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伶.png
(圖片引自網路)


配合課程:諫太宗十思疏

題解

梨園祖師爺一般公認為唐明皇(編者註:民間以西秦王爺稱之,為戲曲界之戲神及傳統音樂之神,為北管福祿派崇祀對象),也有一說為後唐莊宗李存勗(音ㄒㄩˋ據《中國戲曲發展史》載,「帝王知音律者五人(編者註:唐玄宗、後唐莊宗、南唐李後主、宋徽宗、金章宗),後唐莊宗李存勗是其中的一人(編者註:民間以老郎君稱之,為京劇界崇祀的戲曲之神。另外歌仔戲及北管西皮派以田都元帥,亦為戲曲界之戲神及傳統音樂之神)既是亡國之君,又是戲曲之帝,他登上帝位後沉迷戲曲,流連粉墨,三年後梁就敗亡。

李存勗自幼喜愛粉墨登場演戲,《五代史平話.唐話》:「唐主幼善音律,好優伶之戲。」《五代史補》亦有是如記載:「初莊宗為公子,雅好音律,又能自撰曲子詞。」擔任太子時「好優伶之戲」、「自傅粉墨,與優人共戲於庭」(宋.孔平仲《續世說》)。李存勗稱帝即位之初,仍能和後梁血戰十餘年,大小百餘戰,作戰英勇異常,朱溫(編者註:五代後梁太祖評價李存勗說「生子當如李亞子(編者註:李存勗小名),克用(編者註:李存勗之父,原為河東節度使)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生兒子就要生像李存勗這樣的,李克用的大業不會滅亡了!至於說我的兒子,豬狗之輩而已!)但是打了天下登基後不久,卻不懂得治天下,開始又寵幸伶人、重用宦官,利用權傾天下的特殊優勢,讓個人愛好充分發揮發展,在宮中組織教坊,豢養訓練大批優伶樂官多至千人,又有能歌善舞宮女二千人以上,夜以繼日「與優人共戲於庭」,樂此不疲,其自言:「一日不聞樂,萬事皆忘。」(明.馮夢龍《古今譚概》),是歷史有名的「優伶天子」。另一方面他又吝於銀錢,不撫恤士卒,三年後因兵變被殺,失敗之速,亦是罕見。李存勗對戲曲的鍾情,堪稱「沉醉」、「癡迷」,只可惜成為後代玩物喪志」「可不戒哉」的反面典型形象。

《舊五代史》則稱讚李存勗是「中興之主」,是唐朝的合法繼承者,但語鋒一轉,隨即批評他「忘櫛沐之艱難,徇色禽之荒樂」、「伶人亂政、靳吝貨財、大臣無罪以獲誅、眾口吞聲而避禍」。北宋歐陽脩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便是討論李存勗沉溺逸樂、寵信樂官而致亡國的史實,嘆惜李存勗「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復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說明憂勞興國、享樂亡身的歷史規律

〈五代史伶官傳序〉選自歐陽脩《新五代史》,是一篇史論。伶,傳統上指演戲的戲班演員,也稱為「優伶」。文中通過對五代時期後唐莊宗李存勗的盛衰興亡過程,推論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的結論,說明國家的興衰敗亡,不由「天命」而取決於「人事」,藉以告誡當時北宋王朝執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力戒驕侈縱慾。

以下為歐陽脩〈五代史伶官傳序〉原文,原文後附各段翻譯,便於讀者閱讀參考。

延伸閱讀:
後唐莊宗李存勗因寵信伶人而亡國?揭露〈伶官傳序〉被掩蓋的真相

後唐莊宗.jpg
上圖:後唐莊宗.李存勗(圖片引自網路)


五代史伶官傳序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爲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繫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迹,而皆自於人歟?

《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爲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文章出處】
《古文觀止》
(轉引自《五代史記》)
五代史伶官傳序
原作者:歐陽脩

五代史記.png
上圖:五代史記(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難道)非人事哉?
譯文:
唉!國家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意、命運決定的,難道不也是有人為造成的嗎?

(推究,推本溯源)莊宗之所以(為何)得天下,與其所以(為何)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譯文:
推究五代後唐莊宗之所以取得天下,以及他最終又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五代後唐.png
上圖:五代後唐疆域圖(圖片引自網路)


(二)

世言晉王(編者註:李克用,五代後唐莊宗之父)之將終(臨終)也,以三矢(箭)賜莊宗(編者註:李存勗,消滅後梁,後唐的開國者。後唐為五代的第二個朝代)而告之曰:
譯文:
世人傳言晉王李克用臨死時,把三支箭交給李存勗,並告訴他說:

「梁(編者註:後梁,五代的第一個朝代),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爲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
譯文:
「梁朝,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與我約爲兄弟,可是後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朝。

此三者,吾遺恨(遺憾)也。與(給)(你)三矢,爾(你)(表示期望、命令的語氣)無忘乃(你)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太廟,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廟)
譯文:
這三件事情,是我最大的遺恨。交給你三枝箭,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心願。」莊宗收下箭,收藏在宗廟裡。

其後用兵,則遣從事(指負責具體事物的官員),以一少牢(牢,祭祀用的牲畜。少牢指豬、羊各一頭)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背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放回)之。
譯文:
此後莊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從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絲綢製成的袋子裡,使人揹著箭在軍隊前面開路衝殺,等到打了勝仗回來,仍舊把箭收進宗廟內。

後唐莊宗.png
上圖:後唐莊宗.李存勗(圖片引自網路)


(三)

方其繫(綁)燕父子以組(絲帶,此指繩索),函(用木匣裝)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譯文:
當後唐莊宗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顱,走進宗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稟告他生前復仇成功時,他的神情氣概是多麼威風豪壯!

(等到)仇讎(音ㄔㄡˊ,仇)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看),不知所歸。
譯文:
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安定,一人在夜裡發難呼喊,作亂的人從四方響應,莊宗慌慌張張出兵東逃,還沒見到亂賊,部下兵士就已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投奔哪裡去好。

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譯文:
以至於最後剪斷頭髮,對天發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溼衣襟,怎麼變得那樣的衰敗差勁啊!

(難道)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或)本其成敗之迹,而皆自於人歟?
譯文:
難道說是因爲取得天下是如此困難,而失去天下如此容易的嗎?還是認真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在於人為的因素呢?

伶人.jpg
(圖片引自網路)


(四)

《書》(語出《尚書.大禹謨》)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玩樂)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譯文:
《尚書》說:「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益處。」憂勞可以讓國家興盛,貪圖安逸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故方(正)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演戲的演員)困之,而身死國滅,爲天下笑。
譯文:
因此,當後唐莊宗興盛時,天下的豪傑沒有誰能和他相爭;等到莊宗衰敗時,數十個伶人就足以把他困住,最後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忽微,極細小的東西),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沉溺迷戀的人事物),豈(難道)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伶,演戲或唱戲的演員,古時為宮庭中供統治者娛樂表演,現指演藝娛樂人員)
譯文:
可見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的小錯誤積累而釀成,縱使是聰明、有才能、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於某種迷戀之中,受其迷惑而結果而陷於困窮,難道只有伶人而已嗎?於是我寫了這篇〈伶官傳〉。

伶人.png
(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