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第六年學思達的感想
上週是各高中的段考週,之後陸續在學思達社群裡,看到關於教學方法與段考成績的討論。已邁入第六年學思達的我,歪著頭想了很久,為何成績從未造成我的困擾?甚至我的班級還算考得不差呢?
綠園(編按:北一女)學生本身的國文底子自然不錯,各班考出來的分數相近,同仁間也不會糾結在成績的比較。我要特別感謝同年段任教老師的命題共識,大家都能考量大考趨勢,配合段考特質,設計出一份以文意理解為重的考題,不為難以討論思考為重的學思達小孩。累積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我明白掌握教學進度與重點的必要性,段考時的基本功不可廢,所以小考的各課評量要練習;面對大考的閱讀理解要訓練,因此延伸補充資料的提問要精準。再加上每一學月審慎研擬、確切達成的進度表,以及小組討論與上台分享時的活絡氣氛,使學生能夠事半功倍得到不錯的成績而樂於參與,形成良性循環。這或是直至高三下,猶能持續以學思達方式上課,並已形成慣性而熱烈參與的原因。
各校生態或有不同,因此講義和小組討論自有客製化的必要。我從一開始實施學思達教學,考量學生特質,就不曾採用小組競爭與加分,而以訴諸榮譽感的方式,搭配有挑戰性的提問設計(所以資訊檢索的題目不能多,要以文意推論、歸納統整和延伸思考題為主,之前的備課要非常精實),讓學生願意透過腦力激盪集體思考。隨機抽籤後,學生上台拿麥克風回答,老師的等待和引導很重要。我的引導能力來自三方面的磨練:一是利用學生討論時遊走於各組間,試探小組的回答或適時澄清,掌握學生對各題的理解;二是來自充分備課的功夫,讓我能夠在學生猶疑時,從外圍逼近核心逐步提示;三是善用小組成員的支援,或同學間出自互助的關鍵詞提示,我再順勢拋給回答者。我承認這對教學經驗有限的同仁而言,就教材的深入與節奏的掌握有難度,門檻並不低;對經驗豐富、自成一格的資深同仁來說,如何適應課堂上學生回答的不確定性,接受進度不全然由自己控制,亦需要調整。
2013是我的學思達元年,從部分到全面,自課文到閱讀寫作,感謝學生的回饋與建議,讓我能一直在修正中成長。面對108課綱實施後的素養導向與大量白話文本,更適合以學思達的方式引領學習。即便已教過多次,但每一屆學生的特質不同,我自己的累積也有差異,所以我都會重新備課與製作學習討論單。這個禮拜花了三天準備賈誼〈過秦論〉的相關內容,從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影音資料、課文解讀與闡釋,到蘇軾〈賈誼論〉、蘇洵〈六國論〉的延伸閱讀,以及呂世浩、周桂鈿教授的補充篇章,我必須從中提煉問題,思考教學進路與脈絡,搭配討論段落與上課節數,結合學生的學習經驗,設計出適合高三下學生程度的學習單。週三下午完稿後,晚上睡覺時想到猶須補充修改處,居然隔天一早五點半就起床開電腦了,直至確定滿意後,才去運動、買早餐。教書這麼多年,還能如此瘋魔,不禁佩服起自己。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大概就是我能一直堅持下去的活水源頭吧!
上圖:徐秋玲老師
【文章出處】
《翻轉教育》
〈邁入第六年學思達的感想〉
2019-04-08
網址: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5320
作者:徐秋玲
【作者簡介】
徐秋玲,台北市北一女中國文教師,學思達教育核心教師。
- Jan 08 Wed 2020 20:01
※徐秋玲:邁入第六年學思達的感想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