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jpg
上圖:唐太宗


一、前言

自古以來,「諫言術」就是人臣必修的功課。封建時代對帝王沒有監督機制,從奏議類文章(例如:出師表)中可看到忠臣進諫的勇智。如何把話說得讓人主聽得進去,把上呈的奏章寫得字字動心,可說是從政人物的獨門本領。

然而向帝王納諫失敗的史例,如商紂王時的比干;楚懷王、頃襄王時的屈原;隋煬帝殺直言相諫者,這正可凸顯唐太宗與魏徵之間的君臣相得。

翻開歷史,貞觀一朝人才輩出,尤其是宰相團陣容堅強,幾乎個個都是歷史上的名相(房玄齡、杜如晦……)。上天的安排,風雲際會,好像把人才名臣都集中到這二、三十年間,而魏徵無疑是歷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他勇於「批龍鱗」(批逆鱗)、逆聖聽、捋虎鬚,寫下一代賢臣與一代明君的佳話。

這一對明主賢臣,堪稱是中國歷史上令人稱羨的遇合,這有賴於臣子的正直勇氣,也要靠國君的虛心雅量,充分信任,與太宗建立了一個雙贏的君臣關係,其言論多見於吳兢《貞觀政要》一書內。


貞觀政要.png
上圖:貞觀政要


二、魏徵生平

(一)少年修道

魏徵,字玄成,鉅鹿曲城人少孤貧,落拓有大志,不事生業,出家為道士。好讀書,多所通涉,見天下漸亂,尤屬意縱橫之說。

(二)敵對陣營


魏徵一生仕途曲折,曾投入不同陣營門下,初為李密(並非陳情表的李密)、竇建德、太子李建成。魏徵原事奉太子。玄武門之變後,太宗以其耿直,不殺,且升諫議大夫。

Q1:你能想出一個歷史上和魏徵和李世民倆人相似關係的例子嗎?

Q2:如果是你是李世民,你會重用魏徵嗎?為什麼?

Q3:你會如何評判他在官場上的進退取捨? 


(三)犯顏直諫

魏徵犯顏直諫太宗二百餘次。有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備停當,但卻遲遲未能出行。後來魏徵問及此事,太宗笑著答道:當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

(四)鷂鷹悶死

有一次,太宗得到一隻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他看見魏徵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鷹藏在懷中。魏徵發現了太宗不對勁,似乎藏了什麼在衣服裡,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鷹悶死在懷中,太宗傷心之餘,也敢怒不敢言。

(五)皇后道賀

某次太宗在退朝後回到內宮,怒不可遏:「會須殺此田舍翁(鄉巴佬)。」長孫皇后問他在生誰的氣,太宗氣憤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天天在朝廷上當面指責我的不是,還當面頂撞我,真是氣死我了。長孫皇后聽完後,馬上換上正式的皇后朝服,走到太宗面前說:恭喜皇上,賀喜皇上,一定有明主出現,臣子才敢直諫。太宗聽長孫皇后好言勸慰後,怒氣也就消了。皇后派人告訴魏徵:「聞公正直,今才得實。願公常守此志,勿少變更。」正是由於魏徵這樣的正直大臣和長孫皇后的賢明,才有貞觀之治。

(六)嫵媚男子

唐代名臣魏徵,以倔強不屈,敢於犯顏直諫著名,但在唐太宗眼裡,他還有另一番形象。《唐書.魏徵傳》說:「(太宗)人言魏徵倔強,朕視之更覺嫵媚耳。」這話說得很有意思,也很耐人琢磨。視魏徵為嫵媚,可見唐太宗是極喜愛魏徵的,喜愛得用別的詞彙已難以表達。太宗何以竟覺得魏徵嫵媚?蓋因太宗極有雅量,故能於犯顏直諫中看出魏徵的正直可愛。人言倔強,我謂嫵媚,太宗之外,是少有這種雅量的君主的。

(七)太宗三鏡

貞觀十七年魏徵病逝。太宗悲慟之極,親臨魏府靈前祭奠痛哭,並罷朝五日,為魏徵舉哀,命文武百官前往送葬,贈魏徵為司空,諡曰文貞,陪葬昭陵。又謂侍臣:「人以銅為鏡,可以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俎逝,遂亡一鏡矣!」

補充:

小說《西遊記》記載魏徵變成門神的故事:長安附近涇河老龍王與一個算命先生打賭,為了賭勝,胡亂施放雨水,犯下天條,玉帝要將他斬首,派魏徵在午時三刻監斬老龍。老龍於事前懇求唐太宗為他說情,唐太宗滿口答應。第二天太宗宣魏徵入朝,並把魏徵留下,同他下圍棋。不料午時三刻,魏徵打起瞌睡,夢中靈魂出竅斬了老龍。老龍陰魂不散,怨唐太宗言而無信,天天到宮裡搗亂,鬧得太宗六神不安。魏徵知道皇上受驚,就派了秦瓊、尉遲恭兩員大將,守在宮門保駕,果然老龍就不敢來在前門鬧了。沒過幾天,那老龍又從宮殿後門來找唐太宗算帳,魏徵於是抱劍為唐太宗守後門,這樣老龍才再也不敢來鬧了。太宗體念三人夜裡守門辛苦,就叫畫家畫了秦瓊、尉遲恭兩人之像貼在宮前門口,畫了魏徵畫像貼於後門。此舉也開始在民間流傳,秦瓊、尉遲恭與魏徵便成了門神,雙門左右貼秦瓊和尉遲恭,單門就貼魏徵。


潘麗水繪門神.png
上圖:門神.秦叔寶(右);尉遲恭(左)


三、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貞觀十一年(西元六三七),當時正值「貞觀之治」的巔峰時期,天下大治。作者上此奏疏,提出「居安思危」的呼籲,其識見之高明、思想之深刻、語言之精美,皆有獨到之處。該年太宗下令修築宮殿,魏徵上奏勸諫無效。之後太宗又接著下令預修自己陵墓,百姓為了服徭役而荒廢農事,無法回家,引發民怨四起,魏徵於是再度上奏,即為此文。
→【疏】(音
ㄕㄨˋ),古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上行文體,屬於奏議類。


魏徵.jpg
上圖: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

第一段:以固本思源為喻,來說明主旨。

臣聞求木之長(音ㄔㄤˊ,高大)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疏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比較:固根本(因)→木之長(果)
   浚泉源(因)→流之遠(果)
   積德義(因)→國之安(果)

Q1:本文的主旨是?【積德義】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
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

人君當神器(帝位)之重,居域中(天下)之大,將(想要)(高達)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美)
→意謂人君身處高位,應力求美善與治世。

(人君)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捨本逐末,難以有成。
結尾又再度呼應開頭「水」與「木」的比喻,結構相當完整。
比較:神器(帝位)之重----責任
   域中(天下)之大----權力
(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極天之峻----地位
   無疆之休----國祚永續

Q1:第一段魏徵認為,國家安治的根本條件是什麼?【積德義】

Q2:國君要做到哪些修養才能辦到?【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思考:第一段使用最頻繁的修辭法是哪兩種?這樣的修辭法形成什麼效果?你覺得運用在寫作上帶給你甚麼樣的啟示第一段課文有正說和反說,請問哪些地方是正說?那些地方又是反說?為什麼要並列正說和反說,這樣寫有何好處?


第二段:說明古代君王殷憂道著,功成德衰的原因,闡述居安思危之理。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首先總結歷史經驗,概括歷代君主不能守成的普遍規律,沒有任何例外,暗示太宗亦在其中有始有終者難,多半不能貫徹始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探究歷代君主不能守成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歷代君主雖能好好開始,卻不能貫徹始終,原因在殷憂(創業)與得志(守業)心態不同。並說明「殷憂」與「得志」心態下的行為表現,分別是竭誠待下、縱情傲物

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說明「竭誠」與「傲物」的態度,分別得到何種結果:「竭誠」讓相隔遠地也能成為團結為「一體」,「傲物」讓骨肉親人也能成為「行路」(陌路)。誠則遠來,傲則親離。
→cf: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悅,遠者來。」

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cf:論語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為政貴在得民心,「竭誠」為得民之道,想鞏固統治基礎,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民心向背。君民關係好比水與舟,若不能積其德義、竭誠待下,則天下陷入危難。
說明:魏徵對歷史上眾多國君之興衰成敗,作了一個深刻的觀察與反省,他認為:「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比較:在殷憂→竭誠待下→胡越為一體
   既得志→縱情傲物→骨肉為行路

Q1:這一段也是大量運用兩種修辭法,請問是哪兩種?也大量採用正說和反說,請問是哪裡?這樣寫有何好處?

第三段:提出君人者立德建業(積德義)的具體作法,即「十思」。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知足知止,不要擾民】(避免過度浪費,勞民傷財)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謙沖包容,廣納意見】(避免自我獨尊,剛愎自用)

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節遊勤政,慎始慎終】(避免放任縱欲,貪圖享受)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虛心納下,正身黜惡】(避免偏聽一端,誤信讒言)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賞罰公正,節制好惡】(避免賞罰不公)

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十思是前文【積德義】的具體內容。

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

(國君)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

(國君)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cf:老子第三十二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此段歸於勸諫,魏徵要太宗做到知足知止、謙沖包容、節遊勤政、納諫黜惡、正賞明罰。強調人君僅需簡能擇善,自然就可「垂拱而治」了。

→魏徵少年曾修道,本文觀點兼有儒道二家影響,尤其末段受道家影響最為明顯。

Q1:本文末段哪幾點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
【養松喬之壽(松喬是道家仙人)】 
【鳴琴垂拱】 
【不言而化】 
【無為之道
】 

五、本文結論

Q1:學習完本文之後,請討論你較認同以下哪一種想法?
1.創業(取天下)難
2.守成(治天下)難
3.創業與守成(治天下)並無孰難孰易之別,關鍵在於領導者採用何種態度。

Q2:魏徵勸諫唐太宗的十思,其實隱含著國君成功之後容易流露出「毛病」,你覺得哪一樣最重要?哪一樣又最切中你的生命缺陷?對你而言哪一項最須警惕?


貞觀之治.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