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jpg
上圖:銅鏡(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本文選自《夢溪筆談》,標題為後人所加,作者為北宋沈括(1031-1095)。本篇選自〈器用〉,記錄鏡子成像的原理,與古人鑄鏡的
巧智,最後感嘆今不如昔。內容記事條理清晰、文字簡練,充分表現實事求是、客觀分析的理性態度。


《夢溪筆談》全書分為十七門,共609條,以筆記形式寫成。筆記,又稱隨筆、筆談、雜記,是一種隨筆記錄的文體,內容不拘,不僅涉及政治、經濟、歷史、文化、自然科學、社會生活等多方面,也有專門記敘、論述某一領域的篇章。

《夢溪筆談》集沈括一生的研究與見聞,內容廣泛,涵蓋人文與自然科學,保存甚多科學史料。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曾稱讚本書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與明宋應星所著之《天工開物》,二書同為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獻。


夢溪筆談.jpg
上圖:夢溪筆談(圖片引自網路)
夢溪筆談.png
上圖:夢溪筆談(圖片引自網路)


曲面鏡成像

古人鑄鑑,鑑大則平,鑑小則凸。凡鑑窪則照人面大,凸則照人面小。小鑑不能全現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則鑑雖小而能全納人面。仍復量鑑之小大,增損高下,常令人面與鑑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後人不能造。比得古鑑,皆刮磨令平,此師曠所以傷知音也。

【文章出處】
《夢溪筆談》
器用
原作者:沈括


八卦鏡.png
上圖:八卦鏡(相傳凸鏡擋煞,凹鏡聚氣)(圖片引自網路)
凸面鏡.jpg
上圖:道路凸面鏡(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古人鑄(將金屬鎔化倒入模型中冷卻凝固製作器物)(鏡子),鑑大則平,鑑小則凸。
譯文:
古人鑄造銅鏡時,大鏡子就做成平面的,小鏡子就做成凸面的。


(概括之詞)鑑窪(音ㄨㄚ,凹陷)則照人面大,凸則照人面小。
譯文:
凡是凹面的鏡子照出來人的臉就大,凸面的鏡子照出來臉就小。
◎說明古人已經知道鏡面大小、曲度與映照影像之間的關係,並能因此鑄造出不同類型的鏡子,可見其工藝水準。

小鑑不能全現(呈現)人面,故令(使、讓)微凸,收人面令小,則鑑雖小而能全納(納入)人面。

譯文:
小鏡子無法完全呈現人的臉,所以要做得稍微凸一點,使納入的人臉縮小,那麼銅鏡雖小,也能完全納入人的臉。
◎舉「小鑑」的缺點為例,說明古代工匠調整鏡面凹凸的目的。

仍復(還要、依然要)(音ㄌㄧㄤˋ,估計、審度)鑑之小大,增損(減)高下,常令人面與鑑大小相若(相似)
譯文:
鑄造鏡子時,還要量度鏡面的大小,以增減鏡子的凹凸程度,使照出來的人臉跟鏡面的大小相似。
◎顯示古代工匠鑄鏡會依據鏡子大小、使用者需求而調整,可見其精細、用心、務實。

此工之巧智,後人不能造。
譯文:
這是古代工匠的巧妙智慧,後人無法再製造出來。

◎這種精巧的技術,反映古代工匠製作銅鏡的技藝。
◎古今對比,以後人磨平古鏡的行為印證其智慧、技術比不上古人。其中「造」字不僅指「製作」,也隱含「到達」義,使「後人不能造」兼具「後人的技術無法製作出這樣的成品」,及「後人難以追上古人鑄鑑的境界」兩層意涵。
◎後人不能造:宋代由於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民生需求提高,除了官方鑄造銅鏡外,民間私造量也大為增加。但因為瓷器、漆器(一種表面塗漆的手工藝品)的廣泛使用,以及在外敵威脅下開始控制銅金屬以供武器製作,故銅鏡工藝不再是發展重點,鏡體也變得輕薄,質量參差不齊。
 
(音ㄅㄧˋ,近來)得古鑑,皆刮磨令平,此師曠字子野,春秋時晉國樂師,生卒年不詳,以善辨音律著名)所以(為何)(悲傷)知音(懂得的人)也。
譯文:
近來許多人們獲得古鏡,都會把它磨平,這就是師曠為什麼悲嘆知己難尋的緣故。

◎此師曠所以傷知音也:藉典故感嘆後人不解古人用心。
◎根據《呂氏春秋.長見》,晉平公曾在鑄成大鐘後,讓樂工們聆聽鐘聲。樂工們都覺得音調和諧,只有師曠認為不佳,希望重鑄,但平公以樂工們都肯定而拒絕。師曠不禁感嘆說:「後世若有熟知音律的人,就會知道這口鐘的聲音並不和諧,我為您的決定感到羞恥。」後來擅長彈琴,音感極佳的樂師師涓果然也發現這口大鐘的發聲並不和諧。

◎暗諷後世古鏡收藏者的錯誤認知,為古代工匠發出不平之鳴。
◎由於後人不懂曲面鏡成像的原理,又不知要尊重古代工匠製作銅鏡的技藝,無知地將古鏡刮面磨平,因而損毀(破壞)古鏡原有的形制

 

凹面鏡原理.png
上圖:凹面鏡原理(圖片引自龍騰版高中國文課文)
凸面鏡原理.png
上圖:凸面鏡原理(圖片引自龍騰版高中國文課文)



本文賞析

《夢溪筆談》涉獵各門專業學問與工藝技術,記錄各種科學知識和科技發明。本文〈曲面鏡成像〉從科學原理的層面,探究判斷事物的本質,見證了古代科學及技藝的多元發展。

開篇直接肯定了古代的鑄鑑方式與原理。沈括從平面鏡和凸面鏡兩種不同的鑄鑑方式,說明鏡面凹凸取決於鏡面大小,目的是為了能完整映照人面,可見古人已經能掌握鏡面凹凸及顯影的原理。接著書寫鑄工要能依據使用者需求,調整工藝技術,才稱得上巧智,可惜後人無心理解這其中奧妙,技藝不如古人,也不尊重古人作品,竟將古鏡磨平,故沈括以感嘆「知音難覓」作結。全文寫作特色有二:


1.條理分明,古今對比

依古今時序,先敘述古人鑄鏡的情形、原理及技術,進而肯定其巧智。再據此對比今人的造鏡技術及磨平古鏡的行為,以知音難尋之感嘆,暗含對今人不智的批評。

2.用語精鍊,適度用典

多運用短句,即能清楚陳述,呈現扼要的筆記體形式。結語運用典故表達感觸,引人玩味,含蓄的加強了語意。

「曲面鏡成像」本是一種光線折射變化,沈括卻以古今鑄鑑知識的差異,肯定古代工匠對鏡面知識的掌握,並批判今人,為古人發出慨嘆。


凸面鏡凹面鏡.png
上圖:凹面鏡與凸面鏡(圖片引自網路)
凸面鏡凹面鏡.png
上圖:凹面鏡與凸面鏡(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