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有光.png
上圖:歸有光(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本文選自《明史》第一百七十五卷.文苑.〈歸有光傳〉,是正史上明代古文家歸有光的傳記。

明代中期,王世貞繼李攀龍之後主宰文壇,兩人同為「後七子」領袖,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大曆以後書勿讀」,崇尚模擬仿古,是為「秦漢派」,前後七子雖然擺脫明代早期的台閣體,但又陷入盲目復古的潮流。歸有光反對「秦漢派」主張,文壇風氣為之一振,與王慎中、唐順之詩文唱和,合稱嘉靖三大家。嘉靖三家與茅坤(編者註:《唐宋八大家文鈔》編者)等人同尊唐宋古文,是為「唐宋派」。他的文章從風格上看繼承了司馬遷和唐宋八大家的傳統,並且影響了桐城派諸家。

歸有光的文章很多描繪日常生活,篇幅短小而刻畫細膩生動,情真意切,「無意中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語之外」,名篇如〈項脊軒志〉〈先妣事略〉〈女如蘭壙志〉〈寒花葬志〉〈李南樓行狀〉等「信筆縱橫,而世多以為奇」,「他人莫能企而及也」,對後世頗有影響。林紓認為〈項脊軒記〉「瑣瑣屑屑,均家常之語,乃至百讀不厭」。

文末另附歸有光簡易年譜。

配合課程:項脊軒志


歸有光.png
上圖:歸有光(圖片引自網路)


明史.歸有光傳

歸有光,字熙甫,崑山人。九歲能屬文,弱冠盡通《五經》、《三史》諸書,師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舉鄉試,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常數百人,稱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進士,授長興知縣,用古教化為治。每聽訟,引婦女兒童案前,刺刺作吳語,斷訖遣去,不具獄。大吏令不便,輒寢閣不行。有所擊斷,直行己意。大吏多惡之,調順德通判,專轄馬政。明世,進士為令無遷倅者,名為遷,實重抑之也。

隆慶四年,大學士高拱、趙貞吉雅知有光,引為南京太僕丞,留掌內閣制敕房,修《世宗實錄》,卒官。


有光為古文,原本經術,好太史公書,得其神理。時王世貞主盟文壇,有光力相抵排,目為妄庸巨子。世貞大憾,其後亦心折有光,為之贊曰:「千載有公,繼韓、歐陽。余豈異趨,久而自傷。」其推重如此。


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舉萬曆十九年鄉試,再被放,即屏居江村,與無錫高攀龍最善。其歿也,巡按御史祁彪佳請於朝,贈翰林待詔。

有光制舉義,湛深經術,卓然成大家。後德清胡友信與齊名,世並稱歸、胡。


【文章出處】
《明史》第一百七十五
文苑.歸有光傳
原作者:張廷玉


歸有光.png
上圖:歸太僕(歸有光)(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歸有光,字熙甫,崑山人。九歲能屬文,弱冠盡通《五經》、《三史》諸書,師事同邑魏校。
譯文:
歸有光(編者註:歸有光生於正德元年臘月二十四日(1507年1月6日)),字熙甫,江蘇崑山人。九歲就能寫文章,在二十歲《五經》、《三史》等書全已通曉,拜本地魏校作老師。


嘉靖十九年舉鄉試,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常數百人,稱為震川先生。
譯文:
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編者註:歸有光時年34歲)考取舉人,以後連考了八次進士都沒有考中。後來遷居到嘉定安亭江邊,讀書講學。學生常達幾百人,都稱他震川先生(編者註:歸有光晚年居於震澤(太湖)附近,人稱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進士,授長興知縣,用古教化為治。
譯文:
嘉靖四十四年(1565)(編者註:歸有光時年59歲),歸有光才考取進士,授官長興知縣。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論和做法來進行治理。


每聽訟,引婦女兒童案前,刺刺作吳語,斷訖遣去,不具獄。
譯文:
每次審理案件,把婦女兒童領到案前,說著尖細的吳語,斷完案就把人打發走,不寫判決書。

大吏令不便,輒寢閣不行。有所擊斷,直行己意。
譯文:
上級的命令不切實際,歸有光就束之高閣,不去執行。與上司有所爭執,就逕自照自己的意思去辦理。

大吏多惡之,調順德通判,專轄馬政。明世,進士為令無遷倅者,名為遷,實重抑之也。
譯文:
大官們大多不喜歡他,就調他去作順德縣通判,專管馬政。明代,進士作縣令沒有晉升副職的。因此,調任通判名為提升,實際上是很重的貶謫。


隆慶四年,大學士高拱、趙貞吉雅知有光,引為南京太僕丞,留掌內閣制敕房,修《世宗實錄》,卒官。
譯文:
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編者註:歸有光時年64歲),大學士高拱、趙貞吉平素與歸有光交好,引薦他作南京太僕丞,掌管內閣制敕房,編撰《世宗實錄》,後來死在任上(編者註: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歸有光年卒,時年65歲)


有光為古文,原本經術,好太史公書,得其神理。時王世貞主盟文壇,有光力相抵排,目為妄庸巨子。
譯文:
歸有光寫作古文,以經術為本,喜歡太史公的《史記》,參透其中的神理(編者註:歸有光與王慎中、唐順之詩文唱和,合稱嘉靖三大家。嘉靖三家與茅坤等人同尊唐宋古文,是為「唐宋派」。其文章風格繼承司馬遷和唐宋八大家的傳統,並且影響桐城派諸家)。當時王世貞為文壇盟主(編者註:王世貞繼李攀龍之後主宰文壇,兩人同為「後七子」領袖),歸有光力抗王世貞和他分庭抗禮,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

世貞大憾,其後亦心折有光,為之贊曰:「千載有公,繼韓、歐陽。余豈異趨,久而自傷。」其推重如此。
譯文:
王世貞心裡很不痛快,但以後也對歸有光佩服得五體投地,給他寫贊語說:「千年才出了你這樣的人才,來繼承韓愈、歐陽脩的古文傳統,我哪裡是走另外一條路,只是自傷長久以來沒有什麼成就啊!」他就是這樣推崇歸有光(編者註:王世貞最初因為文學觀點與歸有光相左而討厭他,後來作了〈歸太僕贊〉,認為歸有光可與韓愈、歐陽脩相提並論。王世貞晚年時文風亦有轉變,主張「文必秦漢」的他甚至沉迷閱讀蘇軾的文章)


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舉萬曆十九年鄉試,再被放,即屏居江村,與無錫高攀龍最善。
譯文:
歸有光最小的兒子歸子慕(編者註:歸子慕為歸有光第五子,另有子歸子祜、歸子寧),字季思,萬曆十九年(1591)考取舉人,後來兩次被逐,隱居於江村,與無錫高攀龍最友好。

其歿也,巡按御史祁彪佳請於朝,贈翰林待詔。
譯文:
他死了以後,巡按御史祁彪佳請求朝廷,追贈他為翰林待詔(編者註:
孫歸昌世,歸莊之父,為崑山三才子之一。曾孫歸莊,為明末書畫名家,個性特立耿介,與同鄉顧炎武並稱「歸奇顧怪」,明亡後曾於崑山起兵抗清,事敗隱居,拒不仕清,晚年致力整理歸有光全集

有光制舉義,湛深經術,卓然成大家。後德清胡友信與齊名,世並稱歸、胡。
譯文:
歸有光在經學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詣,卓然成為經學大師,後來的德清縣胡友信和他齊名,世人並稱他們為「歸、胡」。

 

項脊軒志.png
(圖片引自網路)



歸有光簡易年譜

.生於正德元年(1507)。歸有光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姐姐歸淑靜(嫁王三接),下有弟弟歸有尚、歸有功,妹妹歸淑順。
.歸有光母親
周桂,16歲嫁至歸家,育有四子三女,其中一子一女夭折。
.正德九年(1514),歸有光母親周桂辭世,時年8歲。歸有光後來作文〈
先妣事略〉緬懷母親。
.自幼聰穎,9歲能屬文,師事同縣名儒魏校。
.早年因老家在崑山項脊涇,自號
項脊生
.歸家為崑山世族,先世多以文學著稱,
祖母夏氏是太常寺少卿夏昶的孫女。
.歸有光這一支家族並不顯赫,祖父歸紳、父親歸正均未入仕,
歸有光父叔輩感情不睦,互搶祖輩家產鬧翻互不往來,故歸有光討厭父方歸姓親屬,與祖母與母親等女性親屬感情密切
.嘉靖三年(1524),歸有光作文〈
項脊軒志〉前半段,時年18歲。
.嘉靖四年(1525),歸有光以童子試第一名補為蘇州府學生員,時年19歲,後以貢生選入南京太學。
.歸有光初娶魏氏,嘉靖十二年(1533)魏氏去世,歸有光時年27歲,後續娶安亭望族之女王氏。
.嘉靖十九年(1540),歸有光受到主考官張治的賞識,舉應天鄉試第二名,時年34歲。
.以後的二十年參加進士考試,
八次禮部會試均落第,對科舉考試失望。
.歸有光完成〈
項脊軒志〉後半段。
.嘉靖二十一年(1542)遷居嘉定之安亭江邊,時年36歲,講學授徒二十年之久,從者數百人。居於震澤(太湖的雅稱)附近,
因太湖古稱「震澤」,人稱震川先生
.嘉靖二十七年(1548)歸有光
長子歸子孝染病而亡,年僅16歲,歸有光為他作了〈思子亭記〉以表哀思,時年42歲。
.嘉靖四十四年(1565),因為主考官特別留意,仔細端詳試卷的筆法,歸有光
終於得中三甲進士,時年59歲,授浙江長興縣令。
.隆慶元年(1567)撰寫〈聖井銘並敘碑〉,由縣丞吳承恩親筆書寫,刻石立碑。當時長興長期沒有縣令,政務由胥吏把持,貧苦百姓生活艱苦。歸有光注重教化,不尚刑法,關注民生,損害到豪強的利益。
.隆慶三年(1569),歸有光受人排擠,明升暗貶,調升順德府(今河北邢臺)通判,但卻專管馬政,時年63歲。歸有光心氣不平,認為自己的處境就像屈原被放逐,但仍然沒有放棄政事,在任期間採訪典籍,修《馬政志》。
.隆慶四年(1570),由大學士高拱、趙貞吉薦引,任南京太僕寺丞,掌內閣制敕房,參修《世宗實錄》,時年64歲。因曾任南京太僕寺丞,人稱歸太僕。
.隆慶五年正月十三日(1571),歸有光去世,年65歲。
.萬曆三年(1575)歸葬崑山城東南門內金潼里。

歸有光墓.png
上圖:歸有光墓(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