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自網路,經過後製處理)
題解
本詞選自《樂章集》,〈雨霖鈴〉為詞牌名。本闋詞是柳永仕途失意,不得已離開汴京(今河南開封)時所作,以委婉悽惻的方式來抒發離別心情。
詞,起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是配樂填寫的歌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倚聲、詩餘。詞有特定的音樂調名,稱作「詞牌」。詞人依聲調來填詞,有時會在詞牌下加上表示詞旨的「詞題」。詞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位置,根據詞牌規定都有一定的格式。依據音樂的長短、字數的多寡,詞可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種。詞的單位則有首、闋、片等稱法,常見的小令結構分兩段,分作上片和下片。詞、曲都可稱為「樂府」,與詩、賦並稱為四大韻文。
詞中所寫爲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柳永因作詞忤觸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爲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由於得到藝人們的密切合作,他能變舊聲爲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制了大量的慢詞,使宋詞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首詞調名〈雨霖鈴〉,蓋取唐時舊曲翻製。據《明皇雜錄》云,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採其聲爲〈雨霖鈴〉曲,以寄恨焉」。王灼《碧雞漫志》卷五云:「今雙調〈雨霖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在詞史上,雙調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當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悽側的離情,可謂盡情盡致。
以下為柳宗元〈雨霖鈴〉原文,原文後附各段翻譯,便於讀者閱讀參考。
(圖片引自網路)
雨霖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作品出處】
《樂章集》
〈雨霖鈴〉
原作者:歸有光
(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
寒蟬(秋蟬)淒切(淒涼悲切)。
譯文:
秋蟬聲聲鳴叫,聲音淒涼悲切。
對長亭(古時於道路每十里設長亭,供來往行人休息,靠近城邊的長亭往往成為送別之處)晚,驟(急)雨初歇(停)。
譯文:
面對長亭,已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剛停止。
都(京城)門帳飲(帳飲,設置帳幕宴飲送別)無緒(心緒紛亂,毫無頭緒),留戀處(時),蘭舟(木蘭造的船,為船的美稱,此借指船夫)催(催促)發(出發)。
譯文:
在京城門外,設置帳幕宴飲送別,但心緒紛亂無心暢飲,留戀不捨之時,船夫已催促著即將出發。
執手(握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無語凝咽,離別時傷心到了極點,喉嚨像被什麼塞住了,說不出話來。咽,音ㄧㄝˋ)。
譯文:
我們緊握住對方的手,淚眼相看,離別時傷心到了極點,喉嚨像被什麼塞住了,說不出話來。
念去去(去去,表示行程之遠)、千里煙波(比喻分別後煙波遠隔,再難相逢。煙波,水霧迷茫的樣子),暮靄沉沉(傍晚的雲氣濃厚沉沉。靄,音ㄞˇ。沉沉,深厚的樣子)楚(古時長江中下游一帶屬楚國,此處以「楚」泛指南方)天闊。
譯文:
想到此去行程之遠、分別後煙波遠隔,再難相逢,傍晚的雲氣濃厚,籠罩著南方遼闊浩渺的天空。
(圖片引自網路)
(二)
多情自古傷離別。
譯文: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總為離別感傷。
更那(音ㄋㄚˇ,哪)堪(承受)、冷落清秋節(冷清蕭瑟的秋天時節)。
譯文:
更哪裡能夠承受、如此冷清蕭瑟的秋天時節。
今宵(晚)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晨風)殘月(將落的月亮)。
譯文:
今夜酒醒後,不知道我將置身何處?也許是身處在楊柳岸邊、黎明時,晨風吹來,月猶未落的景象中吧。
此去經年(經年,年復一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虛設,空有)。
譯文:
這次一走,年復一年,美好的時光與宜人的景色對我而言,應該都只是空有。
便(就)縱(音ㄗㄨㄥˋ,縱然,即使)有、千種風情(風情,風流情意,指男女之間的溫柔情思。在此為情懷、衷曲之意),更與何人說!
譯文:
就算心中有再多的情懷、衷曲,也不知還能對誰訴說了!
上圖:郎靜山攝影.曉風殘月(國立臺灣美術館藏,圖片引自網路)
賞析
柳永利用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來抒發離情。詞以冷落淒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上片描寫餞行時的惜別場面,下片則設想離別後的悽楚情景。
上片前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季節、地點、時間、天氣。季節是蕭瑟淒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時間是黃昏,天氣是雨後陰冷,為整闋詞奠下感傷哀愁的基調,接著道出餞別場景。船夫不解離情,催促詞人出發;詞人與送行人執手淚眼、相對無言,刻劃出紛亂的心緒。「念去去」三句說出不忍離別的原因—此去路程遙遠,再聚的機會渺茫。天空遼闊,煙波浩渺,暮靄沉沉,是詞人設想離別後的景色,卻也是詞人前途茫茫,與情人相見無期的無限感慨。
下片開頭二句承上啟下,點出此詞「傷別離」的主旨,而將情感擴及於自古而然;復以冷落的清秋時節,又加深別離之痛。「今宵」二句,預想別後的淒涼:「酒醒」承接上片的「帳飲」,扁舟遠去千里後,拂曉醒來,情人不在,只見楊柳岸上的曉風殘月。曉風寒涼,殘月當空,透過象徵離愁的楊柳景色極度渲染落寞寂寥的情緒。「此去經年」四句將別後的時間推得更遠,此後年復一年,即便面對良辰美景,亦無心情欣賞;縱有千種風情,也沒有訴說的對象,深切道出詞人傷離別的感慨。
這闋詞並未訂定詞題,主旨接近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的〈無題〉詩。除了時空、體裁不同,兩首作品的表現方式也各有同、異之處。作家雖然各有特色,「傷別離」之情則人人皆有,如何選擇體裁,並運用景物來比擬、象徵或描述以傳達情思。
(圖片引自網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