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jpg
示意圖


遠距教學從應急應變到常態轉換

疫情突然升高,中小學的遠距教學終於全面上線。伴隨著陣陣哀號,大多數中小學教師運用科技授課的能力自願或被迫光速成長,比過去幾十年由上而下的所有資訊融入教學研習都有效,雖然有些教師仍然閃躲,但疫情方興未艾,遠距線上教學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事實與挑戰。

從一開始的應急,到思考長期常態的教學模式改變,有四件事愈發重要:


一、班經要有方:不少中小學反映遠距教學的難點就是點名不易、個別學生學習狀態無法掌握,甚至缺課情況無法改善。這當然有某部分原因來自學生家庭狀態或軟硬體的不可抗因素,這不僅存在於偏鄉學校,也不是班經就可處理的問題,但排除這些非學習因素,要有效掌握學生學習狀態,就必須高度仰賴線上軟體及點名策略


二、教學要設計:筆者從實體課堂轉化為線上課堂幾乎沒有陣痛適應期,也幾乎沒有課程「想像與實施的落差」,關鍵就在於選擇配搭的線上平台與應用軟體。先釐清自身教學上的需求與教材複雜度,再去選擇對的數位平台,在教學上自然相對容易與直觀。

三、評量要多元:線上課堂為確保學習質量,必須配搭多元的即時評量;為防止學生不誠實面對學習成效的檢核,必須配搭多元的總結性評量;為避免學生及老師長時間面對同步線上課程產生的身心疲乏,必須配搭多元的非同步線下評量。若數位教學平台僅有上課視訊功能,對教師助益並不大,這時候選擇一個能將課堂管理、授課、評量等功能匯整的完整平台特別重要。

四、科技要跟上:筆者年資廿四年,以中小學現場而言,尚屬中生代。筆者和比筆者資深的教師完全沒有運用科技輔助教學的師培歷練,即便與筆者同年,或者再年輕五年、十年,在實體課堂運用科技的經驗恐怕也不是常態。面對全面停課需要運用科技輔助或進行教學,且要在不同平台、軟體、程式間切換,也讓不熟悉科技運用的教師哀號不斷。

上述四點是痛點,更是難點,除需要師生日常練功,也需要民間教學軟體業者,投入研發協助。筆者提出三個建議:

一、必須是專為教學現場開發:目前絕大多數教學同步平台或應用軟體,一開始都是為了商業需求,將其運用到教學現場,往往需要教師轉化或將就,甚至捨棄某些課堂需要操作的步驟。中小學現場需要專為教學量身訂做、與時俱進的平台、應用程式與工具列。

二、盡量做到一站式服務:不同平台、軟體、程式的切換,嚴重折磨許多科技能力不甚理想但有心學習的中小學老師,一站式服務是教學現場需求首選。

三、開放式互動平台更佳:教師在停課期間,透過社群媒體群組彼此分享協助。如能有一個開放式互動平台,讓教師可以上傳下載自製教學短片,甚或修改編輯成各自課堂單元或主題進度所需的媒材,對線上教學定有助益,這個部分可以參考英國橡樹國家學院的模式。

「停課不停學」理想的實現,需要解決「不停課卻停學」的根本問題,同時搭配官民協力投入線上資源開發與整合,方能成真。


線上教學.png
示意圖


【文章出處】
《聯合新聞網》
〈遠距教學從應急應變到常態轉換〉
2021-06-09

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5519184
作者:王政忠
【作者簡介】
王政忠,臺灣唯一獲得Super教師獎、Power教師獎、師鐸獎三冠得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現在是南投縣立爽文國中教導主任。因為教育,讓他得以從貧窮翻身,所以他投入教育;因為老師,讓他得以從弱勢脫困,所以他成為老師。他在全臺灣最貧窮的平地鄉鎮學校落腳,奮鬥二十年,心心念念要給偏鄉孩子一個專業而公平的教育機會,成功創造爽文經驗。王政忠相信「先談教學,再談教育;先給支持,再談改變。」更堅持Teachers get support,Kids get hope. 因此於二○一五年發起名為「我有一個夢」的全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坊,短短兩年,超過七千人次教師參與其中,推波助瀾台灣教師參與網路教學社群人次翻倍,直逼十萬,掀起台灣教育史上最大教師自主學習浪潮。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551918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