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立即見效的法術──聊齋志異:勞山道士
一、前言
有個年輕人問簡媜:「要花多久才會成功?」簡媜告訴他:「憑這句話,你恐怕一輩子都無法成功!速食麵泡三分鐘能吃,可是,速食麵不是三分鐘就做成的。」
身處在工商功利社會,人們容易好逸惡勞,投機取巧,半途而廢。《聊齋誌異》表面為神怪小說,但又非一般的神怪小說,書中雖記花妖狐魅,神仙鬼怪,情節看似荒誕,其實鬼怪亦深具人情,而本文〈勞山道士〉更未涉及鬼怪,只是描寫奇人異事,但主題更是反映現實人性,有很深的寓意和寄託。
對於魔法術,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憧憬。心理學家說,之所以人會對法術感到好奇,除了它本身的神妙之外,更重要的是人們希望藉此突破自身的限制。想學瞬間移動,可能是有感於體力的欠缺;想學飛天翱翔,或許是現實中備受束縛,希望獲得更多的自由。試想,如果有機會讓妳習得一項法術,妳最想學的,會是哪一種?
二、本文題目
Q:本文題為「勞山道士」,內容卻描寫王生求法術的過程。若改題為「王生學道」,是否較恰當?
A:本文是一篇帶喜劇色彩的諷喻小說。聊齋誌異全書強調「異」字,各篇多以異人、異事、異類為名。勞山道士在小說中正是會幻術的異人,故以之為題。不過真正描述的重點,並非道術高超、語甚玄妙的道士,而是向勞山道士學道的王生。王生入山求道,卻好逸惡勞,不能吃苦,對【 道 】缺乏深刻認知,求道不堅,真正動機只想學速成的穿牆之【 術 】,最終徒留笑柄。
延伸閱讀:
東方版的魔法學校----蒲松齡《聊齋志異》:勞山道士(原文+翻譯)
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三、正文及段落大意
勞山道士
第一段:王生慕道,入勞山拜師學道
延伸閱讀:
東方版的魔法學校----蒲松齡《聊齋志異》:勞山道士(原文+翻譯)
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三、正文及段落大意
勞山道士
第一段:王生慕道,入勞山拜師學道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世家大族子弟)。
◎點出王生出身成長背景。
少慕道,聞勞山多仙人,負笈往遊。登一頂,有觀宇,甚幽。
◎點出題目「勞山」。「慕道」一詞為王生的表相,也是情節發展的伏筆,王生深層動機及對比另見後文。
◎點出題目「勞山」。「慕道」一詞為王生的表相,也是情節發展的伏筆,王生深層動機及對比另見後文。
一道士坐蒲團上,素髮垂領,而神觀爽邁。
◎先寫道士外貌儀態。
◎先寫道士外貌儀態。
叩而與語,理甚玄妙。
◎後寫道士之內涵修養。這些文句不僅簡扼而生動地勾勒了道士仙風道骨的形象,及在修為涵養,還為下文道士的高深法力作為預留伏筆。
請師之,道士曰:「恐嬌惰不能作苦。」
◎道士有識人之明。點破王生的特質,為後文發展留下伏筆。
答言:「能之。」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王俱與稽首,遂留觀中。
本段說明:
王生「故家子」的出身,暗示了他「嬌惰」性格,為全文中「不能作苦」的種種行為埋下伏筆。而道士仙風道骨的神貌及對王生敏銳觀察力及判斷力,呼應「勞山多仙人」傳聞。後文描寫王生幾度難忍操作之苦,及習得穿牆法術後急於向妻子炫耀,這些個性,在王生初見道士時,便已被一句「恐嬌惰不能作苦」道盡。
本段說明:
王生「故家子」的出身,暗示了他「嬌惰」性格,為全文中「不能作苦」的種種行為埋下伏筆。而道士仙風道骨的神貌及對王生敏銳觀察力及判斷力,呼應「勞山多仙人」傳聞。後文描寫王生幾度難忍操作之苦,及習得穿牆法術後急於向妻子炫耀,這些個性,在王生初見道士時,便已被一句「恐嬌惰不能作苦」道盡。
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第二段:王生不耐勞苦,月餘便思歸家
第二段:王生不耐勞苦,月餘便思歸家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隨眾採樵。王謹受教。
◎採樵是眾弟子入門功課,也是道士「考驗」王生能否作苦的門檻。
過月餘,手足重繭,
◎具體形容這段期間非常辛苦操勞。
◎上距王生來勞山拜師已過一個月。
◎具體形容這段期間非常辛苦操勞。
◎上距王生來勞山拜師已過一個月。
不堪其苦,陰(暗中)有歸志。
◎呼應前文「恐嬌惰不能作苦」。
本段說明:
才一月餘,王生便「陰有歸志」,呼應前段「故家子」的身分,也印證道士「恐嬌惰不能作苦」的判斷。
◎呼應前文「恐嬌惰不能作苦」。
本段說明:
才一月餘,王生便「陰有歸志」,呼應前段「故家子」的身分,也印證道士「恐嬌惰不能作苦」的判斷。
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第三段:道士施作法術,法術高強玄妙,王生忻慕不已,遂打消去意
第三段:道士施作法術,法術高強玄妙,王生忻慕不已,遂打消去意
一夕歸,見二人與師共酌。日已暮,尚無燈燭。師乃剪紙如鏡,黏壁間。俄頃,月明輝室,光鑑(照耀)毫芒。
◎先寫法術的靜態,只是起先道士的牛刀小試而已。
諸門人環聽奔走。
◎這場「演出」也是道士故意施作法術給王生觀看的「測試」(逗引),其實是道士小露一手,測試其道心。
◎這場「演出」也是道士故意施作法術給王生觀看的「測試」(逗引),其實是道士小露一手,測試其道心。
一客曰:「良宵勝樂(ㄌㄜˋ),不可不同。」
◎意即「快樂應與大家(眾弟子)分享」,義近「獨樂樂不如與眾樂樂」。
乃於案上取壺酒,分賚(賞)諸徒,且囑盡醉。王自思:「七八人,壺酒何能遍給?」
◎這一切王生都看在眼裡,他不知道自己的心態正被觀察測試之中。
◎這一切王生都看在眼裡,他不知道自己的心態正被觀察測試之中。
遂各覓盎盂,競飲先釂(乾杯),惟恐樽盡。而往復挹注,竟不少減。心奇之。
◎藉眾徒爭飲以襯法術高妙。
◎藉眾徒爭飲以襯法術高妙。
俄(俄頃,不久),一客曰:「蒙賜月明之照,乃爾寂飲,何不呼嫦娥來?」
◎客人認為,月下飲酒,應有歌舞助興更佳。
乃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
◎後寫法術的動態。
◎後寫法術的動態。
已而歌曰:「仙仙(輕盈)乎!而還(返回人間)乎!而(還是)幽我於廣寒乎!」
◎嫦娥於迷離境中唱出「幽怨」之情。
其聲清越(悠揚),烈(妙)如簫管。歌畢,盤旋而起,躍登几上。驚顧之間,已復為箸。
◎眾人還來不及細看,在驚訝情緒中嫦娥已再度變為筷子。
◎眾人還來不及細看,在驚訝情緒中嫦娥已再度變為筷子。
三人大笑。
◎此一「笑」頗有道士心知肚明王生的心已被釣上鉤之含意。
◎此一「笑」頗有道士心知肚明王生的心已被釣上鉤之含意。
又一客曰:「今宵最樂,然不勝酒力矣。其餞我於月宮,可乎?」三人移席,漸入月中。眾視三人坐月中飲,鬚眉畢見,如影之在鏡中。
◎形容月亮之近,有如對鏡。
移時(不久),月漸暗。門人然燭來,則道士獨坐,而客杳(不見蹤影)矣。几上肴核尚存。壁上月,紙圓如鏡而已。
◎採用現實與視覺的落差,更展現法術的奇妙幻境。除了世上一切如鏡花水月的暗示外,也有這一切幻象是王生內心渴求的投射的深意。
道士問眾:「飲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寢,勿悞樵蘇(砍柴割草)。」
◎以三個「足」字呼應前文「壺酒何能遍給」。
眾諾而退。王竊忻(欣)慕,歸念遂息。
◎王生的「歸志」因為道士施展奇妙法術,引起他羨慕之心,才打消歸念 。
本段說明:
寫剪紙為月、樽中酒飲之不盡、擲箸化嫦娥、三人移席入月,愈發傳奇。這也正是王生心意從「去」到「留」的關鍵因素。此處寫道士宴飲的精彩場面:剪紙為月,月明輝室;壺酒競飲,終不稍減;箸化嫦娥,起舞翩翩;移席月宮,與友同樂……這些奇妙情節都呈現奇幻神怪的特質。此處以將近全文一半的篇幅鋪寫道士宴飲的神妙場面,由靜而動,由小而大,先略筆後詳筆,有一種倒吃甘蔗、漸入佳境之感。而這些變幻多端、活靈活現的濃彩鋪陳,【 明寫道士法術之高強 】,其實【 暗寫王生無限羨慕之心理狀態 】,作者有意描繪道術的神奇,來刻劃王生的心靈,把紈袴子弟那種欣羨虛幻道術的心理,鮮明勾勒出來,至此,王生「少慕道」的目的已經不說自明了:原來他所追求的,不過是【 美酒、美女、歌舞、宴樂 】之類的物質享受生活,道士的幻術寫得越逼真細膩,王生內在靈魂便凸顯得更卑劣汙濁。
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本段說明:
寫剪紙為月、樽中酒飲之不盡、擲箸化嫦娥、三人移席入月,愈發傳奇。這也正是王生心意從「去」到「留」的關鍵因素。此處寫道士宴飲的精彩場面:剪紙為月,月明輝室;壺酒競飲,終不稍減;箸化嫦娥,起舞翩翩;移席月宮,與友同樂……這些奇妙情節都呈現奇幻神怪的特質。此處以將近全文一半的篇幅鋪寫道士宴飲的神妙場面,由靜而動,由小而大,先略筆後詳筆,有一種倒吃甘蔗、漸入佳境之感。而這些變幻多端、活靈活現的濃彩鋪陳,【 明寫道士法術之高強 】,其實【 暗寫王生無限羨慕之心理狀態 】,作者有意描繪道術的神奇,來刻劃王生的心靈,把紈袴子弟那種欣羨虛幻道術的心理,鮮明勾勒出來,至此,王生「少慕道」的目的已經不說自明了:原來他所追求的,不過是【 美酒、美女、歌舞、宴樂 】之類的物質享受生活,道士的幻術寫得越逼真細膩,王生內在靈魂便凸顯得更卑劣汙濁。
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第四段:王生難耐勞苦求去,臨別乞道士傳授穿牆之術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並不傳教一術。心不能待,
◎又再度呼應「恐嬌惰不能作苦」。
◎上距勞山道士顯露法術已過一個月。
◎上距勞山道士顯露法術已過一個月。
辭曰:「弟子數百里受業仙師,縱不能得長生術,
◎王生言明此行求師的目的,厚顏希望道士傳授長生法術,前文說王生「少慕道」,原來他真正動機是「得長生術」。
或小有傳習,亦可慰求教之心。
◎王生不諳其苦,放棄求道,改求其術,只求速成。
◎王生第一次提出請求。
◎王生第一次提出請求。
今閱(經過)兩三月,不過早樵而暮歸,弟子在家,未諳此苦。」
◎聯繫前文「過月餘」「又一月」,再次呼應「嬌惰」二字。
◎王生把上山砍柴以來兩個月,灌水誇大為兩三月。
◎王生把上山砍柴以來兩個月,灌水誇大為兩三月。
道士笑曰:「我固(本來)謂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當遣汝(你)行。」
◎「固」字強化道士原本的識人之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裡再度回應首段「嬌惰」。王生兩度產生回家的念頭,理由只有一個──「不能作苦」。小說開頭寫王生初見道士時,聽道士說他「恐嬌惰不能作苦」,曾忙答言:「能之」,而來辭行時卻說自己吃不了這苦,道士聽後不覺笑了。這笑,是笑王生明明不能吃苦,卻非要打腫臉充胖子說「能之」,這笑,是看到自己的預料應驗之後的會心微笑,也包含對王生的嬌惰性格的嘲諷。
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師略授小技,此來為不負(辜負,白費之意)也。」
◎眼見道士無意傳授,王生厚顏再求傳授仙術,以便不虛此行,透露其不願吃虧,能撈多少就撈多少的貪小便宜心理。
◎王生第二次再提出請求。
◎王生第二次再提出請求。
道士問:「何術之求?」
◎前文寫王生表面上「慕道」,此處說明實為「求術」。
王曰:「每見師行處,牆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傳以訣,令自咒,畢,呼曰:「入之!」
◎當王生提出請道士略授小技的要求時,道士笑而應允,是不良居心的冷笑,也是對他想輕易學得仙術的嘲笑,諷刺王生妄想不勞而獲。道士允許傳授穿牆術的目的,是要好好教訓一下王生,從這兩處很有深意、令人回味的微笑中,讀者不僅感受道士的心理層面,也不禁對王生的慾念嗤之以鼻。這兩處寫笑,透過道士間接對王生的醜惡,作含蓄的鞭撻。
王面牆,不敢入。
◎這是王生第一次嘗試,但並不敢入,又呼應「恐嬌惰不能作苦」。
◎這是王生第一次嘗試,但並不敢入,又呼應「恐嬌惰不能作苦」。
又曰:「試入之。」王果從容入,及牆而阻。
◎這是王生第二次嘗試,但跑到牆前,還是猶豫停了下來。
◎這是王生第二次嘗試,但跑到牆前,還是猶豫停了下來。
道士曰:「俯首驟入,勿逡巡(徘徊猶豫)!」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
◎這是王生第三次嘗試,這次總算豁出去了,此處連用三個「果」字,最後一個「果」字強調出於意表的驚喜之情。
大喜,入謝。
◎王生大喜過望,正中下懷(什麼不學,要學穿牆?)
◎王生大喜過望,正中下懷(什麼不學,要學穿牆?)
道士曰:「歸宜潔持(潔身修持),否則不驗(靈)。」
◎道士心知王生這個人心術不正,仍善意規勸醒悟。既呈現修道人慈悲勸善的胸懷,也增添故事的懸宕效果,王生究竟能否潔持,令讀者產生好奇的懸念。「潔持」二字,正為一篇之眼。
遂助資斧(盤纏,旅費)遣之歸。
本段說明:
1、王生又再度萌生去意。他兩度萌生回家念頭,原因不外乎一個:【 不能作苦 】。道士傳授穿牆術,王生大喜。這位不能吃苦也不願吃苦的「故家子」,「嬌惰」性格鮮明,再次深化道士的識人之明。
2、前文【 慕道 】」與此處【 求術 】恰成強烈對比。求道時間功夫漫長,求術易學速成,王生心中最深最真的動機,在此表現出來。
3、道士傳授王生穿牆而過的法術,回家後法術又失靈等,這些奇妙情節都呈現奇幻神怪小說的特質。
遂助資斧(盤纏,旅費)遣之歸。
本段說明:
1、王生又再度萌生去意。他兩度萌生回家念頭,原因不外乎一個:【 不能作苦 】。道士傳授穿牆術,王生大喜。這位不能吃苦也不願吃苦的「故家子」,「嬌惰」性格鮮明,再次深化道士的識人之明。
2、前文【 慕道 】」與此處【 求術 】恰成強烈對比。求道時間功夫漫長,求術易學速成,王生心中最深最真的動機,在此表現出來。
3、道士傳授王生穿牆而過的法術,回家後法術又失靈等,這些奇妙情節都呈現奇幻神怪小說的特質。
(圖片引自網路)
第五段:王生返家表演穿牆術卻失靈,遭妻子揶揄
第五段:王生返家表演穿牆術卻失靈,遭妻子揶揄
抵家,自詡(誇)遇仙,堅壁所不能阻。
◎自誇自耀,不符合道士「潔持」的要求,為後來「驀然而踣」埋下伏筆。王生習得法術的動機,只在向人炫耀,而非真正好道,其虛榮浮誇個性充分顯現。
妻不信。王效(仿)其作為,去牆數尺,奔而入,頭觸硬壁,驀然(忽然)而踣(跌倒)。妻扶視之,額上墳起(腫起)如巨卵焉。
◎王生撞得滿頭包,下場令人發噱。
◎王生撞得滿頭包,下場令人發噱。
妻揶揄之,王慚忿,罵老道士之無良(沒良心)而已。
◎王生惱羞成怒,本文最後一次的轉折 ,讀者想像王生抱怨不止的畫面,彷彿就在眼前。
本段說明:
王生自詡遇仙,再暴露其膚淺虛榮;法術失靈,大罵道士無良,更見其人不懂自省。本段具強烈諷刺效果,諷刺妄想不勞而獲、不學無術者,終必自取其辱。
本段說明:
王生自詡遇仙,再暴露其膚淺虛榮;法術失靈,大罵道士無良,更見其人不懂自省。本段具強烈諷刺效果,諷刺妄想不勞而獲、不學無術者,終必自取其辱。
(圖片引自網路)
第六段:藉異史氏之言揭示本文主旨──諷刺世間不切實際、好逸惡勞者必致惡果
第六段:藉異史氏之言揭示本文主旨──諷刺世間不切實際、好逸惡勞者必致惡果
異史氏曰:
◎聊齋志異中有多篇得篇末都有「異史氏曰」的形式,異史氏為蒲松齡的自稱,此乃仿照史記「太史公曰」的史傳筆法,不同於正史,故稱異史。這是蒲松齡有意識地要把聊齋誌異當成史傳,藉此發表議論和抒發感慨,以寄託其心中孤憤。
「聞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為王生者,正復不少。
◎感嘆世上像王生這樣的投機取巧者,其實身邊隨處可見。
◎感嘆世上像王生這樣的投機取巧者,其實身邊隨處可見。
今有傖父(粗俗的人),喜疢毒(疾病與毒害,比喻巧言)而畏藥石(藥劑與砭石,比喻勸誡),
◎鄙陋者愛聽諂媚拍馬屁的話,討厭聽別人逆耳忠告。
◎鄙陋者愛聽諂媚拍馬屁的話,討厭聽別人逆耳忠告。
遂有吮癰舐痔者,進宣威(炫耀威勢)逞暴(施展暴行)之術,以迎其旨(心),
◎社會上自然有卑鄙無恥的人,喜歡向人獻讒言、拍馬屁。
◎社會上自然有卑鄙無恥的人,喜歡向人獻讒言、拍馬屁。
紿(ㄉㄞˋ,騙)之曰:『執此術(宣威逞暴之術)也以往,可以橫行而無礙。』(傖父)初試,未嘗不小效,遂謂天下之大,舉(全)可以如是行矣,勢不至觸硬壁而顛蹶,不止也。」
◎諷諭愛被奉承,怕被批評的在位者,不肯下苦功學治國之術,只貪圖近功,徒逞威勢,必將遭致失敗的下場。
本段說明:
本段先評王生,而後深化主題,諷諭那些喜受奉承、怕受批評貪圖安逸的世人或在位者,往往如王生一般,不肯下工夫用心學習,(若是在位者就是不肯用心學習治國之術),只貪圖近功,徒逞威勢,肆行暴虐,最終必將和王生一樣,落得碰壁失敗的下場。而所謂「碰壁」,實意含雙關,一指如王生頭之碰壁受傷,另指行事受到阻礙或不能達到目的。意旨深刻,不能單只從喜劇故事看待而已。
本段說明:
本段先評王生,而後深化主題,諷諭那些喜受奉承、怕受批評貪圖安逸的世人或在位者,往往如王生一般,不肯下工夫用心學習,(若是在位者就是不肯用心學習治國之術),只貪圖近功,徒逞威勢,肆行暴虐,最終必將和王生一樣,落得碰壁失敗的下場。而所謂「碰壁」,實意含雙關,一指如王生頭之碰壁受傷,另指行事受到阻礙或不能達到目的。意旨深刻,不能單只從喜劇故事看待而已。
(圖片引自網路)
四、本文角色的個性
本文寫作視角:【第三人稱主角】敘事觀點
Q:故事中可看出王生有哪些個性?
A: 好逸惡勞、嬌生慣養、意志不堅、厚顏求人、不願吃虧、投機取巧、急於求成、心術不正、虛榮愛現、惱羞成怒、缺乏自省......
Q:故事中可看出道士有哪些表現?
A:觀察敏銳、考驗言行、有意教訓、善意規勸、存心幽默......
本文雖題為「勞山道士」,但其實以【王生】為主角。
五、本文善用曲折筆法,情節有多處轉折
(請畫出全文王生情緒變化的曲線圖)
(一)第一次轉折
A: 好逸惡勞、嬌生慣養、意志不堅、厚顏求人、不願吃虧、投機取巧、急於求成、心術不正、虛榮愛現、惱羞成怒、缺乏自省......
Q:故事中可看出道士有哪些表現?
A:觀察敏銳、考驗言行、有意教訓、善意規勸、存心幽默......
本文雖題為「勞山道士」,但其實以【王生】為主角。
五、本文善用曲折筆法,情節有多處轉折
(請畫出全文王生情緒變化的曲線圖)
(一)第一次轉折
第二段:不堪其苦,陰有歸志。
◎時間過月餘,好想回家!
【痛苦】(—)
◎時間過月餘,好想回家!
【痛苦】(—)
(二)第二次轉折
第三段:王竊忻慕,歸念遂息。
◎想想還是留下再看看吧!
【羨慕】(+)
(三)第三次轉折
◎想想還是留下再看看吧!
【羨慕】(+)
(三)第三次轉折
第四段:苦不可忍,心不可待。弟子在家,未諳此苦。
◎時間又一月,太累又想回家了!決定還是回家吧 !
【痛苦】(—)
(四)第四次轉折
◎時間又一月,太累又想回家了!決定還是回家吧 !
【痛苦】(—)
(四)第四次轉折
第四段:大喜,入謝。
◎哇哈哈我總算此行沒有白費了!
【欣喜】(+)
(五)第五次轉折
第五段:罵老道士無良而已。
◎你這臭老道真氣死我了!
【憤怒】(—)
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勞山道士〉
原作者:蒲松齡
【資料整理】
本站。
◎哇哈哈我總算此行沒有白費了!
【欣喜】(+)
(五)第五次轉折
第五段:罵老道士無良而已。
◎你這臭老道真氣死我了!
【憤怒】(—)
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勞山道士〉
原作者:蒲松齡
【資料整理】
本站。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