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jpg

羅智成與陳芳明文學對談小記(節錄)

羅智成:詩是一個非常害羞的文學形式,若沒有恰當的時刻、恰當的人、恰當的心情和場合,詩就很尷尬。可是如果一切都對了,詩就會像宗教的誕生一樣,讓人毛骨悚然。

陳芳明:陳舊的感覺如何刷新,這是創作的一種方法。文學就是把陳舊的感覺重新命名。真正使台灣被看見的,其實是詩。台灣藝術的高低其實是由詩來決定的,而詩是這樣沒有國界的。
詩是不能定義的,詩是開放的,可以讓你進進出出,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可容納的東西就非常豐富。這也是讀詩的一種樂趣。

羅智成:我們的教育,會讓人逐漸麻木,忘了感動,尤其是男生。於是我們可能會被錯誤感動,或忘記應該要被感動的事物。感動是一種最嫩的神經,靈魂的年齡應該是看易感的程度來決定。最近覺得自己的青春期快過了。

陳芳明:我的青春期早就過好久了!!!(覺得刺痛)不過創作就是這樣,如果失去命名的能力,大概就真的是青春期要過了。

羅智成: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隨時都在跟世界打交道。對我來說,當腦袋裡的想法還沒被語言文字固定下來時,它就等於沒有。內容跟形式是無法分開的,沒有形式,所有內容只是呼之欲出,不能算存有。

陳芳明:黑暗讓人陌生化,黑暗使原本熟悉的事陌生了,你只能靠著摸索,慢慢摸索出自己要的形狀,摸索出可以走的路,創作也是這樣。

陳芳明與羅智成.png
【文章出處】
《聯合文學》
〈1214夜,羅智成與陳芳明對談小記

2018-12-16
網址:

https://deskgram.net/p/1935280299466649840_1611952339
與談人/陳芳明、羅智成
記錄:unitas1987

【與談人簡介】
陳芳明(1947年6月10日-),筆名施敏輝,作家,當代台灣文學的研究學者,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專任教授。陳芳明在1988年以前流亡海外多年,在美國時曾經是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推手。曾投身政治,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曾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任教。在文學上與曾經有所批判的余光中、洛夫修好,並在政大台文所所長任內舉辦余光中研討會。因不滿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執政後期的表現,表示「我不會因為我是『綠色』(泛綠)支持者,就看不到綠色的缺點!」持續以「台灣獨立」意識進行社會反省批判。

羅智成(1955年1月21日-),籍貫湖南安鄉,出生於臺北市,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東亞語文研究所碩士及博士班修業,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媒體工作者。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編輯和撰述委員、《中時晚報》副刊主任及副總編輯、臺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中央通訊社社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