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png


諫逐客書(課文)原文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彊,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彊。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彊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者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縮寫後: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五子者,不產於秦,繆公用之,......孝公用商鞅之法,......惠王用張儀之計,昭王得范雎,......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

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者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節錄版)譯文:

臣聽說宗室大臣們建議驅逐客卿,臣私下認為這是錯誤的啊!

從前......五位賢才,都不是秦國人,繆公重用他們,......孝公用商鞅變法,......惠王採用張儀的計策,......昭王得到了范雎,......這四位君王,都是因為任用客卿才能成就功業。從這些看來,客卿有什麼對不起秦國的呢?假使這四位君王拒絕客卿而不接納,疏遠賢士而不重用,這樣國家就沒有富足的事實,而秦國也就沒有強大的威名了。


如今陛下任用人才卻不這樣,不問優劣,不論品德的好壞,不是秦國人就得離開,是客卿就得驅逐。這麼說來那就是所看重的是美色、音樂、珠寶、美玉,而所看輕的則是人民啊!這不是統治天下,制服諸侯的方法啊!

臣聽說土地廣大的糧產就豐盛,國家壯大的百姓就眾多,軍隊強大的士兵就勇猛。因此泰山不捨棄任何小沙土,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排拒任何小水流,才能成就它的深廣;君王不遺棄任何百姓,才能顯揚他的恩德。因此地域不分東西南北,人民不分本國外國,春夏秋冬時時都富足美好,鬼神也會降下福澤,這就是五帝三王何以無敵於天下的道理。如今竟要拋棄人民來幫助敵國,驅逐客卿去替諸侯建立功業,讓天下的賢士,退避不敢西來,止足不願進入秦國,這正是所謂的將兵器借給敵寇,把糧食送給盜賊啊!

物品不是出產於秦國,但值得珍惜的很多;賢士不是出生於秦國,而願意效忠的也很多。現在驅逐客卿去幫助敵國,減損百姓去增加仇敵的力量,對內虛耗國力,對外結怨於諸侯,希望國家沒有危險,這是辦不到的啊!

鄭國渠.jpg
上圖:鄭國渠
鄭國渠.png
上圖:鄭國渠


壹、事情的遠因與導火線:

遠因:宗室(本土)派、客卿(國際)派的鬥爭

近因:鄭國渠事件

課文: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以下內容,分為【史證(人證)】、【物證】、【事證】三個方向說明。
 
秦.jpg


貳、【史證】(人證):秦國土地的擴增

秦帝王世系:(參見《史記.秦本紀》)

秦非子(約公元前900-前858年,西周孝王時)→秦侯→公伯→秦仲→秦莊公→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秦憲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前621年,春秋五霸)→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秦厲共公→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秦獻公→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前338年,商鞅變法)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年-前311年)→秦武王→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稱帝)→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公元前246年 -前210年,統一天下,改稱皇帝→秦二世(胡亥)→秦王子嬰(公元前207年,傳國約651年)

春秋時代.jpg
上圖:春秋晚期
戰國.png
上圖:戰國初期
戰國時代.jpg
上圖:戰國中晚期
戰國.jpeg
上圖:戰國晚期


史證(人證):秦國歷代國君的經營

秦穆(繆)
秦孝公
秦惠王
秦昭王


秦穆公.png
上圖:秦穆公(劇照)
百里奚蹇叔.png
上圖:年過七十的百里奚、蹇叔(劇照)


1.開創基業

課文: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國君:秦穆(繆)公

客卿:
由余(晉國人,逃亡戎國)
百里奚(虞國人,逃亡宛國)
蹇叔(秦國人,逃亡宋國)
丕豹(晉國人)
公孫支(晉國人)

結果:
霸西戎(春秋五霸)


秦孝公.png
上圖:秦孝公(劇照)
秦孝公.jpg
上圖:秦孝公(劇照)
商鞅.jpg
上圖:商鞅(劇照)
張良.png
上圖:商鞅(劇照)


2.變法改革

課文: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彊,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彊。

國君:秦孝公

客卿:商鞅(衛國人)

結果:移風易俗,民盛國富


秦惠文王.png
上圖:秦惠文王(劇照.電視劇羋月丈夫)
秦惠王.png
上圖:秦惠文王(劇照.電視劇羋月丈夫)
張儀.png
上圖:張儀(劇照)


3.迅速擴張

課文: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國君:秦惠王

客卿:張儀(魏國人)

結果:拔三川,并巴蜀,收上郡,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據成皋,割膏腴,散六國


秦昭襄王.png
上圖:秦昭襄王(劇照.電視劇羋月之子)
秦昭襄王.jpg
上圖:秦昭襄王(劇照.電視劇羋月之子)
秦昭襄王.png
上圖:秦昭襄王(電視劇羋月之子.劇照)
范雎.png
上圖:范雎(劇照)
白起.png
上圖:白起(劇照)


4.強化君權

課文: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彊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國君:秦昭王

客卿:范雎(魏國人)

結果:廢穰侯(外戚權臣),逐華陽(外戚權臣),彊公室,杜私門

 

帝王.jpg



本段結論

1.昔四君用客而富強(歷史經驗)
2.客無負於秦
(歷史經驗)
3.假使四君不用客,則秦國無法富強(假設推論)

課文: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彊大之名也。

秦始皇.jpg


貳、【史證】:重色樂珠玉,輕天下霸業

1.昆山之玉(崑崙山,西域)
2.隨和之寶(楚國)
3.明月之珠
4.太阿之劍
(吳國)
5.纖離之馬
6.翠鳳之旗
7.靈鼉之鼓


課文: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玉.png
上圖:白玉
白玉苦瓜.jpg
上圖:白玉
夜明珠.jpg
上圖:夜明珠

越王勾踐劍.png
上圖:越王勾踐劍
鼉.png
上圖:鼉(鱷魚)


8.夜光之璧(楚國)
9.犀象之器
10.鄭衛之女
(鄭國、魏國)
11.駿良駃騠
12.江南金錫
(楚國)
13.西蜀丹青(西蜀)


課文: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

璧.jpg
上圖:璧
犀角杯.jpg
上圖:犀角杯
金盒.jpeg

硃砂.jpg
上圖:硃砂


14.宛珠之簪(宛地)
15.傅璣之珥
16.阿縞之衣
(東阿)
17.錦繡之飾
18.趙女
(趙國)
19.鄭衛(鄭國、衛國)、桑間、韶虞、武象


課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

首飾.jpg

耳飾.jpg

古代女子衣服.png


課文: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

瓦缶.jpg
上圖:缶
箏.png
上圖:箏


本段結論

1.享受則快意當前,適觀而已→重色樂珠玉
2.取人則不然,不論可否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輕人民
3.此非跨海內、制諸侯之術


課文: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秦始皇.jpg
上圖:秦始皇


參、【事證】:有容乃大

1.地廣粟多
2.國大
人眾
3.兵彊
士勇
4.泰山:不讓土壤

5.河海:不擇細流

6.王者:不卻眾庶

7.地無四方,民無異國
四時充美,鬼神降福,五帝三王無敵


課文: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者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秦始皇.jpg
上圖:秦始皇


8.棄黔首以資敵國藉寇兵
9.
卻賓客以業諸侯
齎盜糧

課文: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秦始皇.png
上圖:秦始皇


結論

1.不產於秦之寶物
2.不產於秦之忠士
→眾
3.逐客資敵,損民益讎,內自虛、外樹怨→國危


課文: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秦始皇.jpg
上圖:秦始皇

 

【資料整理】
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