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jpg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韓愈.師說

韓愈時代恥於「從師問學」的原因


中唐時期,士大夫多自恃身分地位高貴,以從師問學為恥。自幼父母雙亡,刻苦力學而開始踏入仕途的韓愈,對此現象深感憂憤,欲力矯時弊,加上為了推展古文運動,因而不畏譏評,公開招收門徒,傳授古文。

韓愈收召後學這種行為,受到了當時士大夫的譏諷,說他是好為人師的狂人。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便提到當時恥師的現象:「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然而堅定走自己路的韓愈不為所動,仍然寫下〈師說〉以正視聽。韓愈門人李漢〈昌黎先生集序〉云:「時人始而驚;中而笑且排,先生益堅;終而翕然隨以定。」由此可知,〈師說〉一文有很強的時代針對性。

韓愈所處「恥於相師」的時代背景,主要來自二個原因:


一、門閥制度的傳統

根據唐代的制度,國子監下設六個學館,所收皆為權貴子弟。其中四門學館的學生,來自七品以上的官員之子,而韓愈當時只有三十五歲,官階(國子監四門博士)只有正七品上,也就是說,韓愈的學生家長官位,都比他這個當老師的人還更高。韓愈〈師說〉所謂「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乎!師道之不復可知矣!」相信就是他個人因為官職受壓抑的真實寫照。


由於魏晉六朝以來推行「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只問出身高低,不問才德優劣;一直到唐代,世家子弟仍可憑著門第高貴而能蔭封官職,不須經過科舉考試就可入仕為官,因此,權貴子弟的學習意願也就不高了。

二、文才天成的觀念

此外,六朝以來,認為文學的才能與生俱來,無法透過後天學習而得,如曹丕〈典論論文〉所論:「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正是主張先天基因決定一切、後天學習無用論的代表觀點。

再加上唐代科舉中地位較尊貴的「進士科」,考的是詩賦和策,須仰賴天生才華與個人灼見,和著重闡釋經典的「明經科」相比,難以靠師承獲得長足進步

因此,想考進士科的士子認為與其拜師求教,不如自學成材,以學習時賢詩文為精進之道。在此種觀念的推波助瀾下,士人恥學於師的觀念更加根深柢固。


師說.png
上圖:師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