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是「贈序」嗎?
〈師說〉是不是「贈序體」的文章,舊版國編本並無明確標示,成為經常引起廣泛爭議的問題。
認為本文為贈序類者,主要是根據〈師說〉末段一段文字,韓愈說:「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請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贈)之。」而且民國八十年夜間部大學聯招,出了兩道與「序」有關聯的題目,一題說「贈序」,稱「引」或「說」,始於蘇洵。一題是蘇軾〈稼說送張琥〉與〈師說〉,性質上同屬贈序。當時有老師曾經向聯招會行文,對答案表示疑義。聯招會沒有接受,答覆的理由是在性質上師說可以列為「贈序體」。
各家高中國文版本中,翰林版認為〈師說〉屬於贈序體,龍騰版、康熹版、三民版、東大版則認為〈師說〉不屬於贈序體。
一、贊成〈師說〉為贈序體
其理由如下:
1.贈序多為讚美或忠告勗勉
贈序的內容一般都會寫到作者和被贈者的友誼,和對於受者的期望、勸勉和關心等等。〈師說〉寫作的目的為以文贈人、勉勵後學,故將本文歸類為「贈序」。
2.韓愈的贈序內容廣泛、形式多樣
〈師說〉一文借題發揮,是一篇說理的雜文,屬於議論文,所謂「師說」,亦即說「師」,就「師道」發表感想,議論時弊。韓愈、柳宗元的許多贈序,除了道別、敘情以外,還常常藉以抒發理想、抱負,議論朝政、抨擊時弊,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因此,〈師說〉一文雖無「贈」、「送」、「序」等字眼,但據全文的內容與末段為文的緣由,可以列為贈序體文章。
3.部分贈序以說為題
部分的贈序以「說」為名,如宋蘇軾〈稼說送張琥〉,而〈師說〉為韓愈送李蟠之文。
4.今人分類的例證
南一書局張高評編《古文觀止》、東華書局楊金鼎編《古文觀止》、三民書局謝冰瑩等編《新譯古文觀止》,都將〈師說〉標示為贈序體。
二、反對〈師說〉為贈序體
認為〈師說〉不是贈序體文章,其所持理由有以下五點:
1.標題不符合贈序體文章的規定
「贈序」作為一種特殊文體,篇名當為「贈(送)+人名(+地點)+序」的組合,常寫作「送○○○序」或「贈○○○序」 。以此表明贈序文章的標題,為區別於「序跋」的「序」。
此類贈序,實例如韓愈〈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序〉,柳宗元〈送薛存義序〉、〈送寧國范明府詩序〉,歐陽脩〈送楊寘序〉、〈送曾鞏秀才序〉、〈送徐無黨南歸序〉,曾鞏〈送江任序〉,王安石〈送孫正之序〉,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等。
少數贈序則於「人名」下再加「動詞」再加「地名」,如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而〈師說〉一文並無「送」或「贈」之字眼,並不符贈序的命名原則。
2.贈人以言與臨行送別不同
贈序的內容一定是臨別贈言,〈師說〉雖可算贈人以言,但並非「送別」之言。
3.不宜以後世用法類推前人
後世贈序篇名用「說」,源自於宋蘇軾因家諱而避「序」字,如〈稼說送張琥〉,但仍保留有「送」字。韓愈時代早於蘇軾,故不宜類推作「師說送李蟠」。
4.古人分類的例證
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古文辭類纂》,將文章分成十三類,書中列有論辨、贈序二類,而將〈師說〉收入「論辨類」,並沒有列入「贈序類」,所以不算贈序類。分類編纂的《韓愈文集》,〈師說〉一文在「雜著」卷,也不在「贈序」卷。
「贈序」作為一種特殊文體,篇名當為「贈(送)+人名(+地點)+序」的組合,常寫作「送○○○序」或「贈○○○序」 。以此表明贈序文章的標題,為區別於「序跋」的「序」。
此類贈序,實例如韓愈〈送孟東野序〉、〈送董邵南序〉,柳宗元〈送薛存義序〉、〈送寧國范明府詩序〉,歐陽脩〈送楊寘序〉、〈送曾鞏秀才序〉、〈送徐無黨南歸序〉,曾鞏〈送江任序〉,王安石〈送孫正之序〉,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等。
少數贈序則於「人名」下再加「動詞」再加「地名」,如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
而〈師說〉一文並無「送」或「贈」之字眼,並不符贈序的命名原則。
2.贈人以言與臨行送別不同
贈序的內容一定是臨別贈言,〈師說〉雖可算贈人以言,但並非「送別」之言。
3.不宜以後世用法類推前人
後世贈序篇名用「說」,源自於宋蘇軾因家諱而避「序」字,如〈稼說送張琥〉,但仍保留有「送」字。韓愈時代早於蘇軾,故不宜類推作「師說送李蟠」。
4.古人分類的例證
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古文辭類纂》,將文章分成十三類,書中列有論辨、贈序二類,而將〈師說〉收入「論辨類」,並沒有列入「贈序類」,所以不算贈序類。分類編纂的《韓愈文集》,〈師說〉一文在「雜著」卷,也不在「贈序」卷。
由此可知,〈師說〉固然是贈李蟠之文,卻更應看作是韓愈「借題發揮」,有意發揮議論,是一篇說理的雜文,故歸為論辨類文體,當較為允當。
綜合上述二種說法,由於〈師說〉是否為「贈序」答案見仁見智,教學上易引起爭議,教師應避免出題為宜。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