐駝尋求答案。

郭橐駝對這種情況當然是熟知的,並且可能他植者「窺伺效慕他也知道,只是沒有制止或阻止他植者「窺伺」而已。通過他植者種植後的結果(,)也就知道爲何郭橐駝不怕他植者「窺伺」了:因爲他的植樹之法不怕他植者知道

下面我們來看看當事人郭橐駝是如何看待他植者用他之法也無法達到他的效果的原因的分析的。

郭橐駝首先告知問者說「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這是總的概括,也是核心。

他人認爲郭橐駝所種的樹比他植者種的樹活得久且長得快,而郭橐駝首先就直接點名(明)自己無法使樹木活得長久且長得快。這一點就已經使他與他者有了根本區別。因爲按照他者的看法,郭橐駝能夠讓樹木活得久長得快,這是郭橐駝自身具有的能力,是別人無法模仿和做到的。也就是郭橐駝很厲害,能夠讓樹木活得更久長得更快。言外之意也就是郭橐駝能夠「改變木性」!因此這裡就是郭橐駝厲害,樹木只不過是印證他的能力的襯托罷了。

但是郭橐駝卻直接告訴他者自己並不能改變木性,自己並做不到他者所說的使樹木活得更久和長得更快,因爲自己只不過是「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罷了。也就是說郭橐駝認爲(,)自己之所以能夠達到他人認爲的那麼好的(、)不可能達到的效果(,)是因爲自己「順天致性」而已。

其言外之意也就是(,)他者之所以做不到自己的效果(,)就是因爲他植者沒有做到「順天致性」,因此得出的結論也就不同了。

這裡也暗含了他人普遍認爲的郭橐駝「使木壽且孳」並非是「使」而是木自身天性使然。

他人做不到也就是他植者束縛或阻礙了木之天性!

郭橐駝直接告知了原因後(,)下面就開始展開了論述,並且還將自己爲何那樣做與他植者做了對比(,)得出他植者不若自己的根源所在。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這裡介紹了木之性,然後介紹應該如何做才能保全木性。然後指出自己並非能使木碩茂,而是自己不害其長而已;自己也不是能使木早而蕃之而是不抑耗其實而已。

也就是不害其長,木自能碩茂;不抑耗其實,木自早而蕃之

這很像老子《道德經》中所言的太上,民不知有之,有成後「百姓皆謂我自然」。與無爲而治有異曲同工之效

介紹了自己如何保全木性之後,下面有介紹了他植者是如何做的,並且由此得出他植者爲何無法讓木「碩茂及早而蕃之」的原因。

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爲哉?

他植者是怎麼做的呢?

種樹時,樹根拳曲著,又換了生土;給樹培土的時候,不是過緊就是太松(鬆)。如果有能夠和這種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過於吝惜它們了,擔心它太過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經離開了,又回來望望。更嚴重的,甚至掐破樹皮來觀察它是死是活著,搖動樹的根部來看培土是松還是緊,這樣樹木的天性就一天天遠去了。雖然說是喜愛它,這實際上是害它;雖說是擔心它,這實際上是仇視它。所以他們種植的樹都不如我。

從上來看,他植者種樹情況完全不同,樹根拳曲無法舒展,培土不平,然後由於擔心而讓木的天性一天天遠去。這樣的「愛」實質上卻是對樹木的傷害;表面看是擔心所植之木,實際上卻是「仇視」之。這是他植者不如郭橐駝之所在。

郭橐駝後一句說的「吾又何能爲哉?」就是說他自認爲自己並沒有什麼特殊本領,因爲他只是順木之性而已,並沒有「愛之太恩,憂之太勤」,相反與他植者相比他反而做得更少、更輕鬆,還沒有他植者做得多。

我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與樹人雖然對象不同,但是還是有些道理相通之處的。

這裡郭橐駝說的是「植樹之法」,但又何嘗不是「養人之術」呢?

植樹是希望樹木健康生長,育人是希望人健康成長。

樹木要順天致性,樹人也是一樣的要順天致性。

這裡雖然郭橐駝介紹了樹木之法,不過他植者即便知道也做不到的原因(,)就在於無法真正領悟和運用「順天致性」於種樹實踐中去。

郭橐駝這個方法要真正做到首先就要真正掌握「木之天性」否則就無法談順木之天性了。

因爲順天致性的前提就是知道木之天性

現在在教育中,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教育效果不理想,究其根本,就是很多的教育實施者(家長、教師等)如同文中的「他植者」一樣沒有了解教育對象也就是孩子和學生的「天性」──孩子和學生的身心成長與發展規律及特點

有些家長或教師看到自己的教育效果不佳,就向教育效果比較好的人學習方法,如同他植者「窺伺效慕」一樣,最終還是「莫能如也

原因就在於由於不了解孩子的「天性」,所以即便模仿其他做得好的人的方法也效果不佳,即便得其形,效仿地再好,也沒有其神,達不到「順天致性」的效果。

很多家長對孩子也如他植者一樣,「愛之太恩,憂之太勤」,這些「愛」和「憂」表面看起來是家長對孩子的關愛,實則由於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天性」,所以只是用自以爲對孩子好的方式(,)強加給孩子身上的不適合孩子順天致性的「害與仇」

孩子也就是在家長和教師等關愛他們者的「愛」與「憂」中一天天偏離了自身的「本性」,以致自身無法「順天致性」。

而事實上從教育上來看,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孩子時越來越累(,)並且效果越來越不如人意,原因就是他們把很多精力和時間用在了「害和仇」上,不但是無用功越做越多,還是讓孩子在離性方面越走越遠。

「累」是出發點和方式都不正確所致,並不是孩子本身很難教育

教育孩子難在用不適合孩子的方式(,)達到想要的教育效果

真正的教育如同郭橐駝一樣是很輕鬆的,因爲他不需要「愛之太恩」、「憂之太勤」,僅僅只是按照人的「天性」做好準備和提供好環境後,讓孩子順自己之天性自由舒展。也就是說一方面是讓阻礙孩子天性得以舒展的方面給清楚(除),讓孩子可以順天致性;另一方面就是做好讓孩子天性得以紮根的準備工作

做好這些準備後(即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也就是在「」時「若子」,精力時間主要在此時。蒔後「其置也若棄」,而恰是這個環節他植者出現了「愛與憂」(這也是他植者付出很大精力的環節),也正是這個環節讓孩子的天性不但沒有得以保全,反而是離性越來越遠。只有「置也若棄」者才能讓孩子天性得以保全,孩子有了自己的空間,可以自由舒展,這樣孩子就不會由於關愛者的「關愛」而壓抑(,)使得自己天性無法舒展以致偏離了。

我們常說會教育孩子的人教育孩子很輕鬆,不就因如此嗎?

是孩子難教了?不,是教育孩子者沒有真正了解孩子「天性」導致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偏離「天性」才導致「孩子難教」

我們每一位教育實施者(家長、教師等)對待教育對象應該向郭橐駝學習「順天致性」,而不應做「他植者」那樣「害仇離性」!

還教育一片純潔的天空,讓孩子擁有自己成長的空間!

但願我們每一位家長、教師都能在現實中成爲一個個「郭橐駝」,那樣孩子和學生才會一個個「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

古文.png
(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人人焦點》
《種樹郭橐駝傳》中的教育啓示:「順天致性」而非「逆天離性」!
2020-12-24
網址:
https://ppfocus.com/0/dife337ca.html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