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png
上圖:孫武(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孫子吳起列傳〉出自《史記》,是《史記》的名篇,篇中為孫武(孫子)、孫臏、吳起三人的合傳,作者司馬遷。

《史記》有附傳的體例,凡是身世相似、人事相通者,一般都合在一傳中記錄,如管仲與晏子、屈原與賈誼、老莊與申韓。而《史記》將孫武、孫臏、吳起合為一傳,這三人都屬於軍事兵法家。

三人之中,作者著重寫了孫武「吳宮教戰」,孫臏龐涓鬥智則寫「圍魏救趙」、馬陵道「減灶誘敵」,吳起在魯國失意,在魏、楚兩國一展才能,使之富國強兵的事蹟。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結,最後則指出兵家在戰場上雖能縱橫捭闔,出奇制勝,但在現實人生戰場上卻很難全身而退,有人雙腳被砍,有人甚至身首異處,徒留下無限感慨。


孫子.jpg
(圖片引自網路)


孫子吳起列傳

(一)孫子

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

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闔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於是許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即視背。」婦人曰:「諾。」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

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斬左右隊長。吳王從臺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願勿斬也。」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以徇。

用其次為隊長,於是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於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吳王曰:「將軍罷休就舍,寡人不願下觀。」孫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

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孫臏.png
上圖:孫臏(圖片引自網路)


(二)孫臏

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閒,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

 
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數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孫子見其馬足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卒得王千金。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棬,救鬬者不搏撠,批亢擣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衝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
 
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吳起.png
上圖:吳起(圖片引自網路)


(三)吳起
 
吳起者,衛人也,好用兵。嘗學於曾子,事魯君。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人也。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魯君疑之,謝吳起。
 
吳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於是魏文候以為將,擊秦,拔五城。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武侯曰:「善。」
 
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韓、趙賓從,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於子乎?屬之於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公叔之僕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僕曰:「吳起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與武侯言曰:『夫吳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彊秦壤界,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謂武侯曰:『試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吳起而與歸,即令公主怒而輕君。吳起見公主之賤君也,則必辭。」於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鬬之士。要在彊兵,破馳說之言從橫者。於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彊,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餘家。
 
太史公曰: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施設者。語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孫子籌策龐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

【文章出處】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原作者:司馬遷


孫子.jpg
上圖:孫武(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孫武.png
上圖:孫武(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孫子


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
譯文:
孫子,名武,是齊國人。因為他精通兵法,受到吳王闔廬(編按:又稱闔閭,即位前為公子光,用專諸刺殺吳王僚而即位,子吳王夫差)的接見。


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統領)兵乎?」對曰:「可。」
譯文:
闔廬說:「您的十三篇兵書我都看過了,可用來小規模地試著指揮軍隊嗎?」孫子回答說:「可以。」

闔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於是許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譯文:
闔廬說:「可以用婦女試驗嗎?」孫子回答說:「可以。」闔廬答應讓他試驗,於是叫出宮中美女,共一百八十人。


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
譯文:
孫子把她們分為兩隊,讓吳王闔廬最寵愛的兩位侍妾,分別擔任各隊隊長,讓所有的美女都拿一支戟。然後孫子命令她們說:「妳們知道自己的心、左手、右手、背嗎?」婦人們回答說:「知道。」

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即視背。」婦人曰:「諾。」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
譯文:
孫子說:「我說向前,你們就看心口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左,你們就看左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右,你們就看右手所對的方向;我說向後,你們就看背所對的方向。」婦人們答道:「是。」等號令宣布完畢,於是擺好斧鋮等刑具,孫子旋即又把已經宣布的號令,多次重複地交待清楚。

於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
譯文:
就擊鼓發令,要她們向右,婦人們都哈哈大笑。孫子說:「紀律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錯。」

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斬左右隊長。
譯文:
孫子又多次重複地交待清楚,然後擊鼓發令讓她們向左,婦人們又都哈哈大笑。孫子說:「紀律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錯;現在既然已把號令講得清清楚楚,卻不遵照號令行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於是就要殺左、右兩隊的隊長。


吳王從臺上觀,見且(將)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願勿斬也。」
譯文:
吳王闔廬正在台上觀看,見孫子將要殺自己的愛妾,大吃一驚。急忙派使臣傳達命令說:「我已經知道將軍善用兵了,我要是沒了這兩個侍妾,吃起東西來也不香甜,希望您不要殺她們。」

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以徇。
譯文:
孫子回答說:「我已經接受命令為將領,將領在軍隊裡,國君的命令有些可以不接受。」於是殺了兩個隊長示眾。

用其次為隊長,於是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
譯文:
然後按照順序,任用兩隊的第二人為隊長,於是再擊鼓發令,婦人們不論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後、跪倒站起,都符合號令紀律的要求,再也沒有人敢出聲。

於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
譯文:
於是孫子派使者向吳王闔廬報告說:「隊伍已經操練整齊,大王可以下台來驗察她們的演習,任憑大王怎樣使用她們,即使叫她們赴湯蹈火,也可以辦得到了。」

吳王曰:「將軍罷休就舍,寡人不願下觀。」
譯文:
吳王闔廬回答說:「請將軍停止演練,回賓館休息吧。我不願意下來察看了。」

孫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
譯文:
孫子感嘆地說:「大王只是欣賞我的軍事理論,卻不能讓我付諸實踐啊!」從此,吳王闔廬知道孫子果真善於用兵,終於任命他做了將軍。

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譯文:
之後,吳國向西打敗了強大的楚國,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齊國和晉國,在諸侯各國中名聲赫赫,這其間孫子不僅參與,而且出了很大的心力。

 

孫臏與龐涓.png
上圖:孫臏與龐涓(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孫臏與龐涓.png
上圖:孫臏與龐涓(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二)孫臏

 
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孫臏,本名不傳,因受過臏刑,所以用「臏」字稱呼。臏,音ㄅㄧㄣˋ。臏生阿鄄之閒,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譯文:
孫子死後,隔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一個孫臏。孫臏出生在齊國阿城(東阿)和鄄城一帶,也是孫武的後代子孫。


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
譯文:
孫臏曾經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奉事魏國以後,當上魏惠王(編按:即《孟子》中的梁惠王)的將軍,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就偷偷把孫臏找來,等孫臏到來之後,龐涓怕他比自己賢能,由於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的兩隻腳,並且在他臉上刺字,想讓他隱藏起來,不敢拋頭露面。

 
齊使者如(往)梁,孫臏以刑徒陰見(以罪犯的身份暗中會見齊使),說(遊說)齊使。齊使以為奇(難得的人才),竊(暗地)載與之(往)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譯文:
齊國的使臣來到大梁,孫臏以犯人的身份祕密地會見了齊使,進行遊說。齊國的使臣認為孫臏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車把他載回齊國。齊國將軍田忌不僅賞識他,而且還象對待客人一樣對待他。

忌數(屢次)與齊諸公子馳逐重射(下很大的賭注)。孫子見其馬足(馬的腳力速度)不甚相遠,馬有上、中、下、輩。於是孫子謂田忌曰:「君弟(但,通 「第」)重射(下很大的賭注),臣能令君勝。」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及臨質(對抗),孫子曰:「今以君之下駟(馬)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既馳三輩(次)畢,而田忌一不勝而再勝(獲勝二次),卒得王千金。
譯文:
田忌經常跟齊國貴族子弟賽馬,下很大的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孫臏對田忌說:「您儘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信以為然,與齊王和貴族子弟們比賽,下了千金的賭注。到了臨場比賽,孫臏對田忌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拿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讓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三次比賽完了,田忌敗了一次,勝了兩次,終於贏得了齊王千金賭注。

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譯文:
於是田忌就把孫子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後,就把他尊為老師。

 
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婉拒)曰:「刑餘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前後都有帷幔的車)中,坐為計謀。
譯文:
後來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打算任用孫臏為主將,孫臏辭謝說:「受過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將。」於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將,孫臏做軍師,坐在帶蓬帳的車裡,暗中謀劃。

田忌欲引兵之(往)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棬,救鬬者不搏撠,批亢(音ㄍㄤ,咽喉)擣虛,形格勢禁(為環境情勢牽制阻礙),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精疲力竭)於外,老弱罷(音ㄆㄧˊ,通「疲」)於內。君不若(不如)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衝其方(正)虛,彼必釋(棄)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
譯文:
田忌想要率領救兵直奔趙國,孫臏說:「想解開亂絲的人,不能緊握雙拳生拉硬扯;解救鬥毆的人,不能捲進去胡亂搏擊。要扼住爭鬥者的要害,爭鬥者因形勢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開。如今魏趙兩國相互攻打,魏國的精銳部隊必定在國外精疲力竭,老弱殘兵在國內疲憊不堪。您不如率領軍隊火速向大梁挺進,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衝擊它正當空虛的地方,魏國肯定會放棄趙國而回兵自救。這樣,我們一舉解救了趙國之圍,而又可坐收魏國自行挫敗的效果。」

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齊因(於是)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譯文:
田忌聽從了孫臏的意見。魏軍果然離開邯鄲回師,在桂陵地方交戰,魏軍被打得大敗。齊國於是乘勝追擊大破魏軍,俘虜魏國太子申率師返國。孫臏從此名聲顯揚天下,後世傳其兵法。

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
譯文:
十三年之後,魏國和趙國聯合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齊王派田忌率領軍隊前去救援,齊國直接進軍大梁。魏將龐涓聽到這個訊息,率師撤離韓國回魏,而齊軍已經越過邊界向西挺進了。

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通「趨」)利者,蹶(跌倒,此指折損)上將;五十里而趣(通「趨」)利者,軍半至(一半士兵脫隊)。』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
譯文:
孫臏對田忌說:「那魏軍向來兇悍勇猛,看不起齊兵,齊兵被稱作膽小怯懦。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就要順應著這樣的趨勢,而加以引導。兵法上說:『用急行軍走百里和敵人爭利的,有可能折損上將軍;用急行軍走五十里和敵人爭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脫隊。』於是命令軍隊進入魏境,先砌好十萬人做飯的灶,第二天砌五萬人做飯的灶,第三天砌三萬人做飯的灶。」

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
譯文:
龐涓行軍追逐在後三日,看到齊軍的灶一直減少,很高興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膽小怯懦,進入我國國境才三天,半路上偷跑的就超過半數!」於是放棄了他的步兵,只帶著輕裝精銳的部隊,日夜兼程地追擊齊軍。

孫子度(估算)其行,暮當至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砍)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約定)曰「暮見火舉而俱發(射出)
譯文:
孫臏估算龐涓的行程,當晚可以趕到馬陵。馬陵的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適合埋伏軍隊。孫臏就叫人砍去樹皮,露出白木,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命令一萬名善於射箭的齊兵,隱伏在馬陵道兩邊,約定說:「晚上看見樹下火光亮起,就萬箭齊發。」

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
譯文:
龐涓當晚果然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白木上寫著字,但夜色昏暗看不清楚,就點火照樹幹上的字,上邊的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就萬箭齊發,魏軍大亂,互不接應。龐涓自知無計可施,敗成定局,就拔劍自刎,臨死說:「這倒成就了這小子的名聲!」

齊因(於是)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譯文:
齊軍就乘勝追擊,把魏軍徹底擊潰,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回國。孫臏也因此名揚天下,後世社會上流傳著他的《兵法》。

 

吳起.png
上圖:吳起(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吳起.png
上圖:吳起(圖片引自網路)



(三)吳起
 
吳起者,衛人也,好用兵。嘗學於曾子,事魯君。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親近)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譯文:
吳起,衛國人,善於用兵。他曾經向曾子求學,奉事魯國國君。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君想任用吳起為將軍,但是吳起娶的妻子卻是齊國人,因此魯君懷疑他的忠誠。當時吳起一心想成名,就殺了自己的妻子,藉此來表明他不親附齊國。魯君終於任命他擔任將軍,率領軍隊攻打齊國,把齊軍打得大敗。

 
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為人,猜忍(猜忌殘忍)人也。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成),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
譯文:
魯國有人詆毀吳起說:「吳起這個人,性格猜疑殘忍。他年輕的時候,家裡積蓄足有千金,在外邊求官沒有結果,把家產也盪盡了,同鄉鄰里的人笑話他,他就殺掉三十多個譏笑自己的人,然後從衛國的東門逃跑了。

與其母訣,齧(音ㄋㄧㄝˋ,咬)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輕鄙)之,而與起絕。
譯文:
他和母親決別時,狠狠咬著自己的胳膊說:『我吳起不做卿相,絕不再回衛國。』於是就拜曾子為師。不久,他母親死了,吳起最終還是沒有回去奔喪。曾子瞧不起他,並和他斷絕師徒關係。


起乃之(往)魯,學兵法以事魯君。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魯君疑之,謝(拒絕)吳起。
譯文:
吳起就到魯國去,學習兵法來奉事魯君。魯君懷疑他,吳起殺掉妻子表明心跡,用來謀求將軍的職位。有人勸諫魯君說:「魯國雖然是個小國,卻有著戰勝國的名聲,那麼諸侯各國就要謀算魯國了。況且魯國和衛國是兄弟國家,魯君要是重用吳起,就等於拋棄了衛國。」魯君於是懷疑吳起,疏遠了他。
 
吳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於是魏文候以為將,擊秦,拔五城。
譯文:
這時,吳起聽說魏文侯賢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問大臣李克說:「吳起這個人怎麼樣?」李克回答說:「吳起貪戀成名而愛好女色,然而要帶兵打仗,就是兵法家司馬穰苴也不能超過他。」於是魏文侯就任用他為主將,攻打秦國,奪取了五座城池。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
譯文:
吳起做主將,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一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背負著綑紮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


(士兵)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士兵)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士兵)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
譯文:
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濃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後,就放聲大哭。有人說:「你兒子是個無名小卒,將軍卻親自替他吸吮濃液,怎麼還哭呢?」

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譯文:
那位母親回答說:「不是這樣啊,從前吳將軍替他的父親吸吮毒瘡,於是他的父親在戰場上勇往直前,死在敵人手裡。如今吳將軍又給他兒子吸吮毒瘡,我不知道他又會在什麼時候死在什麼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廉潔)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
譯文:
魏文侯因為吳起善於用兵打仗,廉潔不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將士的歡心,就任命他擔任西河地區的長官,來抗拒秦國和韓國。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乘船)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
譯文:
魏文侯死後,吳起奉事他的兒子魏武侯。魏武侯乘船從黃河順流而下,船到半途,回過頭來對吳起說:「山川是如此的險要壯美,這是魏國的瑰寶啊!」

起對曰:「在德不在險(形式險要)。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放逐)之。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武侯曰:「善。」
譯文:
吳起回答說:「國家政權的穩固,在於施德於民,而不在於地理形勢的險要。從前三苗氏左臨洞庭湖,右瀕彭蠡澤,因為它不修德行,不講信義,所以夏禹能滅掉它。夏桀的領土,左臨黃河、濟水,右靠泰山、華山,伊闕山在它的南邊,羊腸坂在它的北面。因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湯放逐了他。殷紂的領土,左邊有孟門山,右邊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邊,黃河流經它的南面,因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殺了。由此看來,政權的穩固在於給百姓施以恩德,不在於地理形勢的險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條船的人,也會變成您的仇敵啊!」武侯回答說:「講的好。」

 
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
譯文:
吳起做西河長官,取得很高的聲望。魏國設定了相位,任命田文(編按:即戰國四公子之孟嘗君,曾入魏國為相,施行聯結諸侯對抗齊國之策)做國相。吳起很不高興,對田文說:「請讓我與您比一比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可以。」

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您和我吳起比,誰比較行)?」文曰:「不如子。」
譯文:
吳起說:「統率三軍,讓士兵樂意為國去死戰,敵國不敢圖謀魏國,您和我比,誰比較行?」田文說:「我不如您。」

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您和我吳起比,誰比較行)?」文曰:「不如子。」
譯文:
吳起說:「管理文武百官,讓百姓親附,充實府庫的儲備,您和我比,誰比較行?」田文說:「我不如您。」

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向),韓、趙賓從,子孰與起(您和我吳起比,誰比較行)?」文曰:「不如子。」
譯文:
吳起說:「拒守西河而秦國的軍隊,讓秦國不敢向東侵犯,韓國、趙國服從歸順,您和我比,誰比較行?」田文說:「我不如您。」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年輕)國疑(國家疑慮不安),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託付)之於子乎?屬(託付)之於我乎?」
譯文:
吳起說:「這幾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職位卻在我之上,是什麼道理呢?」田文說:「田君還年輕,國家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正當處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託付給您呢,還是應當託付給我呢?」


起默然良久,曰:「屬(託付)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譯文:
吳起沉默了許久,然後說:「應該託付給您啊!」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吳起這才明白,自己在這方面的確不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仰攀婚姻)魏公主,而害吳起。
譯文:
田文死後,公叔出任國相,娶了魏君的女兒,卻畏忌吳起。

公叔之僕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僕曰:「吳起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與武侯言曰:『夫吳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彊(強)秦壤界,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謂武侯曰:『試延(邀)以公主,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預料,推斷)之。』君因召吳起而與歸,即令公主怒而輕君。吳起見公主之賤君也,則必辭。」於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辭(謝絕)魏武侯。
譯文:
公叔的僕人說:「吳起是不難趕走的。」公叔問:「如何做呢?」那個僕人說:「吳起為人有骨氣,而又喜好名譽聲望。您可找機會先對武侯說:『吳起是個賢能的人,而您的國土太小了,又和強大的秦國接壤,我私下擔心吳起沒有長期留在魏國的打算。』武侯就會說:『那又如何呢?』您就趁機對武侯說:『請用下嫁公主的辦法試探他,如果吳起有長期留在魏國的心意,就一定會答應娶公主,如果沒有長期留下來的心意,就一定會推辭。用這個辦法能推斷他的心志。』您找個機會請吳起一道回家,故意讓公主發怒而當面鄙視您,吳起見公主這樣蔑視您,那就一定不會娶公主了。」當時,吳起見到公主如此地蔑視國相,果然婉言謝絕了魏武侯。


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往)楚。
譯文:
魏武侯果然懷疑吳起,也就不再信任他。吳起怕招來災禍,於是離開魏國,隨即逃到楚國去了。

 
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鬬之士。要在彊兵,破馳說之言從橫者。於是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退)三晉;西伐秦。
譯文:
楚悼王一向就聽說吳起賢能,剛到楚國就任命他為國相。吳起使法明確,依法辦事,令出必行,淘汰並裁減無關緊要的冗員,停止疏遠王族的按例供給,來撫養戰土。致力於加強軍事力量,揭穿往來奔走的遊說之客。於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併了陳國和蔡國,打退韓、趙、魏三國的進攻;向西又討伐了秦國。


諸侯患楚之彊(強),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屍體)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餘家。
譯文:
諸侯各國對楚國的強大,都感到憂慮,以往被吳起停止供給的疏遠王族,都想謀害吳起。等楚悼公一死,王室大臣發動騷亂,攻打吳起,吳起逃到楚王停屍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屍體上。攻打吳起的那幫人,趁機用箭射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悼王的屍體。等把悼王安葬停當後,太子即位。就讓令尹把射殺吳起同時也射中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由於射殺吳起而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太史公.png
(圖片引自網路)


太史公曰: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施設者。
譯文:
太史公說:社會上稱道軍旅戰法的人,無不稱道《孫子》十三篇和吳起的《兵法》,這兩部書,社會上流傳很廣,所以我不加論述,只評論他們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況。

語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孫子籌策龐涓明矣,然不能蚤(早)救患於被刑。
譯文:
俗話說:「能做的未必能說,能說的未必能做。」孫臏算計龐涓的軍事行動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卻不能預先避免刖足的酷刑。

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往)於楚,以刻(刻薄)暴少恩亡其軀。悲夫!
譯文:
吳起向魏武侯講憑藉地理形勢的險要,不如給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一到楚國執政,卻因為刻薄暴戾寡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實在可嘆啊!


城關.jpg
(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