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桃花源詩〉是陶淵明創作的一首詩。陶淵明寫桃花源,用了散文與詩兩種文體。〈桃花源記〉描寫漁人出入桃花源的經過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桃花源詩〉則以詩人第一人稱口吻,講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詩人從現實社會的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苦難出發,結合傳説描繪了一個與現實相對立的理想社會。全詩內容豐富,語言質樸,描寫具體。〈桃花源詩〉附於〈桃花源記〉之後,兩者合稱〈桃花源詩并序〉,此詩內容豐富,對於瞭解作者描寫桃花源的意圖和生活理想很有幫助。
桃花源詩序(桃花源記)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詩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曆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作品出處】
〈桃花源詩并序〉
原作者:陶淵明
註釋翻譯
嬴氏(秦為瀛氏,又稱嬴秦)亂天紀(秩序),賢者避其世。
譯文:
秦朝暴虐,擾亂天下的秩序,賢人於是避開禍亂之世。
黃(夏黃公)綺(綺里季)之(到)商山,伊人(彼人,指秦時逃往桃花源避難的人)亦云逝。
譯文:
在黃、綺等四位賢士到商山避秦的時候,桃花源先人也離開秦朝統治的社會而消逝人間。
◎秦末隱士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四人,因避秦亂世而隱居商山,採芝充飢,四人年皆八十多歲,鬚眉皓白,世稱為商山四皓、南山四皓。
往跡浸(逐漸)復(覆)湮(音ㄧㄣ),來徑遂蕪廢。
譯文:
當這些人蹤跡逐漸覆滅湮沒,前來桃花源的路徑也荒廢了。
相(互相)命(勉勵)肆(努力)農耕,日入從所憩。
譯文:
桃花源裡的人們相互勉勵努力於耕種,太陽下山便回家休息。
桑竹垂餘蔭,菽(音ㄕㄨˊ,豆子)稷(音ㄐㄧˋ,高粱)隨時(時令)藝(種植)。
譯文:
桑樹竹子茂盛成蔭,五穀隨著時令種植。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無)王稅。
譯文:
春天養蠶收成蠶絲,秋天莊稼成熟收穫時不用繳交王稅。
荒路曖(音ㄞˋ,昏暗不明,指路為野草遮蔽,若有若無)交通,雞犬互鳴吠。
譯文:
荒路被草木掩蔽,阻礙與外界的交往(另譯:田野小路若有若無,彼此相通),只有村裡的雞狗互相鳴吠。
俎豆(俎、豆本為古代祭祀禮器,此借代祭祀儀式。俎,音ㄗㄨˇ)猶古法,衣裳無新製。
譯文:
祭祀還用古代的儀式,衣裳沒有新製樣式仍和過去百年前相同。
童孺縱(縱情,無拘無束)行歌,斑白(老人)歡游(遊)詣(往)。
譯文:
兒童縱情邊走邊唱,老人高興四處遊玩。
草榮(茂盛)識節和(節氣暖和),木衰知風厲(寒風淒厲)。
譯文:
從草木茂盛知道是和暖的春天,而草木的凋謝知道已是風急的冬天。
雖無紀曆(曆書)志,四時自成歲。
譯文:
雖然沒有歲時的記載,但春夏秋冬四季自成一年。
怡然有餘樂(享受不盡的快樂),於何勞(費,用)智慧(心機,算計之心)!
譯文:
生活過得欣喜快樂,哪裡用得著人為的心機!
奇蹤隱五百,一朝(有一天)敞(敞開)神界。
譯文:
桃花源中人的奇異蹤跡隱蔽了五百年,突然有一天再度顯露出這個仙界。
淳(淳厚)薄(涼薄)既異源,旋(立即)復還(音ㄏㄨㄢˊ,回到)幽蔽(幽深隱蔽)。
譯文:
桃花源中的淳樸風氣,外面世界的涼薄既然不同,所以仙界出現後立即重新隱蔽。
借問游方士(遊於方內(塵俗)之士),焉(怎)測(知)塵囂外?
譯文:
請問世俗的人,你們哪裡能了解塵世之外桃花源的事呢?
◎意指世俗中人只知追逐名利,不能體會那單純美好的理想社會。
願言(言,助詞,無義)躡(踏著)輕風,高舉(高飛)尋吾契(契合、投合,指志同道合的人)。
譯文:
我要乘著清風,高飛去找尋那與我志意相合的人。
桃花源記、桃花源詩的比較:
(一)相同處: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桃花源詩)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桃花源詩)
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記)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桃花源詩)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王維桃源行:居人未改秦衣服。)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桃花源詩)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桃花源詩)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曆志,四時自成歲。(桃花源詩)
1.有故事情節,交代漁人進去前、中、後的動態過程。
2.第三人稱觀點旁觀描述。
3.先寫桃源景象,後寫避世之因。
4.間接象徵之處甚多,充滿暗示聯想。
桃花源詩:
1.未明寫漁人,對桃花源世界僅有靜態的社會描述。
【資料整理】
本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