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四川三峽
上圖:四川三峽雲海
題解
〈送天台陳庭學序〉屬於贈序類古文,作者為明初三大家之一的宋濂,本文是宋濂送給友人陳庭學的臨別贈言。
全文以「奇」字為綱,指出川蜀地理環境險惡,水陸二路難通,只有「仕有力」、「材有文」、「壯強者」才能入川遊歷,而嗜奇之士只能徒留遺憾。
作者在誇讚陳庭學「仕有力」、「材有文」時,也同時提到許多川蜀昔日俊傑,使山水對人的影響更加具體化。接著作者筆鋒一轉,指出也有坐守陋室者亦能志意沛然,從而引出超出山水之外的探索。一方面說奇山異水對人的重要,也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強調必須探索山水之外的東西,也就是學習聖賢之道的胸襟。
全文以「奇」、「山水」、「陳君遊歷」、「自愧」、「不一愧」層層推進,從遊蜀之難,寫到陳君出遊,以己之不能作為反襯,寫山水,道人事,是明初的代表古文作品之一。
上圖:四川三峽
送天台陳庭學序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塘、灩澦之虞。跨馬行篁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爲之掉栗。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尺寸,輒糜碎土沉,下飽魚鱉。其難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遊;非材有文者,縱遊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於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陳君庭學,能爲詩,由中書左司掾,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雲、司馬相如、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傑戰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遊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爲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於是其詩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予於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於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嘗有志於出遊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方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聖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爲一家,而予齒益加耄矣!欲如庭學之遊,尚可得乎?
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於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無有出於山水之外者乎?庭學其試歸而求焉?苟有所得,則以告予,予將不一愧而已也!
【文章出處】
《古文觀止》
〈送天台陳庭學序〉
原作者:宋濂
上圖:四川三峽
註釋翻譯
(一)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塘、灩澦之虞(憂慮)。
譯文:
西南一帶的山水,唯獨四川境內最爲奇特。但那裡與中原一帶相距萬里之遙,陸路上有劍閣、棧道的險阻;水路上有瞿塘峽、灩澦堆之類的憂慮。
跨馬行篁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爲之掉栗(戰慄)。
譯文:
如果騎馬到那裡,沿路層層竹林遮蔽高山,連續十幾天仰頭都看不到山頂。登上高處往下俯瞰,絕險的山谷有幾萬丈之深,渺茫幽深看不到谷底,令人心驚膽戰。
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尺寸,輒(就)糜碎(粉碎)土沉,下飽魚鱉。其難至如此。
譯文:
如果乘船走水路到四川,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濤險惡,漩渦詭異,船隻一旦稍微失去控制,偏離航道僅有些微尺寸,就會被撞得粉碎有如泥土下沉水底,船中人便葬身魚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艱難到這種地步。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遊;非材有文者,縱遊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於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譯文:
因此,不是做官出仕當官,或者富有財力的人,不能前往四川遊歷;不是天生有才學的文人,即便遊覽了也毫無所得;不是身強體壯之人去了那裡,多半也是老死在當地。因此喜歡尋奇探勝的人,都覺得這是一件憾恨之事。
上圖:四川三峽
(二)
天台陳君庭學,能爲詩,由中書左司掾(下屬),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官名),由水道至成都。
譯文:
天台士陳庭學君,會寫詩。他擔任中書左司掾官職,屢次跟隨大將軍北征,頗有功勞,升任四川都指揮司照磨,從水路到達了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雲(揚雄)、司馬相如、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傑戰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遊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
譯文:
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揚雄、司馬相如、諸葛亮等歷史名人住過的地方。陳君入川之後,凡是英雄俊傑爭戰攻取、駐紮戍守的遺蹟,詩人文土遊覽登臨、飲酒射投、賦詩詠詩、歌唱呼嘯的處所,陳君沒有不去遊歷觀覽的。
既覽必發爲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於是其詩益工。越三年,以例(援例)自免歸,會予於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於山水之助者侈(大、多)矣。
譯文:
陳君既經遊覽過後,他必定寫詩抒發感受,記述所見景物及時世變遷,於是他的詩歌作品就愈加精妙了。又過了三年,陳君依照慣例辭官返鄉,在京城和我相遇。我看到他的精神更加飽滿,言談愈發宏壯,志向意趣益加高遠,這大概是因爲他從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上圖:四川三峽
(三)
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嘗有志於出遊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方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立足)。
譯文:
我自己很感慚愧,在我還年輕的時候,曾經有出外遊歷天下的大志,但是因爲學業未成,沒有空閒的時間加以實現。到了壯年可出遊時,處兵荒馬亂,找不到落腳的地方。
逮今聖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爲一家,而予齒(年齡)益加耄矣!欲如庭學之遊,尚可得乎?
譯文:
直到如今,聖明的天子興起,天下終於安定,遠到四海,合爲一家,可是我的年齡卻已更大了,想要再像庭學陳君那樣去遊歷,還能夠做得到嗎?
上圖:四川三峽
(四)
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於天地者。
譯文:
不過,我聽說古代的賢士,如孔子的弟子顏回、原憲等,都是一生坐守鄉間、甘居陋室,蓬蒿雜草淹沒門戶,但他們的志向意趣,卻總是昂揚飽滿,他們的胸中有如包容整個天下。
此其故何也?得無(莫非,也許)有出(高出,超出)於山水之外者乎?庭學其試歸而求焉。
譯文: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莫非他們的修養有超出於山水之外的東西嗎?希望陳君歸去之後,不妨試著探求一番。
苟有所得,則以告予,予將不一愧(不止一次慚愧)而已也!
譯文:
如果有什麼心得體會,請把它告訴給我,那麼,我將不會僅因爲陳君曾遊歷川蜀這一點,而有所慚愧了(我將不只慚愧一下便算了)。
上圖:四川三峽
- May 14 Thu 2020 16:55
▲環境及環境之外----宋濂:送天台陳庭學序(原文+翻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