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自網路)
明月.清風──憶林文月老師
林文月老師以高齡九十在美國家中辭世。
說起林文月老師,我記得一點很小、很美的事。
民國81年秋,老師在台大的最後一學年,我選修了她的「魏晉南北朝文學專題」。課程分兩學期,第一學期讀丁福保編《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簡稱全漢詩。木鐸出版社的本子,精裝燙金,洋洋三大冊。我不曾短期間大量地讀詩,為追上每週進度,日日圈讀;於是六朝風華,隨魏晉詩人一家一家收入眼底。「高台多悲風,朝日照北林」(編者註:曹植.雜詩)、「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編者註:左思.詠史詩)之類氣象萬千的句子,至今烙印心中。後來,「振衣」成為我第一個孩子的名字。
傍晚散課,老師興起時會邀我們晚餐。師生一行朝學校附近的餐館閒閒散步過去。太陽只剩下一點點餘溫,遊蕩校園裡的清風,軟軟地穿拂我們的身體,穿越青春無邪的心境。老師言語溫煦,步履優美,一切那麼和諧。
有一次用過晚飯,老師邀我們上她家裡。沿辛亥高架橋走一段路,就是阿波羅大廈。進門,客廳一如想像中的雅潔大方,淺色沙發為寧靜的空間定調。入口左側牆壁掛一幅畫,畫裡的老師素顏便服,頭挽布巾,執帚,做家務。模樣樸實而風度嫻雅。是師丈(編者註:郭豫綸,畫家,林文月夫婿,台灣早期現代藝術團體五月畫會創辦人,2001年過世)的手筆。換過家居服出來的老師,一手扶著桌沿,一手端玻璃杯慢慢地飲水,右足輕輕點在左腳板上,一派瀟灑。
我們沒有一個人坐下,不多久便辭去。歸途中我心裡有些困惑:這一趟來為的是什麼?當時師丈和一雙兒女長期旅居美國,老師在台灣一個人生活,在那一座明亮而安穩的房子裡,或許她偶爾也感到寂寞的吧!她的寂寞,和她本人一樣含蓄,而流露的美感,彷彿歸途中輕輕籠上我們肩頭的月光。然而我們一路絮絮笑談,哪裡想到這些!
多年以後,「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發表。在《讀中文系的人》片中,年屆八旬的林文月老師曬書、搖蘿蔔糕,舉措雍容文雅,一如往昔。老師展示了一張她保存多年的紙片,是從前的學生親自簽名的座位表。我在左上角認出了自己年輕的字跡。
這是一件很美、很小的事,教我連帶回憶起那一晚掠身而逝的清風,還有月光般透明的寂寞。
【林文月簡介】
林文月(1933年9月5日-2023年5月26日),生於上海日本租界,林文月之父林伯奏為台灣彰化縣北斗鎮人,母連夏甸為連橫長女,幼年受日本語文教育啟蒙,小學六年級時返臺就學,通曉中、日文。後畢業於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民國五十八年曾赴日本京都大學研讀比較文學,精通日文和中文。林文月身兼學者、翻譯家、散文作家於一身,學術研究集中在六朝文學及中日比較文學,翻譯以日本古典名著為主。散文風格細膩溫婉,善於鋪陳細節,筆觸樸實卻能凝聚豐厚情感,娓娓道出對人事的情思感悟。曾獲時報文學獎散文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及翻譯成就獎、行政院文化獎等。著有散文集《遙遠》、《飲膳札記》,學術論著《山水與古典》等,譯有《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源氏物語》等日本古典文學名著。白先勇稱其「筆意清暢,風格醇厚,寓人世的悲憫欣喜於平淡之中,字裡行間輻射溫暖與智慧的光芒。」
(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自由副刊》
〈明月.清風──憶林文月老師〉
2023-06-07
網址:
https://art.ltn.com.tw/article/paper/1587190
作者:黃慧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