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梯坪月光.png


孤篇壓倒全唐書──蔣勳細說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佛光山惠中寺第三屆未來與希望講座,6月17日邀請美學大師蔣勳主講「詩詞的力量」,以張若虛的詩〈春江花月夜〉作為主題,帶領現場逾4000位聽眾進入文學世界,探討這首詩所表現的宇宙意識,共同體驗初唐氣派最為遼闊的詩中之詩。

「以孤篇壓倒全唐書!」提及〈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蔣勳表示,有一種對整個宇宙的愛,它愛春天、江水、花朵、月亮與夜晚,從主題意識直到形式結構,都是非常精彩的一首詩。當大家翻閲《全唐詩》時,裡面不乏李白、杜甫、王維等著名詩人,然而張若虛一生中沒寫過幾首詩,保留在《全唐詩》裡只有兩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最有名的一首,清朝人註解時,也説這篇是「以孤篇壓倒全唐書」之作。

針對〈春江花月夜〉詩題的意義,蔣勳指出,中國語言的動詞、名詞、形容詞是不同的,通常一個字可以是形容詞,也可以是動詞,還可以是名詞,如果用五言詩來理解,很多人會認為斷句應該在「春江」兩個字後面,下面是「花月夜」,「春江」就是春天的江水,「花月夜」的主詞應該是夜晚,亦即有花、月之夜。

但是,蔣勳覺得如果將「春江」理解為春天的江水,可能是一個錯誤。他説漢語文學有趣之處,在於漢字本身一個字一個音,所涵蓋的内容幾乎形成了一個畫面,而不只是一個詞彙,〈春江花月夜〉這五個字其實都是名詞,各代表著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這首詩之所以迷離錯綜和意象豐富,正是因為它的五個主題都是獨立的,假如將這五個名詞形容為一首交響曲的五個樂章,整首曲子就會有五個主題相互交錯,像萬花筒般產生了多重投射與折射的關係。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蔣勳隨後以〈春江花月夜〉的前四句講解其結構中的呼應,這首詩第一句的「平」和第二句的「生」,以及第四句的「明」都是用同一個韻,全詩共36句,每4句是一個韻,共有9次轉韻,構成一個非常完整的結構形式。

「有一天黃昏的時候,張若虛或許站在江邊,當時剛好是春天的月圓之夜,花正開放,看到了潮水上漲,忽然有很多感慨。」蔣勳推測,張若虛當時所處的地方,應該看不見大海,其實這只是他的精神狀態擴大了,「春江潮水連海平」中的海,並不是他所看到的,而是生命經驗的擴大,詩人用這種蓬勃的空間感,擴大了自身的生命領域。張若虛接著在第二句的「海上明月共潮生」,又做了立體的展開,海上的月亮跟著潮水一起往上湧升,第一句是平面的展開,第二句是三度空間的展開,這是更大的空間追求,第四句「何處春江無月明」則是一個自然的宇宙狀態,他從人的角度抽離、從宇宙的角度去觀照,這樣的宇宙角度才是初唐詩真正的角度。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蔣勳指出,這是〈春江花月夜〉最重要、最驚人的兩個句子,誰是第一個在江邊看見月亮的人?江邊的月亮最早何時照到了人類?這兩個句子份量之重,所問的問題也是無解,唐詩之所以令人驚歎,就是因為它有這樣的力量,也就是宇宙意識。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蔣勳説,張若虛完全用通俗的內容把「江畔何人初見月」這麼重的句子收掉,「不知江月待何人」是「不知」還是「知」?這句的問號接著前面的兩個問號,在此透露出張若虛感歎人生,又有點自負,他認為是月亮等到他了,再以「白雲一片去悠悠」,從宇宙意識轉到了人的主題,這大概是文學中最簡單、最平凡的句子,張若虛在宇宙主題和情感主題之間,用了一個比較單純的轉折方法。

蔣勳希望大家能夠把36句詩分成9個不同的結構,體會前後段的呼應關係,第一段的16句,是在描述人和大自然的對話關係,後面的部分則與情感有關,這首詩一直在轉韻,前後用了9次韻,從月亮升起,花朵開放,春天來臨,再到春天消逝,花朵凋零,月亮下落,形成一個循環,全詩的結構有一種特殊的完整性。

值得一提的是,蔣勳形容這句「願逐月華流照君」是唐代詩人在描寫宇宙間的至情與人的深情時,出現過的最美句子,當一般人對許多事物懷抱著深情時,一切看似無情的東西,都會變得有情;他特別指出詩中的「空裡流霜不覺飛」,非常像金剛經裡的用詞,意謂存在的東西,可以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生命裡其實有很多東西存在,但世人常常感受不到,蔣勳從「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到「汀上白沙看不見」這3句中,說明所有的存在都變成了「不存在」,一切都只是暫時現象,是一種存在,可是「不存在」卻是更大的宇宙本質,生命本質也可能就是這個「空」,它不只是視覺上的「空」,也是生命經驗最後背景上那巨大的「空」。

蔣勳最後強調,〈春江花月夜〉之所以美,是因為它在充分的自我獨立性當中,去欣賞另外一個完全獨立的、與自己不同的生命狀態,詩前面的部分,有時江水是主題,有時花是主題,有時月亮是主題,這些彼此獨立的主題所發生的互動,是五個主題之間的對照,它們相聚又散開,讓大家看到宇宙間因與果的互動,當所有主題一起出現時,這9段36句所構成詩的嚴密結構,不僅從序曲到第一樂章、第二樂章,再到結尾,更從用字、用句到哲學思想與文字上的華美,都到了完美的境地,整首詩彷若是一部交響曲,本來小提琴、大提琴、長笛或法國號分別都有獨奏,但結尾的時候一定會統合,為世人闡述生命最後的歸宿。

【文章出處】
《人間通訊社》
〈孤篇壓倒全唐書 蔣勳細說春江花月夜〉
2017-06-18
網址:

http://www.lnanews.com/news/%E5%AD%A4%E7%AF%87%E5%A3%93%E5%80%92%E5%85%A8%E5%94%90%E6%9B%B8%E3%80%80%E8%94%A3%E5%8B%B3%E7%B4%B0%E8%AA%AA%E6%98%A5%E6%B1%9F%E8%8A%B1%E6%9C%88%E5%A4%9C.html
發表者:蔣勳
報導:李明軒
【蔣勳簡介】
蔣勳,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長樂人。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後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任《聯合文學》社長,先後執教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與東海大學,並擔任東海美術系美術系主任。著有散文、詩作、小說、藝術史、美學論述、有聲書等作品數十種。現任:新竹IC之音電台《美的沈思》節目主持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