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寫練習: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雙城記》開場白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以法國大革命為時代背景寫的世界名著小說《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開場,有這麼一段非常著名的話: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
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充滿絕望的冬天!
我們的未來擁有一切,我們的未來也一無所有!
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正走向地獄!
問題(一):請客觀分析(不帶個人主觀說明)這段話的內容講些什麼?
問題(二):請詮釋說明(可以有個人主觀評論)你對這段話的想法?
問題(一)學生參考答案節錄:
慈靜:(主動補寫)
時代以及季節襯托出了時間,時間流動的範疇是非常廣泛的,決定好與壞、光明及黑暗的並不是時間,正是人們自己,一件事的最高點與最低點,中間的波動性可大可小,頂點可高可低,這全是看當事者的造化,不管是季節、時代,抑或是時間,這是無法改變的橫軸,希望和絕望,擁有與一無所有,卻是人類可以改變的縱軸。(師評:這段接近於主觀的詮釋,而非題意上的客觀分析。不過,此處「可改變的縱軸」呼應前文說的「頂點可高可低」,比喻很有創意。)
方欣:
這個時代是最好的、智慧的、信仰的、光明的、充滿希望的春天,未來也擁有一切,我們也正走向天堂,但在這看似美好的表面(師評:這句「看似美好的表面」是引人深思之處),也同時是最壞的、愚蠢的、懷疑的、黑暗的、充滿絕望的冬天,未來一無所有,也正走向地獄,後面和前面所講的剛好相反,如同陽與陰的關係,這是怎樣的時代,也是怎樣的時代,對偶和排比前後句互相對比。
維哲、憶瑄:
這篇文章寫的是,在同一個時間裡,一件事有好就會有壞。(師評:凡事都有「一體兩面」,二位寫的話,最接近這句話的原意)
凱甄:
這段話的內容在講時代,時代正在轉變(師評:沒錯,同學們可以發現,幾乎每一句的句尾都和時間有關,時代、季節、春天、冬天、未來......),時代有好的......相反的,也有走向壞的可能,......好的壞的有映襯的修辭,前後對比。
芹瑄:
我們的未來擁有一切,我們的未來也一無所有,這表現了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感。(師評:「不確定的未來」是通常使用這段文字的核心概念)
瑋芩:
這段話表示要有雙向的正反思考,也是兩字代表同一件事物都有好有壞兩種對比,使用了映襯及類疊手法,前句結構都屬於較正面的,後句則是引出隱藏在美好下的危機(師評:「危機」這兩字讓老師想到俗話說的「危機就是轉機」),告誡人們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時不忘替未來著想、鋪路,都能為好為壞預先做好打算。
芳靜:
「這是最好......,也是最壞......」都以相反的詞去寫(師評:老師看到「相反」二字想到古人說的「禍福相倚」或「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好與壞、智慧與愚蠢、信仰與懷疑、光明與黑暗、春天與冬天、擁有一切與一無所有、天堂與地獄......全都是相反的意思,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共同存在的(師評:這句話是亮點,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因為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才有法國大革命這件事發生,作者利用的排比表達了這些事物是共存的。
鈺婷:
從這幾句來看,奇數句是好的,偶數句看起來是比較負面一點的(師評:同學注意喔,以上的這二句,就叫做不摻雜主觀情感的「客觀分析」!)例如奇數句的一些詞智慧、信仰、光明、希望;偶數句的一些詞愚蠢、黑暗、絕望、地獄,就像是在對比,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轉變的時代。
宛蓁:
作者寫的這段話,文字以對比方式呈現,整齊的句子排列,在這個時代,作者用一體兩面,沒有偏頗去描述寫作,在當時走向光明或黑暗、智慧或愚蠢的時代關卡上,作者眼中所看到的,沒有偏向哪個方向。(師評:和洛夫「愛的辯證一題二式」一樣,的確狄更斯也明顯指出未來沒有偏向哪個方向)
問題(二)學生參考答案節錄:
慈靜:(主動補寫)
有智慧的也好,愚蠢的也罷,決定這個標準的是誰呢?我認為不是上帝,也不是統治者,而是自己的內心,但每個人的標準是不可能相同的,既然沒有所謂的標準,我們就無法斷言正負,所以正負是自己決定的,我想好與壞就是依照人們所認為的落差而衍伸出來的數據。一個分支點朝向兩個端點走,端點的創造者是自己,若集節眾人的數據,產生的大數據不能代表這時間點的一切,只能當作參考,我認為決定正負的不是大數據,有也不是某個人的標準,決定時間點的正負,是自己。(師評:自然組的同學願意主動練習,而且寫得頗有見地,老師很感欣慰!)
方欣:
我對這段話的想法是:在這令人徬徨的時代中,我們該怎麼做?該何去何從?我們擁有著一切,但同時也一無所有,這句話讓我有所感觸,在這樣的時代中,我們真的擁有著未來嗎?是名義上的擁有,還是實質的擁有?我們並不知道,擁有未來要如何去做?(師評:原文的最後二句「正走向」「也走向」暗示了我們每個人都在岔路口做出選擇)
俐迎:
「我們的未來擁有一切,我們的未來也一無所有」是說未來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身上,沒有努力,就沒有未來。
凱甄:
未來走向天堂,還是走向地獄,需要靠自己努力去探索,稍微走錯一步,可能就從天堂掉到地獄。(師評: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瑋芩:
我認為前面是象徵人對事物的憧憬,許多人總是喜歡把事情想得很美好,只往好的方面看或思考,雖然這是正向的態度,但很多人卻沒發現背後存在不可避免的危機,封閉了雙眼,事實上一件事情都會有許多可能,需要靠我們的努力去創造、維持好的一面,同時也要具備面對困難的能力。
芳靜:
這段話我覺得作者想表達,也許很多人只注意一件事的一面,卻遺忘它的另一面,它一直存在,只是你沒發現而已(師評:這句話也是亮點,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當你陷入絕望的時候,我們的想法大多很悲觀,甚至覺得沒救了,當你這樣想,或許你才真的沒救!也許很多事情有一絲絲轉機,能讓你從深淵裡拉出來,但這轉機你不要,不是很可惜嗎?(師評:所以,命運的在十字路口、時代的岔路口,人們如何面對選擇)
上圖:英國大文豪狄更斯
原文附錄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簡言之,那段時期與現在的時期是那麼相似)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那些最吵雜的權威人士都堅持)
for good or for evil,(不論是善良或邪惡)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只用最高級形容詞來評論)
這是狄更斯1859年出版的小說《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第一章第一段的起頭,但是大部分的人可能只記得前面兩句,因為它實在很有名,現代人常單獨拿這二句來形容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但也是充滿無窮希望的時代,未來是走向光明或黑暗,決定在岔路口當下這一念的抉擇。
1859年的法國是一個新舊對立、貧富階級對立、各種社會思想對立......的混亂時代,《雙城記》的開場白或許是當時時代背景的折射。
但是許多人忽略了第一段的最後幾句話(上文的「簡言之......」)。
狄更斯的本意應該是說,自古至今,不論哪個時代,人類的基本思維並沒有改變,儘管有不同的工具,行為模式也沒有改變,一些媒體、名嘴、政客和公眾人物意欲喧譁取寵,而用最極端的形容詞,形容他們認為好或不好的人、事、物。幸好,這個社會仍有善良的一面,也是沉默的大多數,並不受這些人的影響,使社會不論經歷多少荒誕怪異,仍能延續下去。很多人都喜歡喧譁取寵,我們自己也常喜歡,但是身為公眾人物,總應該考量到社會責任。
【文章出處】
〈國寫練習: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雙城記》開場白〉
作者:綜二3學生
【文章整理】
本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