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jpg
上圖:曹操(劇照)


從「建安風骨」到「左思風力」,魏晉詩歌的風格流變

左思是西晉文學家,以一篇《三都賦》名揚天下,留下了「洛陽紙貴」這個成語。其實我們理清楚魏晉南北朝詩風衍變,就會發現這種「有骨力」的詩風逐漸消失,文字力量從曹操、王粲開始,經過左思,再往後發展,是越來越弱的趨勢

什麼是左思風力?

左思是西晉文學家,以一篇《三都賦》名揚天下,留下了「洛陽紙貴」這個成語。中國歷史從三國入魏晉,經歷了太多的英雄霸業和禪讓詭計,最大的影響就是經學的沒落。漢朝儒家所信奉的那一套到了群雄並起的時代,已經完全失去了人心。

被統治者裹挾的上層文學──詩歌也開始逐漸失控,開出不同於原本端莊穩重特色的奇花來。魏晉時期詩人多、風格亂、變化快,從《詩經》傳承的四平八穩的詩風被迅速改進,除了主要形式變成五言詩之外,行文方法、個人風格都開始登上了歷史舞台。

在魏晉之前的詩歌,整體來說是朝一個方向同步演化的,行文樸實、乾淨,在文學修飾方面甚至比不過漢大賦。但是隨著人心渙散、文化進步、個人風格逐漸凸顯,特別是曹植的文采,在魏晉時期對後來詩人影響巨大。因為有膜拜對象,就有了追隨者,即從魏晉開始,中國詩歌的流派逐漸生成。詩歌的類型也開始區分命名,每種不同風格、不同用途的詩開始分門別類。再加上南北朝時期迅速發展的音律知識,整個魏晉南北朝不但本身詩歌色彩紛呈,還為唐詩之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現在統稱漢、魏時期的文風,都是用「漢魏風骨」來指代。因為「漢魏風骨」的獨有特質,成為後世屢次詩風糾偏所崇尚的樣板。初唐陳子昂的復古運動,中唐韓愈、柳宗元的古文運動,宋初歐陽脩的文風歸正,以及後世所有和小情調風格做鬥爭的文風批判運動中,漢魏風骨都是正能量、大情懷的圭臬。正統文人以接近漢魏風骨為目標,像極了孔子要恢復的「周禮」

那麼,到底什麼是「漢魏風骨」?

「漢魏風骨」一詞出自陳子昂《修竹篇序》。他所推崇的是漢魏時期的理想境界,是指漢魏文學中剛健有力、積極進取的壯美風格

魏晉時代的詩風衍變,則是漢魏風骨消失殆盡的過程

魏晉詩歌,我們一般分作三個時間段來看。

建安詩歌

首先三曹七子的建安詩歌,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時代。代表人物就是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這一時期的詩風是大家最熟悉的「建安風骨」,在詩的領域,對建安風骨的推崇甚至高過漢魏風骨,因為漢朝的詩,除了樂府之外,和其他時期比起來實在是太不顯眼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整個中原大地瀰漫著戰亂,所謂「亂世出英雄」。這種社會環境為老百姓帶來了災難的同時,也激發了天下英傑奮發向上、改變命運的激情對於文人墨客來說,左手苦難、右手機會,悲壯和激情同時到來的時候,自然是靈感和豪情迸發的最好的契機

建安風骨,就是在這樣一個亂世豪情中形成。

這個時期的詩歌,內容上關注社會、熱心政治、心在民生,風格上雄健、疏朗、悲壯。格式上上承兩漢敦厚淳樸,下啟晉朝玄思空靈。除了曹植有部分悲傷作品之外,其他人的詩作都是慷慨激昂,心憂天下的內容。

如建安七子的代表人物王粲,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位,最有名的《七哀詩》(其一):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王粲為了躲避中原戰亂,向南投奔劉表,這是他路上所見所感。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和曹操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可以說如出一撤。建安詩歌最大的特色,就是反映時代、反映社會,所以建安詩歌又被成為「詩史」

建安詩歌的這種風格,正是詩歌的「風、雅」作用,是正統而純良的詩歌內核傳統,也因此成為後世每一代文人想要歸正詩風時的榜樣

但是在當時,很快就發生了變化。因為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


正始詩歌

正始是在魏帝曹芳的年號,也是司馬氏正式上位的前十年。這一時期,朝廷內鬥劇烈,代表士人階層的司馬懿最終擊敗了代表宗族血脈的曹爽一派,意味著門閥政治的正式開啟。


隨著天下易主、三分歸晉的局面逐漸形成,上層的士人、門閥也到了必須要站隊的時候。而高層文人大部分是曹魏門生或者血親,是不願意出仕司馬氏的,但是又不得不面對司馬氏的邀請。於是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瘋子文人。如著名的「竹林七賢」。

現在有很多人崇尚自由浪漫的「魏晉風度」,其實當時那些高級文人都是逼於形勢,不得已而為之。這些人嗑藥、醉酒、濫交、裸奔,全都瞎胡鬧,就是要作給司馬氏看的,司馬家本來就是處於穩定局面想邀請這些高人出仕,一看個個都是瘋子,也就放棄了。

這個時期的高層文人的理想破滅了,沒有了經國濟世、建功立業的想法,只求平平安安、隱居活命。思想決定風格,所以這一時期的詩風就不再關注社會民生,而更多地開始進行個人追求──肉體追求和精神追求。

玄學詩由此發端。


正始詩歌的代表人物是嵇康和阮籍。其中又以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風格最鮮明,成就最高。

(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阮籍的這八十二首詩是記錄感懷,然後收錄成冊。我們可以從他的詩裡讀到悲觀、不滿、無奈的各種負能量的情緒,同時摻雜了許多道教思想的哲學思考。

這是正始詩歌的典型特色,體現了文人這個群體在兇險現實下的精神迷茫因為偷生於斧鉞之下,朝不保夕,說話自然小心謹慎,所以詩歌變得委婉、含蓄。客觀現實如此,而主觀上由於漢末的儒家經學的垮塌,讓這些曾經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子階層一下子丟失了主心骨。佛教、道教在東漢之後飛速發展,特別是道教思想上承先秦,講究清靜無為、避禍慎行,特別適合這個時代的生存之道,所以通過對原來的經學思維進行改造,促成了儒家和道家的共生體──玄學的誕生,並成為當時文人的思想主流。

玄學是對人內心的關照,從阮籍這裡開始萌芽,表現在詩裡面,就是那種哲思味道。


太康詩歌

進入西晉,在晉武帝司馬炎一統天下後,迎來了難能可貴的一段繁榮時期,即「太康盛世」。


經濟繁榮,政治穩定,自然就出現了一大批詩人。這一時期的詩歌特色開始分化,詩人也非常多。著名的詩人、文學家主要有「三張、二陸、二潘、一左」,「三張」指詩人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二陸」指文學家陸機與弟陸雲;「兩潘」指文學家潘岳與侄子潘尼;「一左」就是我們今天這篇文章的起興人物左思。

而這一時期的詩風活躍,大致就是建安、正始兩個時期的流派下延。一派學曹植、一派學阮籍、而左思的源流是王粲等人的建安風格

陸機、陸雲是兩兄弟,是著名的陸遜的孫子,他們的詩歌走的是曹植的文采路線。陸機人品一般,但是詩寫得非常有才華、有情感。

而這種有真才實學卻被人輕視的感覺,表現到詩文裡面就是充滿了憤憤之意和表達慾望。

左思的詩,就帶有不平之意,並且敢於明確表達,這就比三張、兩陸、二潘寫得有力道,所以有「左思風力」之說。

我們看左思的代表作《詠史.鬱郁澗底松》: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前四句寫景,但是切入角度奇特。我們代入左思的意難平,就能很容易讀懂。我就是蒼蒼鬱郁的山谷下面的松樹,而你們是山頂上的野草。你們不過是地勢高罷了,就敢遮蔽百尺之高的松樹。

中間四句可能覺得前面打比喻還不過癮,就直接開罵了──這就是「左思風力」。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獲得權勢,有才能的人卻被埋沒在下級官職中。這種情況恰如澗底松和山上草一樣,是地勢造成的,歷來就是如此。罵完了,還展開一下,作出解釋。


最後四句開始用典,用史實作為論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漢代金日磾和張湯二家就是靠了祖上的遺業,子孫七代做高官。馮唐難道還不算是個奇偉的人才嗎?可就因為出身微寒,等到白頭仍不被重用。

我們可以看到,詩歌在太康年間基本上已經很少有建安風骨的氣質了,而左思所傳承的這一丁點特色,其實和建安風骨也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差別在哪?

建安風骨反映社會、是時代的吶喊;而左思風力,抒發不平,是個人的意氣

這像不像從八十年代社會追捧偶像開始,到如今滿眼的粉味帥哥的演變?而左思可能是這個時代中少數的具有男性荷爾蒙氣息偶像。雖然和革命前輩那種鬥天鬥地的悲壯情懷無法比擬,但是放在這種男性弱化的時代裡,是不是夠格稱得上一句陽剛?

在整體詩風向繁麗多彩、旖旎頹靡的泥潭下滑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像王朔一樣罵天罵地的人,是不是讓人感覺特別有感?左思就是太康盛世時期的這麼一個人。

在那一個整體向下的時代,雖然他的詩風無法媲美建安風骨,但還是讓人心中振奮。所以南朝文學批評家鍾嶸在《詩品》中點評左思:

其源出於公幹,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喻之致。

左思的詩風還是保持了「諷喻」的特色的,然後在說到陶淵明的時候,直接給出了「左思風力」這個概念:

其源出於應璩,又協左思風力。

其實我們理清楚魏晉南北朝詩風衍變,就會發現這種「有骨力」的詩風逐漸消失,文字力量從曹操、王粲開始,經過左思,再往後發展,是越來越弱的趨勢

最後到達極致,就出現了「齊梁體」。

然後在初唐被糾偏,走上正軌,再進入晚唐,又墮落下去。

歷史總是不斷重演,文學風格也一樣,太陽底下從來沒有新鮮事。


風.png


【文章出處】
《Fans》
〈從「建安風骨」到「左思風力」,魏晉詩歌的風格流變〉
(編按:部分文字已經過修改潤飾)
2020-01-11
網址:

https://appnews.fanswong.com/show.php?id=498121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