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振誠.jpg
上圖:台灣米其林名廚江振誠


庖丁解牛的技術層次和藝術層次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養生主〉第二段

莊子通過〈養生主〉第一段點出生命修養的總原則:「順生命感應的中道而行」之後,緊跟著第二段,便設計了一則最膾炙人口的庖丁解牛寓言,來解說何謂「順生命感應的中道而行?」

這一次著名的解說,是從一次華麗的解牛表演開始的:

有一次,庖丁(庖是職業類別,就是廚師,丁是名字,上古人常以職業別為姓,以天干的甲乙丙丁為名)應邀為魏國的梁惠王(因魏國建都於大梁,所以魏惠王也稱梁惠王)表演牛隻的分解。只見他不管是手的碰觸牛,肩膀的靠著牛,腳的踩著牛,膝頭的頂著牛,乃至動刀解牛,發出霍霍的聲音(音砉、音騞,都是刀割物的聲音,〈木蘭辭〉說「磨刀霍霍」,聲音也相近),無不暗合音樂的節奏,動作也富有舞蹈般的美感。簡直就像是在表演知名的樂舞,如商湯時代的〈桑林〉、帝堯時代的〈咸池〉一樣。

梁惠王看得目眩神馳,忍不住稱讚道:「哇!真是太了不起啦!怎麼有人的解牛技術會精采到這個地步呀!」庖丁聽梁惠王這麼說,就放下刀回話說:「我剛才表演的已經不止是技術,而是更進一步到了藝術的層次了。」

每次我讀到這一段,腦海裏總不免浮起李小龍的影子。李小龍對功夫類型影片的偉大貢獻,就正在於他把功夫動作舞蹈化,而且非常有表演的自覺。也可以說他把功夫影片由技術層次提升到藝術層次了!

不過,莊子通過庖丁解牛所表達的「技進於道」(由技術層次提升到藝術層次)的「道」或「藝術」,和一般所謂的藝術如音樂舞蹈等又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在庖丁解牛的這則寓言中,雖也提到了音樂舞蹈(桑林之舞、經首之會),卻只是用來象徵道,而並不就等於道。或者說:所謂音樂、舞蹈等等藝術,其實也有兩層,就是表相、知識、技術一層和內涵、美感、境界一層。在此提到的桑林之舞、經首之會,顯然是指由如此聲音動作所透顯出來的美感境界,而非指聲音動作本身。那麼同樣的,庖丁解牛也可以有這兩層,關於那解牛動作的內涵美感境界,梁惠王事實上是感受到的,但在他的意識層面卻沒有技術與美感(道)這兩重區分,所以在詮釋上發生錯置,誤將他的美感解釋為技術的精良,而引來庖丁的糾正。

其次,所謂道、美感又是指什麼呢?其實就是一種因泯除物我間的距離、隔閡、對立、矛盾、緊張、防衛而呈現的一體和諧之感或物我兩忘的境界。這才是藝術活動應帶給人的感動,也得能引動人的這種和諧美感才配稱為藝術。我們說庖丁解牛是由技術提升到藝術層次,所指的也正在於此。

放下習心,重證真心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養生主〉第二段


庖丁解牛,為什麼能技進於道,竟呈現出藝術性的美感境界呢?或者說:人之養生,如何才能超越保養形軀,延長壽命的層次,提升到精神悅樂、生命自由的層次呢?這就需要有一工夫論的解答了!

這工夫論的解答可以分兩層面來說。其一是時空層面的漸進量變,其二是境界層面的躍升質變。當然兩者是相關的,合言之就是量變導致質變。

對於這由量變進到質變的經驗,庖丁說:「我剛開始入行解牛的時候,面對那要解的牛,簡直就是龐然大物堵在眼前。這樣過了三年,跟牛的距離慢慢拉近了!所見到的不是龐然的整隻牛,而是能觀察到牛的局部肌理。到現在,我已經完全看不見牛了!我只是感受到牠與我同在。所以,我可以閉上眼睛,停止一切感官的運作,而純靠著精神的感應,完全進入牛生命的內部,和牠融為一體,打成一片......」

首先討論時空層次的量變。庖丁為什麼開始所見的牛是龐然大物,三年後卻只見牛的局部肌理呢?在這一層,要義在於「專心」。雖同樣是使用肉眼,卻可因心志是否專一,注意力是否集中而所見便有精粗的不同。這一階段的工夫,可以名為訓練,而所改善的也僅在感官、技術的層面,即使提到專心,所謂心也實指大腦、情緒,而非心靈。

據說古代神箭手不但要練臂力,更要練眼力。在若干距離外懸一蒼蠅,初看只一小黑點,一段時日後主觀感覺卻似車輪般大,當然一射就中。他所練的眼力其實就是專注力,所謂氣定神閒,不慌忙不緊張,感官的效能自然能發揮到極致。現代的運動選手,因此也要練氣功,隨隊還有心理師適時作心理的安撫開導,其意也是在此。

不過,有限的感官,再練依然有限。莊子工夫論的要義,實在於完全放下感官層面的物我對立關係與外求心態,讓物我自然相融為一體。他只是用距離無限拉近來逼顯出一種無距離、無分別的混然一體境界。而這最後一步從無限小的距離到無距離,其實是一種跳躍;此即由「專心」而「無心」,由無掉(取消掉)感官之心(大腦)而呈現出真心。這就是所謂「不以目視而以神遇」、「官知止而神欲行」。

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其實就是生命存在的本來狀態,一切嬰兒初臨人間原都是如此人我不分。是人在成長中學會種種分析性的概念,才平空增添了人我的隔閡與鬥爭。莊子的實義,無非是要我們放下這人為造作卻早已習焉不察的概念習氣,去重新體會生命自然實存的原始情境罷了!

心無掛礙,才能自由自在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枝經肯綮之未嘗,而况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養生主〉第二段


當庖丁說明他解牛是技進於道,也就是由感官的專注提升為心靈、生命當下與所遇的外物(例如牛)相融為一體之後,遂繼續說明他這時的解牛動作,乃是「完全順著自然的感應,讓刀遊走在牛體的空隙之中,就把牛體本來可分解的部分一一分解了!刀甚至連筋肉相連的部分都根本沒碰,就更不用說盤根錯節的部分了!通常一個優秀的廚師都不免每年要換一把廚刀,因為他解牛基本是用切割的刀法。至於一般廚師呢?是每個月都要換一把廚刀,則是因為他們解牛大多是用砍的、斬的,刀刃哪能不快速折損呢?而我的這把刀已經使用十九年了,解過的牛也有好幾千頭了,但刀刃卻鋒利得像是剛出廠剛保養過一樣。為什麼呢?就因牛體的關節本來就有空隙,而我這把刀卻是薄得幾乎沒有厚度。用一把沒有厚度的薄刀去遊走在本來就有空隙的牛體中,當然是非常從容無礙的啦!這就是我的刀為什麼用了十九年還鋒利如新的原因所在。」

說到這裏,一個疑點也是要點出現了:世上怎麼會有一把薄到沒有厚度的刀呢?原來這正是庖丁解牛這個寓言最重要的喻意所在。原來牛體是比喻我們所處的這個人間世,牛體有間是說我們生活在人間本來到處可通,沒有障礙。但關鍵在刀刃須是無厚,原來刀刃是比喻人心,無厚是說人心中不存任何成見原來到處有餘地可供我們自由通行的世間,所以會變得障礙處處,荊棘滿途,根本就是由於我們心中有種種習慣、成見、意識型態的堵塞、遮蔽所致

所謂「只看到別人眼中有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有梁木。」人間的紛爭,小至於夫妻反目、朋友結怨,大至於國家、民族、宗教間的戰爭,乃至冷戰時代以美蘇為首的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兩大集團的長期對立,本質都一樣無別。所以,要消弭鬥爭、疏通隔閡、導向和平,也該從每一個人自己做起,乃因本質一樣嘛!怎麼做呢?就是嘗試放下一切仇怨,療癒一切內心的創傷。當生命健康了,心靈就自由了,同情悲憫心就起來了,原來看不順眼的事也就奇妙地變得順眼了,而人際關係也就自然好轉了!

當然,這放下的工夫不是一蹴可成的,即使一度達到自由無累的境界,未來的考驗依然隨時會出現。所以長保警惕是必要的,不妨仍用解牛為喻,庖丁說:「雖然我解牛的工夫已經達到行雲流水的地步,但每遇到筋骨糾結的地方,我仍會意識到它的難處,而心存警惕,再一次放下對感官形體的習慣性依賴,而訴諸心靈的敏銳感應。讓刀找到該落刀的關鍵點,輕輕一挑,牛體就整個解開,像一堆土一樣垮在地上。當我再一度成功解牛,會提刀站起,游目四顧,快然自足,最後才將刀擦乾淨,收回刀鞘之中。」惠文王聽了這一席話,忍不住讚嘆說:「今天真是一次難得的饗宴呀!我聽庖丁談論解牛,卻意外領悟了生命修養的道理!」

江振誠.jpg
上圖:台灣米其林名廚江振誠


【文章出處】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在無何有之鄉遇見莊子》:從技術到藝術,庖丁解牛的「工夫論」與生命修養
(節錄自《在無何有之鄉遇見莊子》(九歌出版)

2019-08-30
網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3784/fullpage
作者:曾昭旭
【作者簡介】
曾昭旭(1943年2月2日-),別號繼光,筆名明曦,台灣哲學學者,原籍廣東省大埔縣,三歲時跟著母親四處逃難,七、八歲時從大陸逃到香港,十二歲到台灣。《鵝湖月刊》創辦人之一。畢業於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最初考上臺灣師大數學系,但考慮到當時臺灣省內沒有數學研究所,若想深造必須出國留學,家中經濟條件不夠,因此轉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博士。曾任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教師,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系講師、副教授兼所長,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教與學》雜誌編輯,《鵝湖月刊》主編,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曾昭旭先是經由唐君毅認識宋明理學,再從王船山處接上新儒家。曾昭旭關心生活哲學,同樣熱心於民間講學,為一街頭哲學家。特別是儒家從前不大談論的兩性關係愛情,處理現代社會中青年男女及中年夫婦的感情問題,是傳統心性論的再開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