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答.png

建中老師的應考叮嚀:學測命題「考綱不考本」, 不必期待題目是你見過的

一、考前國文科考古題全面走一遍:

尤其做慣了刁鑽的各種模擬考題,藉此修正習於挑戰陷阱題,弄得草木皆兵、不正確的答題習慣。如果你還在認真的練習模擬考題,心情上要抱著答錯馬上修正的態度,不用擔心錯幾題得幾分,錯的都弄懂了,不會的就少了,千萬別自己嚇自己。

二、不必期待題目是你見過的:

學測國文命題以能力指標為命題原則,除了30篇古文,必須滾瓜爛熟以外,比較多元多樣的課外題,主要在鑑別考生課外閱讀所累積的實力。取材方向多元化多樣化,題目普及化廣泛化,題目設計活潑化生活化,這是主流的趨勢。

三、題目的形式趨於穩定:

近年來大考中心題庫開發豐富完整,題型大同小異,這兩年考生不必太擔心題目的樣貌突然會有重大改變。選擇題主要考古典文學詩歌、現代文學詩歌及語文實用的能力。

四、命題所涵蓋的範圍變化不大:

經常性的考題,學校學習的範疇,大致都掌握得住。部定30篇古文、論語孟子、基本文化文學常識,古典詩詞曲、現代詩歌、流行歌詞、武俠小說、民間故事、時代脈動新聞、都可能成為考題之一。

五、熟悉課文學習重點,深扎基本力

除了必讀的30篇核心課文以外,同時掌握A級課文的篇目,最後復習重點放在掌握課文主旨、文章寫作背景、作者生平大要經典30篇的謀篇結構、章法設計、寫作手法等等,要做統合歸納分析,除了選擇題外,還會有18分安排在非選擇題第二題文章分析。這30篇要全面概括,從點到線到面,單一深入理解,跨課比較,甚至於要有與論孟或現代詩文結合對照的心理準備。

六、掌握多元題型,養成高分能力

學測的命題規準是「考綱不考本」,就命題的題型來看除了字形字音字義的辨正、詞語填充、成語運用外,其他像──

(1)「對聯」的上下聯判定:有的考上下聯,根據上聯末字仄聲,下聯末字平收的原則來叛判定;有的考更複雜的對聯意義理解,說不準今年就考「入聲字的判別」。

(2)詩文排序:這是考生很頭痛的部分,選答的訣竅:注意「首句」之後與「末句」之前的,以及句子與句子的合理銜接性,再配合以既定四個選項的答案,作細心的消去法,成功率就會很高。

(3)詩詞比較:詩詞判定每年都考,要注意作家的詩壇代表性是什麼?謝靈運是山水詩人、陶淵明是田園詩人、阮籍是詠懷詩人、班固的詠史詩、郭璞的遊仙詩、至於盛唐還有社會詩派、自然詩派、浪漫詩派、邊塞詩派、怪誕詩派……,詞曲亦然,這有助於對引錄五首詩詞特質、風格等等作判定。

(4)閱讀題組:難度不低,白話文往往比詩詞或文言文更容易答錯,關鍵在要有耐心讀完讀懂,要精準不能急,理解透徹,答對率自然就高。

(5)應用文類:書信、題辭、柬帖等等雖然不是每年都考,考了也只有2分到3分,它往往是上下級分的關鍵分。應用文講究格式,格式是固定的,懂了就一定拿分。

其餘像各種修辭法的判別,錯綜、鑲嵌、跳脫、擬人等要弄清楚。古今小說的流變、24節氣、天干地支、詠懷詠物、敬詞謙詞、古今作家比較、六書文字的判讀、非韻文主要考經史子集的判讀,唐宋八大家名作、作者生平及風格、現代文學考題,大多取自余光中、張曉風、鄭愁予、龍應台、琦君、簡媜、白先勇、黃春明、吳晟、向陽、周夢蝶等知名作家作品(考生即使沒讀過文章,也要熟知他們的風格特性)、部首的辨識、流行語外來語等的變化等等題型,都需要熟稔他的特性和解題技巧,答題才能精準快速得分。

除了上述的答題技巧外,答題得要頭腦要清醒冷靜和觀念要邏輯清楚,題目敘述往往很長,其實也很詳盡,考生要完全理解題幹中的「關鍵字」,細讀畫出重點,避免遭選項誤導,作答時一定要細心,掌握題目的蛛絲馬跡是最好的保障。

國文考科非選擇題得分的訣竅:

國文考科的時間總共120分鐘,考場上的時間分配,是重大課題。第一部分選擇題數二十三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三題,建議考生第一部份選擇題的時間配當以30~40分為宜,太短容易答錯,太長會影響到非選題。剩餘的80~90分鐘,寫非選題。非選題的時間配當,依序為15分鐘、30分鐘及45分鐘最理想,若選擇題都花10分鐘,非選就少掉10分鐘。


非選題的配分54分和選擇題的配分54分各佔一半,第一題與第二題屬於短文寫作,以語文表達能力為考查目標,這種與人生、社會結合的實用性寫作,強調「語文性寫作」,注重精準性、周密性、簡潔性、概括性、完整性、流暢性、合理性。

一、文章解讀

這五、六年來題型趨於一致,第一題「文章解讀」,以概括全文主旨為目標,從83年的「文章縮寫」發展到「文章解讀」,基本精神是接近的,它要看考生「基本句子的組織與表達能力」,這兩年偶而還會加入表達自己的看法。考生要具備從閱讀到歸納之間的連結能力,聚焦抓重點是首務。形式上過去學測的考題曾出現文章簡答、圖表判讀、語文修正、語譯、潤飾、看圖作文等等的題型,考生要認清題目的要求、回答方式與字數限制,然後再進行寫作,才不會偏題導致嚴重扣分。

二、文章分析

第二題經常以30篇核心課文的分析為主流,所考生必須熟讀這30篇,偶而也會發展出「應用」「比較」等延伸性的題型,過去除了以課文為「文章分析」的基本走向以外,也不乏出現以「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入題,分析加上評論,今年是恢復「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選修課的第一年,會不會改成以它為命題的考量值得關注。

第二題的「文章分析」,有可能將「30篇核文課文」和「文教」進行比較,也有可能和近代白話文進行分析比較,考生最好有這樣的心理準備,萬一這樣出題,才不會驚慌失措。過去也出現過應用寫作、文章改寫、文章擴寫等等,這些不同題型統統都放在考查「段落的組織與表達能力」。

三、引導寫作

第三大題屬於「長文寫作」,和傳統作文相類。這種以傳統寫作出發,經過改良,衍生出的「引導式作文」的寫作,是屬於考查「完整篇章的組織與表達能力」,考生要注意題目中引導文字的要求,究竟是「限制型的寫作」或者「拓展型的寫作」,考生必須在第一時間判斷清楚。就細節而言,引導文字中所要求的情境營造、主題要求、人稱觀點……等等,考生要看明白。

(一)如果決定以論說文進行寫作:建議打破三段四段的呆板觀念,以五段到七段作為謀篇設計;不要再落入全台統一的四段文。下筆之前先做簡單的段落大綱,採行論說文,那麼「鳳首」、「豬肚」、「豹尾」的寫作觀念,還是有它的價值,也就是每一個環節都要好。

「開頭」是平審對你文章的第一眼,貴在能創新,一鳴驚人,若乏新意,以「開門見山」直接揭櫫主題,也能達到一針見血的效應。

「結尾」也要努力經營,不使文氣轉弱為原則,因為這是評審最後的驚鴻一瞥,善於美麗結束,扣緊題旨,以達到首尾呼應的效果最理想。

「豬肚」說得是文章的「中幅」部分,要像豬肚一樣裝得多,言之有物,結結實實贏得評審的青睞。

論說文以「說理」為主,例證為輔。闡述道理要「精闢」「精準」「精當」「精要」「精潔」。例證可以多舉,但要簡明扼要,文章可以加入自己的主張,但是個人意見要結實有用,忌避標新立異、立論失當。更不要人云亦云,滿篇陳腔濫調,行文求流利順暢,過於浮俗淺白的文字也要避免,虛字或語助詞業不要濫用,例如喜歡以「而」作為開頭第一字的都是大忌。滿篇例子故事,不闡述道理,是在堆垃圾;滿篇名言佳句,割裂夾雜,不懂得消化,是自暴其短。把自己用心思考過的意涵表出,把最會寫的寫出來,把最想寫的寫出來,就會跟別人不一樣,成功機會自然就高。

(二)如果決定以記敘抒情為主進行寫作:從五段、八段到十段均無不可,不要有框架的包袱,從人事時地物等故事情節的敘寫刻畫,到由景入情、由物入情、由事入情,記敘抒情加適切的描寫文,是正常美好的搭配,力求自然而人性的真情流露,完成真善美的寫作。

記敘文開頭從「人事時地物」選擇搭配自然進入,或者以情感入手,結尾也是一樣,由「人事時地物」自然結束,向看電影一樣。千萬不要開頭就推出洋洋灑灑的論說文字,結尾又來個總而言之,文章千篇一律,倒盡胃口。

故事型或抒情型的寫作,要注意人物與事件的處理,整體從「大小、輕重、主從」的布局進行精心設計,考生個人經驗的記敘與發抒,往往也是真實動人的好材料,建議考生考前能整理自己成長經驗中的感人材料,師生朋友同學間的事蹟與親人生活互動,也有可取之處,準備好再從容應考,不要以為短短的應試作文你突然會出現神來之筆。最重要的要創造文章的「精采點」,也就是塑造文章的高潮,以引人入勝,引起共鳴。

【文章出處】
《商周.COM(商業周刊)》
〈建中老師的應考叮嚀:學測命題「考綱不考本」, 不必期待題目是你見過的〉
2016-01-20
網址: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15365&type=Blog
文/林明進
【作者簡介】
林明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北市建國中學國文教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