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博物館平埔族建築.png
平埔族杆欄式建築(現代復原建築.新北市八里十三行博物館)(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本文節選自《臺海使槎錄》卷五〈番俗六考〉中的居處篇,介紹台灣早期平埔族(北路諸羅番:新港、目加溜灣(一名灣裏)蕭壟、麻豆、卓猴)的建築特色,在族群分布上屬於西拉雅族。

《臺海使槎錄》(槎,音
ㄔㄚˊ,指竹筏),簡稱《使臺錄》,清巡臺御史黃叔璥所著,書始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6月,黃叔璥抵臺後經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險隘、海道風信。全書凡八卷,分三部份:〈赤嵌(崁)筆談〉(第一卷至第四卷)、〈番俗六考〉(第五卷至第七卷)、〈番俗雜記〉(第八卷)。其中〈番俗六考〉,詳細記錄臺灣山川地理、風土民俗,尤其對臺灣原住民觀察入微,因此本書為近現代考證平埔族歷史的重要依據。


黃叔璥(1682-1758),璥音ㄐㄧㄥˇ,順天府大興縣人(今北京),康熙己丑進士,為首任巡臺御史。其所著之《臺海使槎錄》、《南征紀程》等書,對於閩南、臺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臺海使槎錄》收入清乾隆間文淵閣《四庫全書》中。

平埔族原住民.jpg
上圖:台灣原住民分布圖(圖片引自網路)
平埔族.jpg
上圖:早期台灣平埔族茅屋(圖片引自網路)


番俗六考.居處

作室名。先以竹木結成椽桷,編竹為牆,蓋以茅草,為兩大扇;中豎大梁,備酒豕邀請番眾,舉上兩扇,合為屋。狀如覆舟,寬二丈餘,長數丈。前後門戶疏通,夫、妻、子、女同聚一室。門兩旁上下,丹雘采色,燦然可觀。舍內地淨無塵。前廊竹木鋪設如橋,俯欄頗亦有致。鑿木板為階梯,木極堅韌,或以相思木為之;又一種木,文理樛結如檀梨狀,從內山採出,番亦不名何木,高可五、六尺。入室者拾級而入。

【文章出處】
《臺海使槎錄》卷五
番俗六考.居處
原作者:黃叔璥


平埔族建築.png
想像示意圖(平埔族欄杆式建築)(圖片引自網路)
平埔族建築.jpg
上圖:平埔族杆欄式建築(現代復原.台南西拉雅風景區頭社平埔文化園區)(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作室名
譯文:
原住民搭蓋房屋叫做「囤」。


先以竹木結成椽桷(音ㄔㄨㄢˊ ㄐㄩㄝˊ,木柱),編竹為牆,蓋以茅草,為兩大扇;中豎大梁(木柱),備酒豕(豬)邀請番眾,舉上兩扇,合(組合)為屋。
譯文:
房屋的建造方法是:先用竹木做成屋頂以及斜枋,接著編織竹子做成牆壁,然後在屋頂蓋上茅草,成為兩片屋頂,最後在地基上豎立大的木柱子,準備酒與豬肉,邀請所有的族人來幫忙,大家一起把兩片屋頂舉起,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房屋。

◎竹木搭架→編竹為牆→茅草鋪扇→中豎大樑→舉扇成囤。

狀如覆舟,寬二丈(編者註:清代一丈約3.5公尺)餘,長數丈。
譯文:
房屋的形狀,就像是一個翻覆過來的船,寬度大概有二丈,長度有好幾丈。

◎屋如覆舟。

前後門戶疏通,夫、妻、子、女同聚一室。
譯文:
前後兩側都有門可以進出。丈夫、妻子、子、女都一起住在房屋裡。

◎前後相通。

門兩旁上下,丹雘(音ㄏㄨㄛˋ,一種紅色的石脂,可做顏料)采色,燦然(光彩明亮)可觀。
譯文:
門的兩邊及上下,都用紅色的顏料塗上,十分鮮艷好看。

◎門緣塗紅。

舍內地淨無塵。
譯文:
屋裏的地面很乾淨,看不見灰塵。

◎室內潔淨。

前廊竹木鋪設如橋,俯欄頗亦有致(雅致)
譯文:
前面的廊道用竹子鋪設而成,看起來就像是一座橋,欄杆也做得頗為雅致情趣。

◎廊道鋪欄。

鑿木板為階梯,木極堅韌,或以相思木為之;
譯文:
鑿成木板做成階梯,木頭的質地堅硬,有用相思木做成的。

又一種木,文理樛(音ㄐㄧㄡ,糾結纏繞)結如檀梨狀,從內山採出,番亦不名何木,高可五、六尺。
譯文:
又有一種木頭,紋路糾結成檀梨的形狀,是從山裡面開採出來,番人也不說是什麼種木頭,高度大概有5、6尺(編者註:清代一尺約35公分,5、6尺約175公分至210公分)

入室者拾級(由階梯逐步向上)而入。
譯文:
想進入屋內的人,就必須從梯子拾級而入。

◎鑿木為梯。


平埔族建築.png
上圖:平埔族杆欄式建築(現代復原.台南西拉雅風景區頭社平埔文化園區)(圖片引自網路)
平埔族茅屋.png
上圖:早期台灣平埔族茅屋(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