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自網路)
以民為本的真諦──〈種樹郭橐駝傳〉的詮釋關鍵
自從現代學術範疇中的管理學興起,傳統文化裡的管理觀念就不斷被提出來批評,最終褒貶不一。其實,古代管理觀念雖然未必出現科學性的量化數據、成本控管、組織協調等方法與策略,但是卻更強調「管理」的核心本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團體?為什麼需要領導與統御?
管理學跨越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19世紀以後在西方學界尤其發達。由於〈種樹郭橐駝傳〉的政治意涵濃厚,自然也涉及到傳統政治思想的問題。傳統中國以民本思想為基礎的管理觀念,不同於西方所追求的民主,中國強調沒有人民就沒有政權存在的可能,因此重視人民的福祉才是鞏固或取得政權的動力本源。
《史記.魯世家》記載了一段被後世不斷引用的故事: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周公和姜太公分別受封於魯國和齊國。周公因在朝輔政之故,所以由他的兒子伯禽前往封地管理。伯禽為了實踐父親的理想,致力於改革魯國的禮俗,以致上任三年才返朝回報政績;姜太公則簡化君臣之禮,並且能夠從俗制宜,僅上任五個月就完成回報程序。周公於是感嘆:魯國將來只怕要臣服於齊國了。
當時周公預告自己封地魯國日後將成為齊國附庸的原因,即在於兒子伯禽過度拘泥於禮法,不知變通;姜太公卻懂得從俗,能藉以因勢利導。柳宗元熟悉古史,與韓愈都特別肯定《史記》的文史價值,可以推估:除中唐時期政局刺激外,周公「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的主張,應該影響了〈種樹郭橐駝傳〉的撰作。只是柳宗元深具巧思的設計出「郭橐駝」這個人物,並靈動地運用了種樹的道理,通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來闡述統治者必須適性引導的管理策略。
在本文之中,植木與養民之間形成緊密的互涉,而「橐駝」的形象也讓人浮現出垂拱而治的想像。固然《孟子.盡心下》提到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一句,也屬於民本思想的一種觀點,但是〈種樹郭橐駝傳〉在儒家精神之中,融入道家治術之道,深化了統治者「矯俗」與「亂時」的通病。倘若上位者忽略了理解和傾聽,一味強行干預,甚至出現「好繁其令」的情況,既有害於民生、民情,恐怕也只會適得其反,更遑論各式各樣的壓榨和剝削。
閱讀、教學本文時若能掌握上述關鍵,即使文章中的部分字句較為艱深,其實本文並不會難以理解。從學習管理的方法與態度,或者從認識傳統的政治理想來看,還可以將本文視之為一種先備材料,成為閱讀〈賈探春敏慧興利〉、〈大同與小康〉等篇課文的基礎。雖說「人性化管理」是現代管理學的重要課題,然而唐代的柳宗元卻已經作出最佳的詮釋。
(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龍騰版技高國文第二冊教師用書》
〈種樹郭橐駝傳.古文今讀〉
作者:鍾宗憲
【作者簡介】
鍾宗憲(1966-),臺灣台中市人,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石頭出版社編輯,漢揚出版集團主編,世界宗教博物館籌備處顧問,民間文化青年論壇召集人, (台灣)中國民俗學會理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先秦兩漢學術研究室執行長,輔仁大學進修部全人教育中心國文科召集人,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所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暑期碩士班兼任副教授、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教授,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研究專長為先秦兩漢學術、歷代文選、中國神話、中國民間文學、中國文學史、中國傳統小說、現代文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