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自網路)
獨中文系的人?──回應許暉林教授〈讀中文系的人〉
延伸閱讀:
許暉林:讀中文系的人
身為一個(讀/毒?)中文系加研究所共七年的人,在看到了臺大中文許暉林教授〈讀中文系的人〉一文,不免於我心有戚戚焉,對於中文系在臺灣社會的定位與前景感到憂慮,也有感於作家顏訥在〈當中文系成為一句髒話:從國文課綱微調談起〉中所談到中文系發展的相關問題,想一齊揪團吶喊「想我中文系的兄弟們在哪裡啊?」雖然我相信在臺灣中文系開設這麼多的情況下,必然不難找到和我在同溫層相互取暖、相濡以沫的吾黨同志。只是那些曾經熟悉的我輩「中文人」,在出了校園之後,面容是不是已經變得難以辨識了?
不可諱言,近來在國文課綱被「微調」的狀況下(可參考朱宥勳〈除了歷史和公民,你知道國文課綱也被調了嗎?〉的討論),或多或少又激起了關於(中?)國文教育的反思,也因此再度成為了「讀中文系的人」不得不面對的作文題目。無論有沒有讀過中文系,我們的成長中都會遇到很多「讀中文系的人」,畢竟中文系是大量製造國文老師的上游工廠,也誠如先前不少人所提到的,中文系在早期作為傳承中國文化的重要支柱,與官方的意識形態有一定程度的契合,其價值是不證自明的,加上教育體系的支撐下,中文系不必像現在要急於向大眾訴說自身與社會的關係,也不必說明讀中文究竟有何「用」?
我相當同意許暉林老師在其文章所提到的,從「語言」的角度去說明中文系有其專業,對與字詞的掌握與運用確實可以增進我們的表達能力,以及有助於意見的交流,透過閱讀文學來認識語言如何運作,確實可以做為中文系的「專業」。然而我卻覺得除了熟習語言如何運作之外,或許「情感教育」可以作為中文系介入臺灣社會的一條途徑。
只是「情感」能夠教導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情感不能「被教育」,因為人的情感結構相當複雜,與其說是單向教導,我理想中的「情感教育」是教學相長、同情共感的過程。而這個情感不該僅限於那種偶像劇中愛來愛去,又或是魯蛇的自傷自憐,而是廣義的各種情緒。而文學教育的其中一個部份,應該是將語言文字作為我們的時光機,進入不同時空作者的情感世界,讓我們理解作者創作時的起心動念,以及他當時所處的氛圍,理解他的侷限,並看出他試圖從文字中創造了哪些可能。這樣聽起來好像有點八股,不就是「知人論世」的換句話說嗎?聽起來好像廢廢的,又不能賺錢也不能吃,但我想說的是,理解他人,不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嗎?我們對他人情感的掌握,難道不能成為我們的隱形資本?畢竟了解上司傳的簡訊中的弦外之音,或是聽懂爸媽語氣中的不爽,可能還是會影響我們的人生。
而像是在關心社會議題部分,若我們只是抽象地從社會科學的論述角度來認識,可能也未必完整,畢竟許多議題若從理論上來說,正反雙方皆能找到支持自身的論據,但像是核能問題、廢死問題、反迫遷、多元成家的議題,涉及到群眾倫理與個人抉擇時,我們是不是除了「理性」討論之外,還需要一點「同情」的理解,像是理解擁核派對於能源短缺的憂心,理解支持死刑的人對正義的看法,理解釘子戶對居住地的感情,又或是理解同志或不同性別的人所身處的困境。當然理解他人不一定需要透過語言文字,但透過語言文字的深入接觸,有助於聽見文字中所寄寓的情感,而這樣的同理訓練,應該也能促進我們的對事物的完整認識,從而帶給社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即便它未必能形成文創百貨。
我始終覺得中國文學系中的「中國」是一種原罪,特別是在臺灣曲折的歷史脈絡下,它往往使得我們落入「中國」與「臺灣」的單選題窘境。然而文學教育注定是與塑造民族國家意識密切相關的,但總歸來說,我們不應當忽略語言文字是作為傳達彼此想法的重要媒介,而我們或許可以不必將重點放在「中國」一詞上,而將中國視為一種文化上的,就像古代希臘、羅馬的文明作為現代西方國家的文化資源一樣,不要太快就將其連結到對岸的政治實體(雖然這並不容易),而將重心放在「文學」一詞,讓文學帶出理解他人或事物的更多可能,落實到教學上,像是課本選文中題材、類型的多元化,與互動式、情境式的教學應是持續努力的目標。
在現代社會這樣資訊爆炸、訊息大量流通的狀況下,知識的傳播方式與我們對知識的理解一直處於變動的狀態之中,但若從「有用」的角度來看,「文學」作為「知識」的不可取代性似乎還是難以抗衡「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但「文學教育」是否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一直是我所關注的問題。除了那些讀過中文系現在正領著國家薪水的老師們,有責任與義務要說服我們學習「中國文學」的價值外,或許我們也應該不斷反省並提問,語言文字在現在這樣重視圖像的時代,它對我們的意義究竟為何?語言文字與我們的文化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關係?而我想這樣重要的「工作」,理應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實踐之中,其實是不獨中文系的人。
(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
〈【讀者投書】獨中文系的人?──回應許暉林教授〈讀中文系的人〉〉
2015-06-23
網址: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2990
作者:路恒
【作者簡介】
路恆,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研究生。
- Oct 27 Fri 2017 16:57
▲路恒:獨中文系的人?----回應許暉林教授〈讀中文系的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