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示意圖
題解
母難日就是生日。
世俗的習慣,人逢自己的生日,便大大地歡樂吃喝一番,稱為慶生,或稱為祝壽。其實,以佛教的觀念來說,自己的生日,正是母親的受難日,應該把懷念母難的情緒提高,應該於母難的日子,特別懷念父母的生育教養之恩,應該加倍恩孝父母,而不是盡情歡樂為自己慶生。
本詩寫於作者母親辭世之後,對母親的恩德充滿不捨與自責。作者特別選用「母難日」這個辭彙,是為了將母親的位置放在主角上,而將自己放在次等的地位,從而凸顯了母親的偉大。
母難日三題
之一: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說也沒用
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盪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之二:矛盾世界
快樂的世界啊
當初我們見面
妳迎我以微笑
而我答妳以大哭
驚天,動地
悲哀的世界啊
最後我們分手
我送妳以大哭
而妳答我以無言
關天,閉地
矛盾的世界啊
不論初見或永別
我總是對妳以大哭
哭世界始於妳一笑
而幸福終於妳閉目
之三:天國地府
每年到母難日
總握著電話筒
很想撥一個電話
給久別的母親
只為了再聽一次
一次也好
催眠的磁性母音
但是她住的地方
不知是什麼號碼
何況她已經睡了
不能接我的電話
「這裡是長途臺
究竟你要
接哪一個國家?」
我該怎麼回答呢
天國,是什麼字頭
地府,有多少區號
那不耐的接線生
卡撻把線路切斷
留給我手裡一截
算是電線呢還是
若斷若連的臍帶
就算真的接通了
又能夠說些什麼
「這世界從妳走後
變得已不能指認
唯一不變的只有
對妳永久的感恩」
【作品出處】
〈母難日三題〉
作者:余光中
【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福建泉州永春人,生於中國江蘇南京,時為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自稱「茱萸的孩子」。來台後,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與覃子豪等人共同創立臺灣藍星詩社,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其次為詩,並有評論、翻譯,著作等身,暮年仍創作不輟,有多首膾炙人口的現代詩傳世,知名度與影響力甚大,梁實秋稱其「右手寫詩,左手寫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為兩岸三地文學界巨擘。曾於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淡江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後接任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政治立場傾向藍營,在現代詩論戰與鄉土文學論戰中引起若干爭議。
章句解析
之一:今生今世
◎余光中的詩歌語言向來平易直白,但觀其一路寫來的創作傾向,仍有著不少變化和新實驗的企圖。一般對余光中的詩作討論常著眼於時不時流露出的政治傾向,但這套組詩在其常經受的政治眼光掩蓋下並沒有獲得更多的認真對待,是頗為可惜的事情。
◎一個作家的獨特之處往往就在於能夠說出平凡人所思所感,而又能說得比一般人內心所想得更為深刻。一個時代的共同價值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有些部分卻還是長久不移的。比起現今已更難貼近時人的大中國情懷、意象,〈母難日三題〉這首詩的母親書寫無疑更貼近讀者一些。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
◎點出題目「母難日」。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這一首詩的主要意象構成其實相當簡單,以兩段哭聲為起始與終結,並透過細節的描繪而達到深刻化的效果,從而成就了孩子對母親溢於言表的孺慕之情。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說也沒用
◎第一次的哭聲是兒子對母親哭,自己是毫無印象的;第二次的哭聲亦然,但母親是毫無知覺的。前者的哭聲可以獲得母親的關愛,後者卻僅能投到虛無飄渺處,這樣的兩相對比:「你不會曉得,我說也沒用」,讀來頗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情懷。
◎若全詩僅僅憑藉兩段哭聲來對比來建構,張力固然有餘,卻未免顯得過於濫情而單向。
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
◎作者以「但」字岔開哭聲不談,轉寫這份今生今世的歡欣甜美。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余光中在接下來的段落增添了母親的笑聲,這樣單薄卻明確的形象透過第三段二到四句:「有無窮無盡的笑聲/一遍一遍又一遍/回盪了整整三十年」逐字逐句迴遞的加深。
◎全詩只用了兩個形容詞來形容哭聲與笑聲:以「忘情」形容哭聲有凝結、停格情境的效果,以「無窮無盡」形容笑聲則具連綿接續的意象。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盪了整整三十年
◎兩次哭聲的中間,是作者和母親相處的三十多個年頭,以「無窮無盡的笑聲」來追述,回盪在其中的,是母子共有的那些美好回憶。
◎都說是逝者已矣,但當摯親摯愛者過世了,所記得的形象又到底真能多麼豐富?余光中只記得那最好的部分,此處母親的單一化形象,讀來卻顯得真摯無比。
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也由於有此處對母親特質的描寫,最後輕輕放下,又回歸懷思的情緒才不流於濫情的哭喊。這是一首情感真摯卻具備節制力的小品,讀來頗有感染力。
◎末句將生死兩茫茫的母子綰結一體,讓整首詩的氛圍起了轉變,使詩人失落的情感得著了安慰與歸宿。
【解析出處】
1.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母難日三題──今生今世〉
2015-02-20
網址: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5/02/blog-post_20.html
作者:林宇軒
2.
〈余光中國文報告──母難日三題賞析〉
(編按:段落重新調整,文字略作修改)
https://judygraceff.pixnet.net/blog/post/15876543
作者:不詳
【作者簡介】
林宇軒(1999年-),臺灣新北市人,臺灣新生代詩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作品以現代詩為主,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香港青年文學獎、金車現代詩獎等,2021年度臺灣文學基地駐村作家,任臺師大噴泉現代詩社顧問,個人網站「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編輯,喜菡文學網新詩版副召集人,國語日報文藝版個人專欄「詩的童話樂園」,文學創作散見報刊雜誌與年度詩選,著有詩集《泥盆紀》,主持Podcast節目《房藝厝詩》。
之二:矛盾世界
◎本整首詩共分三節,並且有相當整齊的結構。
快樂的世界啊
當初我們見面
◎點出題目「母難日」。
妳迎我以微笑
◎母親對孩子的出世感到喜悅。
而我答妳以大哭
◎哭聲代表人情感最真誠的奔放。
驚天,動地
◎第一段敘述了新生兒出生的喜悅,母親的微笑,像包容了孩子任性的哭。
悲哀的世界啊
最後我們分手
我送妳以大哭
◎第一次哭是出生,新生兒那驚動地的一啼,第二次是母喪難過的痛哭,充滿兒女對生命所來源的母親離世的不捨。
而妳答我以無言
關天,閉地
◎第二段描寫與母生死訣別的悲痛,「關天閉地」形容母親的不在,彷彿世界的窗口向對他整個關閉了。
矛盾的世界啊
不論初見或永別
我總是對妳以大哭
哭世界始於妳一笑
◎我的世界始於我的一哭,始於你的一笑。
而幸福終於妳閉目
◎而妳終於幸福閉目,即母親對於兒女長大成人,感到幸福,放心棄世。
◎第三段作者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與母親的初見和永別,均是以大哭而開始,也以大哭而截終。大哭成為貫穿整詩的骨架。而哭和笑的矛盾,則是作者對這世界最大的體悟,這矛盾充斥其詩,與題目吻合。
【解析出處】
〈余光中國文報告──母難日三題賞析〉
(編按:段落重新調整,文字略作修改)
https://judygraceff.pixnet.net/blog/post/15876543
作者:不詳
之三:天國地府
◎三首詩中,本首特別能看到了作者的癡情,以及他思念母親的深切。
每年到母難日
總握著電話筒
◎話筒,是人們與人聯繫的憑藉,作者想藉著話筒與母親通話,來一償對母親的思念。
很想撥一個電話
給久別的母親
只為了再聽一次
一次也好
催眠的磁性母音
但是她住的地方
不知是什麼號碼
◎作者說明了他拿著話筒卻遲遲不撥號的原因。
何況她已經睡了
不能接我的電話
◎作者在這拋給了讀者一個疑問,母親住處的電話,通常兒子會知道,況且他沒打過去,怎知道母親睡了?
「這裡是長途臺
究竟你要
接哪一個國家?」
我該怎麼回答呢
◎睡了的母親,到底住在哪裡呢?這是作者內心的疑問,也是明知再也見不到母親的惆悵。
天國,是什麼字頭
地府,有多少區號
◎疑問到這裡真相大白,原來作者的母親不是睡著了,而是已經不再這世間了。作者以天國地府,婉轉地交代了母親的去向。
那不耐的接線生
卡撻把線路切斷
留給我手裡一截
算是電線呢還是
若斷若連的臍帶
◎手裡的電話線,讓作者聯想到生命初生時與母親相聯繫的臍帶。
就算真的接通了
又能夠說些什麼
「這世界從妳走後
變得已不能指認
唯一不變的只有
對妳永久的感恩」
◎最後以一段對母親的話來結尾,不僅說出了對母親的感念,也讓讀者心中留下迴響。
【解析出處】
〈余光中國文報告──母難日三題賞析〉
(編按:段落重新調整,文字略作修改)
https://judygraceff.pixnet.net/blog/post/15876543
作者:不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