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作文觀察──「作文」就是名人樣板排排坐?
脫離作文與中學考試多年,沒想到又出現「親歷其境」的機會---去年擔任指考作文閱卷工作,3天內改了770份。作文題目是「遠方」,題目看似寬廣,容易發揮,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卻也意味著容易說空話;因此,我讀到的並不是770種令人雀躍的少年人對「遠方」的眺望,而是讀到了好幾種模式,全是固定的想像路徑。想像路徑大同小異,也許和年齡、生活經驗的侷限有關,但是這些模式中顯現出來的,卻不是這種自然的侷限,而是一種「被教導」出來的侷限。
「遠方」,最常看到的是作「我的志願」解,志願表示未來想達到、願意不斷奮鬥的目標,當然是在遠方;另一種是作地理上的遠方解,想旅行到遠方,或者到異國定居等等。後者沒什麼太大問題,想環遊世界的學生不少,固定想去某個洲或者國家的也有,還有兩篇把「中國」當作「遠方」。倒是前者---彷彿讀的是成人參加的文學獎,好多關於死亡,好多孩子都是在親人去世前徬徨無知、親人去世後深深懊悔,結論就是「遠方」即「我要好好孝順父母」,如果死亡的是祖父母,則「遠方」即「我要當社工照顧老人」。
不約而同的生命體驗?
一開始讀到一兩篇,頗為感動,想著以臺灣目前社工人力的緊縮和辛苦,真的需要年輕人多多投入,可是,讀到10篇以上(事實上是更多),就啟人疑竇了。這些文章的結構多半是花費四分之三描述去阿公家有多好玩,然後阿公死了,後四分之一就說要當社工照顧老人,至於社工究竟是幹嘛的,和阿公之間有何情感細節,文中幾乎沒有提及。
社工系列還包含數篇要去非洲當社工的,內容多半是非洲人好可憐,都是饑民,要去幫助他們之類的,對非洲沒什麼瞭解,幾乎是刻板印象,陳腔濫調,同樣啟人疑竇。要「繼承父志」的文章也不少,父親全是律師、醫師和設計師,沒讀到想「繼承母志」的,也沒讀到「三師」之外的。
中學時代,我時常代表學校四處征戰作文比賽,老師耳提面命:「舉例呢,以外國人最好,再來是中國古人,再來是當代本地名人,真的都沒得舉了,才用自己的例子。這樣,才有說服力。」我恪守此訣竅,果然征戰順利。但是,現在學生接收到的訓練顯然改變了,我手上這批作文,舉例以吳寶春、李安和曾雅妮最多,少數提及王建民和林義傑。
關注當代人,不貴古賤今,也不過度崇洋,當然是可喜的轉變。但是,敘述這些當代英雄的「點」,幾乎看不到自身對於這些「偶像」的看法,大抵是重複媒體意見而已。比如提到吳寶春,一定會提到他讀書時因為便當內白飯很少、不想被同學看見而躲起來吃的困窘家境,提到李安,就會提到他的「蹲低」哲學。
長期訓練的勵志樣板!
這些人活生生的故事,經過規範、書寫與操演,真正變成了勵志樣板。更嚴重的是,學生也許是補習班或者老師要他們多背勵志案例,待上場寫作拉到籃裡都是菜,前一段寫蘇東坡被貶仍然豁達,下一段寫李安「蹲低」哲學,再一段寫比爾.蓋茲大學都沒念完仍然事業成功,三個案例之間,並無文字將其有機連結,就是名人樣板排排坐。
由於文章結構與元素過度雷同,我想這是被教導出來的模式化寫作。這樣的寫作,目標是高分;怎樣可以得到高分呢?打造悲情身世,樹立公益、奉獻的志願,堆疊名人標本。這並非學生的錯,而是大人們究竟以何種方式去教導。
當奮鬥的真實故事與誠懇奉獻的心意,同樣被製造、包裝成為得分的素材,一是毫無思考的拼用,一是博取同情並符合主流價值的編造,又怎能期待學生未來會對真正犧牲奉獻的人懷著敬仰追隨之心?又怎能期待學生能瞭解多元與少數的價值?典範與志向,不可以被消費,也不能被濫用。它們不是那麼永恆,它們會在功利目的的複寫中被消耗。
這不是學生的問題,而恐怕是老師的問題,甚至恐怕是多年以來究竟什麼樣的文章能在大考拿到高分而立下的「模範」,層層相因。中學國文課本經過幾次改變,已經較過去活潑了些,可是怎麼教作文?怎樣才是好的文章?大人們希望孩子通過文字表達什麼?是表達活潑的、叛逆的、困惑的真實之心,還是讓大人覺得「對呀就是這樣,好乖」的主流價值呢?
至於我給了怎樣的文章最高分呢?有一篇敘述者化身為黑面琵鷺,敘述艱苦的飛翔旅程,文字簡潔卻有效,沒有舉例,沒有濫情,設想富有創意。
滿分27,我給了26。謝謝這位同學,讓我在疲憊而重複的閱卷工程裡,忽然看見一棵沒被粉塵窒息的小樹,提供給我短暫但是難忘的清涼。
【文章出處】
《商周.COM(商業周刊)》
〈指考作文觀察》「作文」就是名人樣板排排坐? 〉
2015-04-02
網址: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11657&type=Blog&p=1
文/楊佳嫻
【作者簡介】
楊佳嫻(1978年6月15日-),台灣高雄人,台灣作家、詩人,散文家,青年評論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學士,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自承受魯迅、張愛玲、楊牧等前輩作家影響。其詩作被評論家唐捐認為是古典與尖新的結合。為《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詩卷》(九歌)選入的最年輕詩人,《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新詩三十家》(九歌)中最年輕的入選者,與鯨向海同為網路世代的指標性詩人。
- Oct 26 Fri 2018 10:02
◎楊佳嫻:指考作文觀察----「作文」就是名人樣板排排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