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能.jpg
上圖:徐國能


135人連署說要降文言文比例,作家徐國能逐點打臉

135位自稱為「台灣作家群」的人士,日前發起連署,呼籲降低文言文比例。目前任教於師大國文系,曾以「第九味」一文被選為白話文章範文的作家徐國能,在自己臉書上撰文逐點駁斥「台灣作家群」的觀點。他認為,聲明稿裡所講的,不是不合事實,就是沒有論證的政治大帽子。

徐國能的質疑全文如下:


作家們啊~~~

135位作家(其實很多根本不是)連署降低文言文,聲明稿中讓人質疑的地方如下:

1.本國語文教育,長久以來偏重文言文──事實上,現行文言文佔比例45%-55%,平均50%並未偏重,何況高中近年推動的特色課程,多是白話文的閱讀,說偏重文言文不合事實
(編按:課文比例上雖然文白比例接近各半,然而實際教學上仍然文重於白,甚至教師跳過白話文讓學生自學)

2.(文言文)形成國民文化養成的枷鎖,阻礙國民心靈的開展──這是沒有論證的政治大帽子,杜甫說:安得廣上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不是一種知識份子照顧弱勢的理想嗎?怎能說是枷鎖?

3.舊有黨國體制遺留的弊病實為病灶之源──這更是政治術語,蘇東坡寫赤壁賦,黨國還沒出現吧?他鼓勵人放開胸懷,享有當下,和黨國遺毒有何關係?
(編按:早期國高中國文課本確實充斥黨國體制思想,今日文言文雖無黨國體制遺留的弊病,但部分偏重文言文教學的人卻仍殘存部分黨國(定於一尊的威權)思維)

4.偏執於文言文教材,乃是守舊主義的依賴,更是在台灣的殖民意識、不合時宜的中國結再現──第1點已說,沒有偏執的問題,如果學習古典文獻就是守舊主義,那麼讀日據時期文學作品,不也是守舊主義?這邏輯太奇怪了──至於中國古典文學是不是中國在台殖民的象徵,那台灣的廟宇,關公媽祖不也是殖民象徵?中文字,也是嗎?這麼偏激的主張,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認同。

5.強化台灣文學教材,與世界接軌──教台灣文學,如何與世界接軌?世界上讀中文的人多,還是台文的多?老子莊子論語唐詩明清小說有多少種類的外語譯本?要與世界接軌,反而應該讀古典文學吧?要引進國外思潮,也應該是另外開新的課,怎會是去調降文言文比例?

6.本國語文教育能夠引領青少年在國民養成過程中,與台灣這塊土地繫連,與台灣文學作品一起呼吸──現當代作家選入課本已有一半以上比例啦,大家都有在一起呼吸了,而古典文學、文言文都是在做這個啊!公廟的籤詩難道不是這個土地的一部分嗎?軒轅劍來自山海經,聶隱娘原本是唐傳奇,從庶民文化到得獎電影,都有古典文化的元素,我們不是也都在其中一起呼吸嗎?為什麼能不能一起呼吸,是變成由這些少數人來決定呢?

7.配合台灣的國家重建,本國語文教育應強化台語、客語和原住民族語的語文素材,並與世界接軌──國家重建很奇怪,台灣又沒被夷平,說重建會不會太誇張?台客原民語要放到教育中,應該另設專業母語文課程,去調降國文課文言文比好像是兩件事吧?而且這到底怎麼和世界接軌,你說接軌就接軌,你又不是銀河鐵道公司,要接軌應該要多去學習外文,並請老外來多學中文吧?而且,這個宣言中,完全沒有新住民語啊──起草人是不是太糊塗了?說好的新南向呢?


(編按:編者不反對文言文作品,但對文言文如何教法,有不同意見,如果教者思維守舊,還是按照傳統背書、記形音義,補充文法修辭、比較國學常識,只是更斲傷文言文經典而已)


古書.jpg


【文章出處】
《聯合報》
135人連署說要降文言文比例 作家徐國能逐點打臉
2017-09-09
網址:

https://pttweb.tw/s/2cddL
作者:徐國能
【作者簡介】

徐國能(1973年-),台灣台北市人,東海大學中文系、中文所畢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作品曾獲台北市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教育部文學獎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