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電影斯卡羅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本組詩作於清咸豐四年(18534),詩題〈癸丑八月八日,會匪激成分類,蔓延百里,誠可哀也,二首〉,為七言絕句,共二首,收入《全臺詩》第五冊,作者為清代臺北舉人陳維英。
咸豐三年(1853),臺灣淡北地區發生嚴重的漳泉械鬥,淡水廳新莊、艋舺等地區發生泉州三邑、漳州同安大規模械鬥(頂下郊拼),頂郊便是由泉州(晉江、惠安、南安三縣)移民的郊商所組成,下郊是指以泉州(同安人)為主專門負責廈門一帶貿易的郊商。雙方因爭取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與彼此神明信仰不同,爆發了激烈的械鬥。同年又發生板橋陳林異姓漳泉械鬥。一年之械鬥接連爆發,影響區域北起宜蘭南至竹塹、苗栗、大甲等地區,整個大甲溪以北淡水廳都受械鬥事件的波及。
械鬥發生之時,作為同安人領袖的陳維英正前往福州赴考,無法阻止憾事發生,當時頂下郊拼戰火延燒到台北大龍峒,陳維英家族亦遭受波及,最終同安人落敗。從陳維英〈癸丑八月八日會匪激成分類蔓延百里誠可哀也〉詩可見其內心之悲憤,詩題中所謂「會匪」,是指一種類似「兄弟會」的幫會組織,長期以來頂郊下郊一直相處不睦,因而各自拉黨結派,以壯聲勢。
本詩反映這種械鬥複雜的情態,雖然努力遏抑平衡各方勢力,但終究還是爆發。最後械鬥不僅造成親屬間的疏離,長期以來更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從陳維英充滿惱怒悲傷的詩作,可知當時在族群分類意識下械鬥造成的裂痕與傷害,親不認親,以籍貫論敵我。加上雙方長期械鬥,造成生靈荼炭、屋毀人亡,百姓哀鴻遍野。
以下為陳維英〈癸丑八月八日,會匪激成分類,蔓延百里,誠可哀也,二首〉原文,原文後附各段翻譯,便於讀者閱讀參考。
上圖:台北大稻埕.陳悅記祖宅(老師府).外翰匾(圖片引自網路)
附錄:陳維英簡介
陳維英(1811-1869),字實之,又字碩芝,號迂谷。本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生於臺灣臺北大龍峒,是臺北孔廟第一位入祀的鄉賢。陳維英為大龍峒仕紳,陳遜言第四子,受業於庠生黃德輝、舉人陳六山、拔貢鄭用鑑(編者註:鄭用錫堂弟)及其長兄陳維藻。
咸豐元年(1851),陳維英被推舉為孝廉方正,咸豐九年(1859)鄉試中恩科舉人,被授內閣中書。咸豐十年(1860),陳維英見陳氏族人無宗祠祭拜祖先,乃與孝廉陳恕商議,在自宅陳悅記祖宅(編者註:又稱「老師府」,位於台北重慶北路交流道附近)供奉陳氏始祖神位,每年春秋兩祭,由各地宗親輪流祭祖,以陳姓作為號召發起祖公會,來彌平械鬥憾事再度發生。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中,他自費組織團練幫助官府,被賞戴花翎。
陳維英對臺灣最大貢獻為教育方面。他曾在明志書院(編者註:位於新北泰山,為臺灣北部的書院,文風冠於全臺,號稱「北臺首學」)任教,也創辦噶瑪蘭仰山書院,並擔任艋舺學海書院院長,當時人尊呼為「陳老師」,一生作育英才,使大龍峒文風鼎盛,有「五步一秀,十步一舉」之說。晚年築室於圓山劍潭之畔,取名為太古巢,同治八年(1869)去世,享年五十九。
陳悅記祖宅供奉陳氏始祖神位。經舉人陳霞林、恩貢生陳儒林、及拔貢生陳雲林等人接管,祭祀人數不斷增加,空間不敷使用。光緒十八年(1892),族人於台北府城內登瀛書院東側興建陳德星堂。其名稱是取自陳寔與荀淑兩家過訪,被譽作「德星聚」,遂以「德星」為堂號。後因臺灣總督府興建,陳德星堂搬遷至今寧夏夜市附近蓬萊國小旁。
上圖:台北大稻埕.陳德星堂(圖片引自網路)
癸丑八月八日,會匪激成分類,蔓延百里,誠可哀也,二首
其一
遏抑多方惱煞予,奈天降禍莫驅除。
泉漳閩粵分偏合,翁婿舅甥親亦疏。
其二
構兵秦楚十三年,今日干戈更蔓延。
塗炭生靈灰屋宇,萬民雙淚一聲天。
【作品出處】
《全臺詩》第五冊
〈癸丑八月八日,會匪激成分類,蔓延百里,誠可哀也,二首〉
原作者:陳維英
譯者:本站
上圖:清代械鬥(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
遏抑(壓制)多方惱煞(煞費苦心)予,奈(無奈)天降禍(禍從天降,災禍的到來非常突然)莫驅除。
譯文:
壓制各方勢力維持平衡,讓我煞費苦心,無奈禍從天降,這場大難無法消滅。
泉漳閩粵分偏(分偏,傾於某一面的)合(依附。此指分合之間各有所別),翁婿(岳父與女婿)舅甥(舅舅與外甥)親亦疏(雖親亦疏)。
譯文:
泉、漳、閩、粵各種族群有分有合,就算岳父與女婿也因為籍貫差異,看似親近實則疏遠。
◎「泉漳閩粵分偏合」:作者自註:「舊泉漳分類,茲則同安屬泉(泉州)而附漳(漳州),晉(晉江,指泉州)南惠安屬閩(福建)而附粵(廣東)。」(譯文:按舊有漳泉區分,同安人屬於泉州而依附於漳州,泉州南部的惠安人屬於閩南籍卻依附於廣東籍)
◎「翁婿舅甥親亦疏」:作者自註「論籍(籍貫)故也。」
◎「泉漳閩粵分偏合,翁婿舅甥親亦疏」說明械鬥的雙方陣營的形態,「地緣」關係跨越實際的地理的界限;以地緣關係為主的械鬥一旦發生,血緣親疏就不是重點,很有可能會在無意之間與自己的血親、姻親成為敵對的陣營。
上圖:清代械鬥(圖片引自網路)
(二)
構兵(交戰)秦楚(秦國在西、楚國在東,對照同安、晉江的地理位置,也是一個在西、一個在東,此處以戰國秦楚兩國交戰比喻頂下郊拼)十三年,今日干戈(械鬥)更蔓延。
譯文:
十三年來械鬥雙方不斷惡鬥,到今天戰禍更加蔓延。
◎「十三年」:作者自註「辛酉(1861)晉(晉江)同(同安)分類(分類械鬥),距今十三年矣。」此一時間記載似有錯誤,若以此詩寫作年代(1854)回推13年,則辛酉應改成辛丑(1841)為是。
塗炭生靈(人民生活極端困苦)灰屋宇(房屋化為灰燼),萬民雙淚一聲天。
譯文:
無數生民陷入泥淖火炭當中,房屋化為灰燼,千萬百姓只能雙眼垂淚,哭喊一聲老天爺。
上圖: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三十八義勇公神位(圖片引自網路)
留言列表