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png
上圖:今人繪牡丹(圖片引自網路)
牡丹.png
上圖:今人繪牡丹(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自然界有許多現象,實際上是可以用科學角度來說明的,只是當人們還未能把握其中原理之際,不免有諸多的猜測想像。沈括《夢溪筆談》被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除了保存豐富科學史料之外,其內容相當廣泛,多少也讓我們了解當時人們對此自然見聞的態度所在。

本文出自《夢溪筆談》〈書畫〉篇,標題〈正午牡丹〉(或題為〈物態研判〉)為後人所加,記錄動、植物隨時辰變化的現象,作者觀察入微,文筆簡練,條理分明。文中運用事物狀態會隨外在時間、環境而改變的科學知識,來鑑賞書畫內容,判斷畫作描繪主題。沈括開頭即以反例批評當代鑑賞書畫的方式,諷刺品鑑書畫者的空泛隨俗;再以歐陽脩得一古畫,丞相吳育觀畫後未解釋緣由便立即提出「乃畫正午之牡丹」的結論,引起讀者好奇,也顯示吳育的聰穎自信。而後吳育才補充解說判斷依據:花朵狀態與貓咪瞳孔形狀皆屬於正午時分的表現,並點出早晨情形作為比較。筆法層次分明,也呈現科學的鑑賞態度。

沈括,號夢溪丈人,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仁宗天聖九年(西元一○三一年),卒於哲宗紹聖二年(西元一○九五年),年六十五。曾任昭文館校書郎,參與「渾天儀」改造。神宗時奉命出使遼國,進行邊界談判,因準備周詳,而得以折服遼人,保全國土。晚年遷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夢溪園,潛心著述。沈括博學多才,有傳統儒生詩書禮樂的知識背景,兼具求真務實、探索鑽研的科學家精神,於天文、方志、律曆、音樂、醫藥、卜算等無所不通,有《夢溪筆談》等書傳世。

《夢溪筆談》為沈括晚年之作,本書以筆記體的方式,將作者一生中的見聞與研究,分門別類為十七門,內容涵括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化學、地理、醫學等,保存了許多科學史料。名為「筆談」,又可稱之為「筆記」、「隨筆」、「雜記」,是一種隨手記錄的文體,形式自由,內容不拘泥於單一領域,可兼跨多種領域進行書寫。《夢溪筆談》記載當時的自然科學、人文藝術、典章制度、奇聞軼事等,為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與研究心得之總結,保存古代豐富的科學史料,與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同為中國科技方面的鉅著,在世界的科技文獻上享有極高的地位。

以下為沈括《夢溪筆談》〈正午牡丹〉原文,原文後附各段翻譯,便於讀者閱讀參考。

徐熙玉堂富貴圖.jpeg
上圖:五代.徐熙.玉堂富貴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圖片引自網路)
牡丹.png
上圖:今人繪牡丹(圖片引自網路)


夢溪筆談 正午牡丹

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鍾、王、顧、陸之筆,見者爭售,此所謂耳鑑。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相傳以謂色不隱指者為佳畫,此又在耳鑑之下,謂之揣骨聽聲

歐陽公嘗得一古畫──牡丹叢,其下有一貓──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肅吳公與歐公姻家,一見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時花也。貓眼黑睛如線,此正午貓眼也。有帶露花,則房斂而色澤。貓眼早暮則睛圓,日漸中狹長,正午則如一線耳。」此亦善求古人筆意也。

【文章出處】
《夢溪筆談》
書畫.正午牡丹
原作者:沈括

富貴花狸圖.jpg
上圖:富貴花狸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圖片引自網路)
牡丹小貓.png
上圖:今人繪牡丹(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

(收藏)書畫者,多取空名(虛有的名氣),偶(偶而)傳為鍾、王、顧、陸(鍾繇、王羲之、顧愷之、陸探微)之筆(書畫作品),見者爭售(本指賣,此指購買),此所謂耳鑑(用耳朵鑑別,指道聽塗說、人云亦云
譯文:
收藏書畫的人,大多以虛有的名聲作為品評標準,偶而聽說有鍾繇、王羲之、顧愷之、陸探微這些名家的作品,看見的人無不爭相搶購,這就是所謂的「耳鑑」。
◎當時鑑賞書畫方式一:顯示人們人云亦云、盲從虛名的跟風行徑,欠缺真實的鑑賞能力,忽視作品的內涵。
◎鍾繇,擅長書寫隸、楷、行草,傳世以楷書知名。作品古樸自然,成為書法發展史上,由隸入楷轉形期的新體。與王羲之合稱「鍾王」。「繇」音有「ㄧㄠˊ」、「ㄧㄡˊ」二說。
◎王羲之,鍾繇徒孫,擅長楷、行、草諸體,有「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美稱。世尊為「書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所寫〈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顧愷之,精於書法,尤擅繪畫,有「才絕、藝絕、痴絕」三絕美稱。主張「以形寫神」的「傳神」理論,關鍵即在點睛。擅長人物畫,代表作〈女史箴圖〉,現藏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
◎陸探微。宮廷畫家,曾師從顧愷之,擅長人物畫,相傳是以書法入畫的創始人。與顧愷之並稱「顧陸」,二人又與南朝梁張僧繇合稱「六朝三大家」,被後人評為「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

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相傳以謂色不隱指(畫面著色看似有顏料堆積,撫摸它卻平滑沒有凸起感。隱指,又稱「隱手」,為宋人俗語,指物體表面看似平整,用手去摸卻高低不平)者為佳畫,此又在耳鑑之下,謂之(摸)骨聽聲(盲人看相的方法,指牽強附會)
譯文:
又有人看畫時用手觸摸作品,人們傳聞畫作色彩看似立體,以手指觸摸平滑的才是好畫,這種鑑定書畫的方式又比「耳鑑」更糟糕,稱為「揣骨聽聲」。
「色不隱指」的「色」為視覺,「隱指」為觸覺,「色不隱指」為視覺上所見與實際處所得產生落差,在當時看法認為此為繪畫技法高超的好畫
◎當時鑑賞書畫方式二:以動手觸摸來判斷書畫的品質,加上根據傳聞、人云亦云、不懂裝懂的態度,其水準又在「耳鑑」之下
Q:「耳鑑」與「揣骨聽聲」分別以什麼原則來鑑賞書畫的品質?兩者有何共通點?
A:
1.耳鑑:作者名氣。
2.揣骨聽聲:用手摸畫作的顏料狀況。
兩者共通點:都是人云亦云,聽到「偶傳」這是名家作品、「相傳」用這種方法來鑑賞書畫,而缺乏自己的認知判斷。

 

女史箴圖.jpg
上圖:顧愷之.女史箴圖(大英博物館藏,圖片引自網路)
女史箴圖.jpg
上圖: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大英博物館藏,圖片引自網路)
陸探微歸去來辭圖.jpg
上圖:(傳)陸探微.歸去來辭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圖片引自網路)


(二)

歐陽公(歐陽脩,與沈括為同時代人)(曾經)得一古畫──牡丹叢(花叢),其下有一貓──未知其精粗(好壞)
譯文:
歐陽脩曾得到一幅古畫──在牡丹花叢下,還有一隻貓──他不知這畫的好壞。

丞相正肅吳公(吳育)與歐公姻家(親家),一見曰:「此正午牡丹也
譯文:
丞相吳育和歐陽脩的親家,他一見到這幅畫,就說:「這張畫畫的是『正午牡丹』。
◎吳育一見古畫便立刻肯定的提出結論,又自問自答帶出後文解釋,顯示其聰穎敏捷又自信
結論提前,論證有序:由吳育「一見」便先指出結論,顯示吳育觀察敏銳、思緒敏捷。之後再依畫中物態論證判斷緣由,呈現吳育的活用學識與科學態度
吳育參加禮部考試,以第一名考中進士。曾任禮部郎中、開封府知府等。他精明果斷,剛正不阿,能不懼壓力,流放奸宦,又破獲大盜,改善治安。官至參知政事,為宋時最高行政長官之一,職務大致相當於丞相。
◎丞相吳育姪女嫁給歐陽脩長子,故兩人有姻親關係。

何以(如何)(明白)之?其花披哆(展開、散開,此指花朵散開,渙散無力。披,分開。哆,音ㄔㄜˇ,張口)而色燥(顏色過於乾燥),此日中(中午)時花也
譯文:
如何知道呢?因為畫中牡丹花張口開放而渙散無力,而且花顏色顯得乾燥枯澀,這是正午時的花。

貓眼黑睛如線,此正午貓眼也
譯文:
再看畫中貓眼其黑色瞳孔如一條直線,這是正午時候的貓眼。
◎吳育解釋自己的論據:從花朵狀態、貓眼瞳形兩個部分,可判斷畫中物體所處的時間

有帶露花(早上帶著露水的花),則(「房」指花房,即花冠,花瓣的總稱)(收攏)而色澤(光鮮明亮)
譯文:
早上的花通常都帶有露水,花房收攏,顏色也較潤澤豐富。
◎且不只闡述「正午牡丹」和「正午貓眼」的狀態,也連帶說明早上、傍晚的花瓣及貓眼呈現的狀態。

貓眼早暮(傍晚)則睛圓,日漸中狹長,正午則如一線耳(句末助詞,相當於「而已」)。」
譯文:
貓眼瞳孔早晚時呈圓形,接近中午時逐漸變為狹長,到了正午就成一條線了。」
Q:吳育從哪些方面判斷畫作內容是「正午牡丹」?
A:
1.花朵狀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時花也。
2.貓瞳形狀:貓眼黑睛如線,此正午貓眼也。

此亦善求(推求,探索)古人筆意(作畫的用心深意)也。
譯文:
這真是善於推求古人「正午牡丹」的畫中含意。
◎作者評價吳育能理解該幅古畫繪者的用心與切實,對比前述「耳鑑」和「揣骨聽聲」,以知識判讀畫作內容實據的鑑賞方式,自是境界更高。
◎全文層次分明,對比強烈:先簡述時人膚淺的書畫鑑賞方式──「耳鑑」及「揣骨聽聲」,再詳述吳育的科學鑑賞方法可謂「善求古人筆意」。層層遞進,襯托出前者的荒謬,顯示作者對當代亂象的批評,及對後者智慧的肯定。
Q:沈括評價吳育「善求古人筆意也」,為什麼?
A:畫家能根據實況,在畫作上展現不同細節,使之更加生動。一般藏書畫者多只見表面,未實際觀察畫作細微處,也無法就此分析。但吳育能根據畫中花朵、貓眼的狀態,了解畫家所繪,故沈括認為吳育「善求古人筆意也」。
Q:根據沈括評價,文中的三種鑑賞境界,由高至低依序為何?
A:善求古人筆意>耳鑑>揣骨聽聲
由「此又在耳鑑之下,謂之『揣骨聽聲』」,可知「耳鑑>揣骨聽聲」;由「此亦善求古人筆意也」,可知此為沈括評價最高者。

 

狸奴圖.jpg
上圖:狸奴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圖片引自網路)
狸奴蜻蜓圖.jpg
上圖:狸奴蜻蜓圖(大阪市立美術館藏,圖片引自網路)


蘇軾.貓兒眼知時歌

子午線,卯酉圓,寅申巳亥銀杏樣,辰戌丑未側如錢。
譯文:
子時(編者註:此說有誤)、午時的貓瞳像一條線,卯時、酉時的貓瞳則為圓形;寅時、申時、巳時、亥時的貓瞳像是橢圓的銀杏;辰時、戌時、丑時、未時的貓瞳則如同側放的銅錢。

說明:蘇軾此作敘述貓瞳形狀變化與時間的關係,但並非完全符合實情,如子時為半夜,外界光線微弱甚至無,貓瞳應呈圓形。此處應是為了方便記誦而將午前、午後的時間相對敘寫(子時對午時、丑時對未時等),建議解說時只需藉此傳達古人已有可從貓瞳形狀變化來判斷時間的科學概念即可。


貓.png
(圖片引自網路)
貓.jpeg
(圖片引自網路)
貓.jpg
(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