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png
(圖片引自網路)


劉勰與他的《文心雕龍》

概說

《文心雕龍》,又稱作《文心》,是中國第一部系統文藝理論巨著,為中國有史以來較為精密的批評著作之一,作者劉勰,成書於中國南北朝南齊時期。

《文心雕龍》是劉勰在定林寺後期所寫,是「齒在踰立」之年的作品,全書重點兩個:一個是反對不切實用的浮靡文風;一個是主張實用的「攡文必在緯軍國」之落實文風。劉勰把全部書都當成文學書來看,因此本書立論極為廣泛。

劉勰曾幫助僧祐整理佛經,有學者認為《文心雕龍》多少有受佛教思想影響。饒宗頤《〈文心雕龍〉與佛教》說:「他的文學理論之安排,卻建築於佛學根基之上。」僧祐所使用的「原始要終」一詞,在《文心雕龍》之中合計使用四次。日本學者興膳宏例舉《文心雕龍》與《出三藏記集》的相似處。事實上,《文心雕龍》全書受《周易》二元哲學的影響頗大。


劉勰生平

劉勰(約460年至480年—約522年至538年),字彥和,法名慧地,祖籍山東東莞郡莒縣,居京口(今江蘇鎮江),是南朝時期的文學理論批評家。

劉勰袓父劉靈真,可能因為沒有出仕,因此史書沒有立傳,而只有《梁書.劉勰傳》有提到。劉勰父親劉尚,任越騎校尉,實際事跡不明。


劉勰的生平史料沒有明確記載,劉勰很早就失去了父親,劉勰家庭失去重要的經濟來源。《梁書.劉勰傳》說他「篤志好學」,好於學習,家境貧困。在居喪之後,劉勰依然沒有人舉薦。他離開京口,前往建康上定林寺,依靠名僧僧祐。他前往上定林寺的目的主要有三個,第一是為了逃避徭役,當時齊武帝削除沒落弟子的免役權,劉勰作為其中之一。第二是為了安心讀書。第三是為了結識上流人物,利用僧祐的地位,結交上層權貴,以求出身。

劉勰在定林寺時主要做了三件事,包括幫助僧祐校經,為名僧寺塔撰寫碑銘,以及撰寫《文心雕龍》。《梁書.劉勰傳》指:「依沙門僧佑,與之居處,積十餘年,遂博通經論,因區別部類,錄而序之。今定林寺經藏,勰所定也。」校經方面,學者依據史料對於定林寺的藏經進行了推算,指入寺前大約有八千卷經左右。而當中,因為譯者水平之限,又或者原文意義理解有異,又或者根本是假經,而需要校定。而這些經典中有約四百六十部是各寺院中只聞其名,未見其書的失譯之書,是僧祐辛苦尋求所得。因此「今定林寺經藏,勰所定也。」可見僧祐對於對於劉勰的信任。

劉勰在完成創作《文心雕龍》之後,未被當時的人所接受。他重視自己的文章,於是希望得到沈約的認同,並希望得他的引薦。但當是沈約的名氣相當高,沒有方法可以接觸到他,於是便帶著《文心》,裝作商人等候沈約離開家中,當沈約離開的時候,便擋在沈約的車前。沈約取來他的書來看,認為他的書「深得文理」,大為重視他,經常將《文心》放在案頭觀看。

據《梁書.劉勰傳》所記,「天監初年,起家奉朝請,中軍臨川王宏引兼記室,遷車騎倉曹參軍」。劉勰之所以任「奉朝請」一職,是可能因為得到沈約舉薦。奉朝請實際上只是一榮譽官銜,沒有自己的屬員,只是為了安置閑散官員所設。當時,劉勰依然在定林寺居住。接著,他出任蕭宏的記室。後來他奉梁武帝蕭衍之詔和僧智、僧旻等三十人到定林寺整理佛經,編寫《眾經要抄》。完成之後,劉勰由記室升任為倉曹參軍,派入車騎將軍府。

據《梁書》記載,之後他「出為太末令(太末即今浙江衢縣),政有清職。」在出任縣令之後,升任「仁威南康王記室,兼東宮通事舍人」,即擔任蕭統的記室,掌管文書。蕭統當時只有七歲,因此工作基本上都要依靠屬官自行決定,職務相對上一次任記室為多。通事舍人一職,用於傳達皇帝旨意,當時官職大多以其他官員兼職。

天監十七年(518年),僧祐在建初寺圓寂,終年74歲,劉勰為他撰寫碑文。自天監十七年八月開始,蕭衍改變殺牲祭袓的舊規,改為要求改用蔬果祭祀袓廟。於是劉勰見此情況,上表建議二郊祭祀都應該同樣改用蔬果,得到了接納。依據《梁書》來說,有詔令令他和慧震一起到定林寺抄經,完成後請求出家。當時的皇帝不准,於是他燒自己的頭髮並立下誓言,才得到准許,並改名作慧地,次年過世。


文心雕龍.png
(圖片引自網路)


《文心雕龍》的寫作動機

劉勰不滿意當時形式主義的創作,也不滿前人細碎片面的文學批評。他有感於當時選文漫無準的,有志立言,建立文學理論體系,因此撰寫《文心雕龍》一書。

《文心雕龍》的篇名

一:原道、徵聖、宗經、正緯、辯騷(辨騷)
二:明詩、樂府、詮賦、頌讚、祝盟
三:銘箴、誄碑、哀弔、雜文、諧讔
四:史傳、諸子、論説、詔策、檄移
五:封禪、章表、奏啟、議對、書記
六:神思、體性、風骨、通變、定勢
七:情采、鎔裁、聲律、章句、麗辭
八:比興、夸飾、事類、練字、隱秀
九:指瑕、養氣、附會、總術、時序
十:物色、才略、知音、程器、序志


文心雕龍.png
(圖片引自網路)


《文心雕龍》的思想要旨

《文心雕龍》弘揚儒家思想,前五篇包括「原道」、「徵聖」、「宗經」、「正緯」、「辨騷」,重點在闡述儒家思想,提倡儒家的文學觀點,以矯正當時不切實用的文風。

《文心雕龍》的文學觀念

《文心雕龍》主張文質並重,要求內容形式並重兼備;優秀作家的作品,要能達到「文不滅質,博不溺心」的地步。書中提倡自然的文學,以矯正當時雕琢淫濫的文風;提倡真實的文學,以矯正當時無病呻吟的文風;並提倡文學的創造,以矯正當時剽竊因襲的文風。

《文心雕龍》論述文學與環境的關係,認為文學受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影響。劉勰以前的論文家如曹丕、陸機,都以天才為文學創作的決定因素。劉勰一方面承認才性的重要,但他也認為文學的種種變化,主要是由於外面的社會環境,即所謂「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繫乎時序」。他還注意到氣候、時令與山川風景對作家的影響。


《文心雕龍》的批評論

《文心雕龍》建立批評論。有關批評家的修養,在「知音」篇,劉勰提出批評家要博識,提高鑒別能力,「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有關批評家的態度,劉勰認為不能貴古賤今,不能崇己抑人,必須放棄主觀好惡的成見。

有關批評的標準,劉勰提出「六觀」,「將閱文情,先標六觀。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斯術既形,則優劣見矣。」


文心雕龍.png
(圖片引自網路)


《文心雕龍》的影響

《文心雕龍》是中國第一部有完整體系的文學批評專著,對後世有相當大的影響。此書最初不為時人所稱,後來作者劉勰將其獻給沈約,該書地位有所提升。隋唐時期,影響日益擴大,獲得一定程度上的肯定,並影響了《史通》和《文鏡秘府論》。在宋元時期,《文心雕龍》的傳播更廣,但評價較低。到明清時期,地位回升,在《四庫全書》中被列為詩文評類著作之首。至當代,學者更為看重此書,魯迅視之為可以和《詩學》相比的作品。

學者將《文心雕龍》的接受形式大致分為直接接受和間接接受。直接接受包括接受主體著作、文論等作品中直接的引用、品評《文心雕龍》的原文、或者明確評論《文心雕龍》或劉勰。而間接接受則是指,接受者雖然沒有明確說明自己受劉勰或《文心雕龍》影響,但其文學批評方式和《文心雕龍》有相似之處。


《文心雕龍》的流傳

《文心雕龍》的傳播相當之廣泛,並翻譯成不同的語言。已知《文心雕龍》譯本有:英語、法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捷克語等。


文心雕龍.jpg
(圖片引自網路)


【資料出處】
《維基百科》
文心雕龍
劉勰
(編者註:文字略作修改刪減)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BF%83%E9%9B%95%E9%BE%99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8%98%E5%8B%B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