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羅.jpg
上圖:《斯卡羅》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為什麼清廷不管、談判還要美國領事李仙得出馬?《斯卡羅》的歷史背景「羅妹號事件」 介紹

2021 公視史詩級大劇《斯卡羅》(SEQALU:Formosa 1867)改編自陳耀昌小說《傀儡花》,講述真實歷史「羅妹號事件」的過程以及對後世的影響。週末在首兩集播出後,考究史實的磅礴場景引發各界熱議,也讓劇情談及的歷史事件得到大量關注,在等待下一集播出之前,不妨和我們一起回顧《斯卡羅》的歷史背景,重溫 154 年前的那時此刻。

福爾摩沙遠征是去哪裡?羅妹號事件的開端與經過

1867 年(同治六年)3 月 9 日,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途經臺灣海峽時,遭風浪漂流至七星岩(位於今恆春外海)觸礁沉沒,誤闖排灣族領地,被誤認為侵略者,故遭到原住民武力殺害。其中唯一倖存的船員逃至打狗(今高雄)向當地清廷官府報告,卻未能得到回應,因此美國只好決定自行處理此事,派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來臺交涉。

李仙得抵達台灣府後,被拒絕上岸,因此於 1867 年 6 月,美國海軍派軍艦二艘、水兵 181 名遠征,在英國商人必麒麟引路下成功登陸,卻遭臺灣原住民伏擊得手,美軍撤退作戰失敗,由羅妹號事件引發的報復性遠征便被稱為「福爾摩沙遠征」。此事件後,美國政府態度轉趨強硬,才令清廷派台灣總兵劉明燈出面處理。

清廷為什麼不理不睬?官兵都是打工仔,進入「三不管」地帶的事通通不想管

在正式講述羅妹號事件以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國中歷史內容,還記得清廷是什麼時候開始治理臺灣的嗎?其實在 1680 年代時,臺灣並不是那麼炙手可熱的領土,康熙皇帝甚至曾說:「臺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意思就是說,臺灣土地那麼小,有沒有好像也不痛不癢,後來是施琅認為臺灣土地肥沃、戰略位置重要,強烈建議康熙將臺灣納入版圖,開啟了清領時期。

不過,清領初期清廷對於臺灣的態度可以說是非常消極,要一直到「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來台才開啟積極治台的政策,不過那都是在羅妹號事件發生的七年後了。讓我們先來看看「班兵制度」:當時清廷派遣官兵輪調臺灣,三年便調回內地,為了就是防止官兵相習,避免發生循私或是勾結的情況發生,簡而言之,就是怕麻煩,到最後還要處理械鬥事件!

當時對於原住民的「理番政策」,則是用以番治番、以夷治夷的觀念處理,將原住民族分為和政府較為親近的「熟番」、無法歸納政府的「生番」,清廷為了避免紛爭,還設立了「土牛番界」,一邊是漢人活動的區域,另外一邊則是「生番」的領土,兩者互不干涉。

殺害羅妹號船員的「龜仔甪社」原住民正是清廷所稱的「生番」,了解以上背景以後,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時在臺的官員,不僅未把倖存船員的求助信號放在眼裡,甚至忽略美國的要求了。作為一個被發配到邊陲地域值班、上司有明確規定,加上任期沒剩多少的清廷打工仔,大概只想著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公司本部上班,麻煩事最好都留給下一任官兵,當然不想插手此事啦!

斯卡羅酋邦和他的朋友:瑯𤩝十八社是什麼?

《斯卡羅》原劇名為《傀儡花》,後來因為被認為「傀儡花」一詞有歧視意味(編者註:「傀儡花」,「傀儡番」的諧音,是台灣南部客家人早期對原住民帶有歧視的用詞,指現在分布於屏東的排灣族和魯凱族在清朝時期被稱呼的蔑稱,當時認為原住民常在山林間行走攀爬形似傀儡;也有一說是原住民並未開化沒有人性有如傀儡,如今仍在南部漢人口中仍會說著「烏傀儡仔」,劇組聽取各方意見後,才更名為「斯卡羅」。那麼「斯卡羅」又是什麼意思呢?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卑南族的其中一個分支卡大地布族人,在族內鬥爭失敗後,往南遷進入恆春半島,進而統治當地的排灣族;而排灣族以「斯卡羅」稱呼這一支外族,意指「乘轎者」,或是指來自「卡羅」(Qaro)地區的人,即卡大地布部落。總的來說,「斯卡羅」泛指由卑南族當頭目統治排灣族庶民的貴族社會,隨著時間推移,斯卡羅酋邦的管轄範圍也越來越廣,阿美族、馬卡道平埔,以及移墾的閩、客,都在他們的統轄之下。

不過在劇中,可能會聽到清廷以「瑯𤩝十八社」來稱呼原住民──瑯𤩝十八社泛指以斯卡羅酋邦為核心、加上鄰近的部落的集合體,因為當時清廷將他們歸在一起共同收取社餉(徵稅),所以統稱為瑯𤩝十八社。殺害羅妹號船員的「龜仔甪社」、和劇中重要部落「豬朥束社」都包含在內。

當時,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頭目,可以想像成葛來分多和史萊哲林各有各的學院長,不過他們還是選出了一個學生會長,也就是瑯𤩝十八社的大股頭。在羅妹號事件時期,瑯𤩝十八社的大股頭由「豬朥束社」的頭目卓杞篤 (Tokitok)擔任,美國領事李仙得就是和卓杞篤直接交涉。

當時清廷原有進軍攻打的計畫,所幸李仙得提出以文明建立部落秩序,阻止清兵武力攻打,加上和瑯𤩝十八社的大股頭卓杞篤達成協議:往後海事受難者會以「紅旗」為信號求援,而原住民則不可殺害船難者。如此一來,鄰近瑯𤩝十八社的熟番與漢人免於戰火波及,在卓杞篤統治下,漂流至此地的船難者也有了生命安全的保障,在此先幫葛來分多加十分!

「南岬之盟」使得臺灣躍上國際舞台 羅妹號事件對於後世的影響

在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與瑯𤩝十八社大股頭卓杞篤正式簽訂「南岬之盟」書面協議後,羅妹號事件便告一個段落。羅妹號事件讓臺灣躍上國際舞台,不過,清廷當時的發言,卻也成為「牡丹社事件」日本出兵的理由。

還記得當時清廷不管「生番」的態度與做法嗎? 1871 年,又有一起琉球漁民在恆春沿海被殺害的事件,史稱「八瑤灣事件」(編者註:又稱牡丹社事件)。而在羅妹號事件後,美國領事李仙得被日本聘任為外交顧問。因為當時南岬之盟由李仙得卓杞篤自行簽訂合約,清廷表明不管「番地」發生的事,李仙得便建議日本可以藉由八瑤灣事件,並以「番地無主論」作為出兵台灣的理由。

由於有清廷對羅妹號事件的態度在前,日本征討的就不是大清的領土,而是無人管轄的「番地」──這便是我們所知道的「牡丹社事件」。而清廷為了盡速解決此事,只好承認日本的作為是「保民義舉」,這也讓清廷喪失琉球的宗主權。

經過牡丹社事件,清廷才赫然發現臺灣這塊領土的重要性,遂派沈葆楨來臺治理,才有了後續廢除渡臺禁令、興建億載金城、開山撫番的政策。相信後面的歷史大家都很熟悉了,不過大家是不是都沒有想過「羅妹號事件」會帶給後世如此深遠的影響呢?

相信現在各位讀者已經充分了解「羅妹號事件」的故事背景了!此次歷時三年籌備的《斯卡羅》(SEQALU:Formosa 1867),將帶我們重回 154 年前,一起細細挖掘當年的場景,重現歷史課本中錯過的細節。

斯卡羅.png
上圖:《斯卡羅》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MyVideo影音週報
為什麼清廷不管、談判還要美國領事李仙得出馬?《斯卡羅》的歷史背景「羅妹號事件」 介紹
2021-08-16
網址:
https://blog.myvideo.net.tw/seqalu-rover-incident/
作者:盧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