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拉丁文(圖片引自網路)
教育者不思進取才是恥,文言文應借鏡拉丁文教育改革
【獨立評論】學拉丁文是思想解放,學文言文卻在鞏固經典。為何會有這般差異?古文教育該如何改革?
如果顧炎武到歐洲去,見到和他同時期的牛頓和笛卡兒,會發現歐洲的知識份子們在做學問的時候,用的是一種遙遠古典時代的語文──拉丁文。
雖然義大利語、法語等語言是源於拉丁語,但到了17世紀,在詞彙、句法等層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文言文則是基於先秦期間的口語發展出來的書面體。經過了千餘年的漢語變遷,當顧炎武小朋友學文言文時,和笛卡兒小朋友學拉丁文是差不多的情況:反覆念著陌生的文法,背誦陌生的詞彙,潛心學習一種長久以來智識圈用的語言。
換句話說,曾經,東亞和歐洲學童都得重新學習一門語言,才能拿到通往智識圈的門票。
這個做法背後有很多理由,理性、感性或實務的都有。比方說文言文比白話文精簡、能與母語不同的人聯繫、能與傳統連結、能作為社會地位標誌等。
但是隨著知識普及的需求增大,人們也漸漸意識到,用平常說的自然語言汲取知識,能降低學習成本。這也是白話文運動的宗旨之一。
然而,白話文運動只解決了知識普及的效率等問題,沒有處理我們和文言文之間的關係。在白話文運動以後,我們該如何看待文言文?
愛智 vs. 礙智
雖然脈絡不同,然而我覺得西方和拉丁文的關係,和我們與文言文的關係有很多有趣的重疊。拉丁文在歐美義務教育的地位和他們看待拉丁文的方式,是很有意思的對照組。
拉丁文在歐美學校教育曾有很崇高的地位,其中又以義大利和希臘的學校最為顯著。義大利高中生須修拉丁文課才能選填大學的某些科系;而在希臘,拉丁文更是學測的主要科目。
拉丁文之於西方就如文言文之於華人,是一種對文化核心的追尋、智識傳統的薰陶,同時也是認同的構築。但除了這些雷同點之外,我想提出一個很關鍵的不同之處,這個不同之處和文藝復興有關。
在兩千多年前,先秦的中原、古希臘羅馬的地中海,都處於諸子百家爭鳴的氛圍中,各派哲人對人性、人世做出深刻又多元的辯論。
而隨著秦漢和羅馬帝國在歐亞大陸兩端各自興衰,儒學和天主教的教誨分別被提升到了「經」的地位,成了不能被質疑的權威。
世上所有事物都有了標準答案,自然對思想產生一定程度的制約。而文藝復興就是在歷經了漫長的中世紀後,讓人們再一次抱著懷疑一切的眼光探究萬物,促成一種思想的解放。
為什麼文藝復興學者獨鍾拉丁文?因為他們想要追溯古希臘羅馬古典時期那些諸子百家的論述和文藝作品,再次浸淫在那個沒有正確答案的開放氛圍中。
而相對於這種回歸自由的內涵,在中華脈絡下,台灣義務教育對古文的想像與教學,卻十之八九仍然在儒學的框架之下。
同是古文教育,西方以之解放思想,我們以之重述權威。這就是為何,在歐美,古文教育讓人聯想到「愛智」;而在台灣,古文教育讓人感覺「礙智」。
雖然基督教傳統在西方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在「西方文化基本教材」裡,不會只有基督教教義。相同的,儒家傳統對中華文化影響至深,但中華文化也不能用儒學一言蔽之。
然而在現實中,兩漢以後的中華智識論述很少能跳脫儒學鋪天蓋地的影響,因此我相信,台灣的古典教育必須突破儒學的詮釋,盡量用最自由、批判的姿態和古典互動。
三種目標,選文不同
清楚界定學習古文的目的和方法,是古典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如果我們想要透過古文學習一種精簡、嚴謹的語言,那麼我們選的課文會有點像其他語言學習的課文,內容不需要太複雜,重點在於解析詞性、句法結構等。
如果我們想透過古文獲得文化、美學的薰陶,則是學習各代深刻雋永,並且能與學生產生連結的代表作。
從千里嬋娟、枯藤昏鴉、大江東去等意象情境帶來的體感溫度,到笑問客從何處來、上言加餐食、但願人長久等歷久彌新的真摯人情世故,還有用音韻、節奏創造出來的音樂性。
如果要透過古文練習批判和思考,則可以透過架構完整、論據扎實、立場各異的論述,和先人思想產生碰撞。
以上三種教學重點,只有第一種需要學生一句一讀地去背、去考。其他兩種,一是美學經驗和興趣啟發,不需用考試壞了學生胃口;二是思辨成分大於語言學習,大可用白話翻譯輔助,幫助學生理解。
更重要的是,白話文的表達和論述也是語文教育一大重點,甚至應比古典教育更優先。
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文言文教育,每次班上有義大利或希臘學生,一定會和他們聊聊兩國的古文教育。
義大利和希臘學生說,他們的古文教育曾經和台灣一樣嚴格,千禧年後經歷了大幅度的改革,古文教育的重點逐漸從研習字句,轉移到理解、詮釋內容。
學生每週時間就這麼多,素養教育講求思學並重,過去幾乎都拿來「學」的時間,勢必要被大量瓜分去做「思」的練習,教學也勢必要更講求效益。
提升效益的關鍵是認清教學宗旨,如此才能用最好的方法,給學生最大的啟發。「以前這樣教,所以現在也要這樣教」,這種思想怠惰是教育者最大的恥辱,讀〈廉恥〉也無益。
(雜誌原標題:不思進取才是恥 借鏡拉丁文變革/責任編輯:曹凱婷)
(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
〈教育者不思進取才是恥 文言文應借鏡拉丁文教育改革〉
2023-12-26
網址: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8710
作者:吳媛媛
【作者簡介】
吳媛媛,1982年生,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瑞典隆德大學東亞政治碩士。現居瑞典,為瑞典達拉那大學講師。偏左意識的洗禮和衝擊來自北歐,而每一個省思和開悟都是以臺灣為出發點。著有《幸福是我們的義務:瑞典人的日常思考教我的事》、《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
- Dec 26 Tue 2023 17:36
▲吳媛媛:教育者不思進取才是恥,文言文應借鏡拉丁文教育改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